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這篇馬上也要完結了,剩下的大概還要分兩次搬運吧...是時候準備開個新坑了(

本篇講述的是七和卓之亂後清廷的處置措施以及與浩罕國邦交的正常化

謝謝節度使聚聚 @萌新復讀姬 題圖XD

以下正文

七和卓聖戰結束後,清廷接下來進行了事後的處理。

根據奕山上奏的「審明投回伯克、分別辧理一摺」:

五品伯克世襲公爵萬馬特熱依木沙、六品伯克阿奇木伯克世襲五品頂翎阿布都卡哈爾、雖經被賊圈禁、究未被脅入夥、著加恩免其斥革、塔斯渾(Tazgun)莊七品伯克博巴克、被脅隨行、旋即乘間投回、著革去伯克、加恩免其治罪、以示法外之仁、其尚無下落伯克三員、仍著上緊訪緝、查明辦理。

根據上述,和卓們那邊的伯克們都被處置的非常輕。而同時,根據「酌量裁撤徵兵、以節糜 費、及現在辧理招撫回衆情形一褶」:

此次大兵進動、賊匪遠竄、現經招撫回眾,搜查餘匪、回戶雖漸次來歸、人心仍未大定、且傳聞有大股賊目、仍在阿賴(Alai)等處往來游奕、自仍應密為偵探、嚴行防範、以備不虞、現除裁撤兵丁外、其截留喀什喀爾換防兵丁、並伊犁·烏魯木齊等處兵丁、共二千三百六十餘名、著即酌留該處、俟探明賊匪實係遠遁、及搜捕安撫各事宜均已就緒後即行裁撤、至阿爾吐什(Artush)莊回眾、先行附近、旋即遠散流離、現除招撫來歸者、尚短三千餘戶之多、該回眾等依戀故土、原有不肯遠徙之心、儻搜辦過峻、必致群生疑畏、竄入賊巢、卡內少一回子,即卡外多一賊匪、該參讚(奕山)請以安撫為先、所見甚合機宜、著即加意招撫妥為安插、俟逃亡回戸漸次來歸、人心大定後、再將從逆被脅各回犯遂細查明、分別辦理。

根據上文,清軍方面將招回逃亡於境外的維吾爾人放在第一位考慮,試圖用寬大處理來安定人心。關於逃亡回戶的調查結果,則在後面的「查明逃亡回戶數目、並逃戶產業、謂將間散回戶撥捕一摺」中有上奏:

喀什喀爾逃亡回戶、現經查明、除未召來外仍有一千五百數十戶、尚未投回著准其照案給限一年、於限內自行投首者概予免罪、給還原業、儻 逾限不回或潛行逃歸、被捕到案、即照例嚴行懲辦、其現在所遺房產、著准令間散回戶暫行認領、以符原額。

根據上文,仍然存在有大量的逃往回民,而(清政府)熱心地呼籲他們歸來。根據庫羅帕特金所述,約有兩萬戶人家,總計約十萬人在逃,而瓦里汗諾夫則認為約有兩萬人在逃亡中。清朝因擔心勞動力短缺,以及逃亡者在吉爾吉斯內聚集,存在再次引起入侵事件的危險性兩個方面考慮,呼籲他們歸還原籍。

關於與浩罕國的邦交正常化,該國實際掌權者慕素爾曼·庫里的文書於道光12月12日送到了喀什喀爾的奕山處,標誌著兩國關係回到正軌。

這份文書的內容主要內容是試圖解釋慕素爾曼·庫里對這件事情並不知情,表達自己對清廷的恭順態度,並希望恢復兩國舊有的通商關係等。根據瓦里汗諾夫的記述,對中國方面的提案中,希望恢復雙方的政治、貿易關係到正常狀態,推測應該是由於這一貿易關係對浩罕國來說過於重要的原因。由於兩國間語言不通,而且在過去的聖戰中浩罕也是不協助的態度,同時又認為邊境防衛與安定境內居住的msl為最重要的事務,奕山對於慕素爾曼·庫里的提案不是很熱心。但是,新疆地區的清軍軍事實力處於絕對的劣勢之中,確立對浩罕的外交優勢。在這種場合下,最終還是同意了浩罕方面的要求,恢復了兩國的關係。這裡需要注意,浩罕方面在喀什喀爾的名為Nomed·Khan(貝柳說是努爾·穆罕默德·汗)的阿克薩卡爾引導著七和卓進入了喀什喀爾的回城。不僅僅是他,其他住在喀什喀爾並支持了七和卓們的浩罕人,可能都會繼續對清方面進行干涉活動。

根據道光二八年三月的旨諭,許可在葉爾羌方面增加一千人駐軍,繼續保持警戒,而葉爾羌參贊大臣奕山回歸舊職伊犁參贊大臣,任命葉爾羌幫辦大臣吉明擔任參贊大臣,任命駐阿克蘇辦事大臣扎拉芬泰為葉爾羌幫辦大臣。這一人事調動應被認為是戰時臨時人事調動的解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