提起春秋战国,大家脑海中可能就会想到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画面。诚然,这个时代或许是不够太平安宁,但是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这不,就有这样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它是史证最早用毛笔书写的完整文字篇章,也是晋国最后阶段的文物见证,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并不是单指一件文物,而是一类文物的总称,是大大小小上千片不规则玉片的总和。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这些玉片均是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埋藏于地下,所以当它们重见天日的那天,身上也是泥痕累累。经过处理,可以看到这些玉片上有一些古文字。由于时间久远,大约只有12片上面的文字比较清晰。

这批侯马盟书是在1965才被发现,那个时候考古专家发现了这一批文物的时候,大家还不知道这件文物的来历。直到著名的学者郭沫若先生识别出了侯马盟书上面的“盟”字,这才给侯马盟书命了名。后面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侯马盟书的整理小组,这才使得这一批承载着历史传奇故事文物,被大家所熟知,而这段故事也如抽丝剥茧般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过《赵氏孤儿》的人都应该大概了解赵氏家族的那段历史,而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片中赵氏孤儿赵武的后人——赵鞅。当年赵鞅为了处置内乱,使得朝野一片狼藉。虽然国君准许赵鞅回国都,但是狼子野心的知氏,为了削弱赵家的势力,设计要将赵鞅的左板右臂董安于置于死地。表明只要赵鞅交出部下董安于,就会于之达成战略同盟。

与此同时,赵氏宗族也觉得,交出区区董安于来换取赵氏全族的延续,是必要的选择。当得知赵鞅因为顾全自己,而与知氏结交失败,董安于舍了自己的性命,让赵鞅给了知氏、给了天下一个交代。之后赵鞅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革征战,广纳盟友。侯马盟书便是那个时候赵鞅与各方势力结盟的见证。

侯马盟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是一份契约,是一场权谋之争的产物。更是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末期,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现象。也预示着道德沦丧势必会引发大变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