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甲午中日海戰,還是其專制獨權,感覺都是將清朝推向滅亡,但是是否都是慈禧的錯呢?近代中國的一步步衰落究竟是為什麼?


那我換一個問題: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究竟是為什麼?

我的答案是,源於我國從倉頡造字到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印度還沒實現語言統一),歷代文皇帝的治理和武皇帝的開拓,直到毛主席拿著《三國演義》打天下,《二十四史》治天下——然後鄧先生在這基礎上引領了改革開放,在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就此達成。

那回到這個問題上,中國近代落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就像08經濟危機雖然開端是兩房掛了,但是本質並不好講清楚。更小一點,譬如美國打伊拉克到底對美國是好是壞,現在也各種爭議。

所以這大體上是個「系統性問題」,歸罪於某一個人是不合適的。改革開放的成功歸功於誰?固然鄧公被譽為「總設計師」,但是這也是有各級政府、各個企業和個人共同的作用。倘若一個健康的文明,發生了錯誤總會有人站出來阻攔;如果這個文明足夠健康,那麼是可以給一些人才攔住錯誤的機會的。為什麼清朝沒有這種魯棒性,那就是整個文明的問題了。

倘若把鄧公送到印度,能實現改革開放么?倘若把毛主席送到印度,能建立起人民政府么?應該說很難。甘地能成聖雄,那印度自有國情,而莫迪依靠印度教,是因為沒有更好的統一思想的工具。

所以,唯物史觀也要求鍋人民背,不能榮耀都是人民的,失敗都是英雄的。


寫個前記

我這篇回答並不是說慈禧有多好多好,我們應該感謝她,我這篇回答開頭就說的很明確了,我的意思只是,相比於嘉道咸、光緒和載灃,慈禧的表現反而是這六任領導人中最好的一任,因此如果一定要劃清責任,怪罪的話,慈禧是這六人中最不應該被怪罪的,這感覺就好像呂后家族,所有的男人都不行事,只有一個女人在支撐整個家族一般。

慈禧確實沒有「保中國」的想法,所以我們也沒必要把她當成多好多好的人,但是在「保大清」以及「為了保大清,盡量保中國」這兩件事情上,是這六人裡面做的最好的一個,因此實在不該將她視為禍首

之所以民間情緒長期以慈禧為集火點,是晚清忠臣與遺老們本著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將一切問題都歸於「洋人狡詐、妖女引誘、愚民頑佞、逆黨通敵」,因而造成的,魯迅對這種現象有過如下的諷刺:

即此一端,我們便可以知道女人是害人的東西。

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聖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亡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也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蟬害死了。

可以看到,清史稿中的本紀,所有的皇帝都被寫成無比英明的聖君,比如嘉慶,清史稿是這麼評價的:

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蒞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闢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詔令數下,諄切求言。而吁咈之風,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道光:

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遠人貿易,構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當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繼之以畏葸,遂遺宵旰之憂。所謂有君而無臣,能將順而不能匡救。國步之瀕,肇端於此。嗚呼,悕矣!

鴉片戰爭割讓土地也好意思用守成之令辟

咸豐:

文宗遭陽九之運,躬明夷之會。外強要盟,內孽競作,奄忽一紀,遂無一日之安。而能任賢擢材,洞觀肆應。賦民首杜煩苛,治軍慎持馭索。輔弼充位,悉出廟算。鄉使假年御宇,安有後來之伏患哉?

這裡先把他統治時期的那些屈辱美化成陽九啊明夷之類的東西,並且還誇了他一通,最後說,假設他能活的再長一點,是不是大清後面就不會有甲午啊庚子辛丑啊辛亥啊之類的禍患了呢?(太不要臉了)

同治:

穆宗沖齡即阼,母后垂簾。國運中興,十年之間,盜賊劃平,中外乂安。非夫宮府一體,將相協和,何以臻茲?泊帝親裁大政,不自暇逸。遇變修省,至也。聞災蠲恤,至也。不言符瑞,至也。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顧乃奄棄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又是一通誇,「如果不是死的這麼早,他怎麼可能會不能跟古代賢君相媲美呢?啊呀啊呀好可惜呀嗚嗚嗚!」

光緒:

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湔國恥。已而師徒撓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廉再出,韜晦瀛台。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哉!

這個繼續延續以前的誇誇群風格。

晚清從早年搞文字獄,就開啟了「萬方有罪,罪在萬方,唯朕無罪,欽自指揮」的統治風格,而皇帝沒有罪,自然罪就只能在妖女,在慈禧這個老娘們兒身上,這種封建專制歷史觀,我想,是諸位共和國公民應該鄙棄的吧。

以下是正文


慈禧其實反而是晚清五任領導人(道光咸豐慈禧光緒載灃)裡面最厲害的一任。

我們從頭開始捋,你就會發現,反而最不該怪的就是慈禧。之所以慈禧名聲最臭,是因為中國傳統特別喜歡欺負女人罷了。

道光皇帝的四十年代打了一場鴉片戰爭,在道光皇帝的領導下打輸了。

咸豐皇帝的六十年代又打了一場鴉片戰爭,在咸豐皇帝的領導下又打輸了。圓明園被燒了,咸豐皇帝自個還被嚇死了。

然後就是慈禧奪權,乾脆利落戰勝了八大臣。之前道咸兩朝沒有的洋務運動是在慈禧統治時期,在慈禧的運籌帷幄下開始的。

插一句,這期間同治皇帝想要重修圓明園,給兩太后居住用,慈禧覺得花錢太多,否決了

慈禧不被滿清傳統眼光束縛,大力啟用漢臣曾左李,曾國藩解決了太平天國,左宗棠平定了西北,李鴻章發展了艦隊。

外國列強之前換一個皇帝就來中國打一仗,在慈禧統治的年間長期沒有發動大型戰爭,反而中國開始洋務運動發展工商業,這些都是慈禧居中統籌各種力量來為李鴻章提供援助。同治的六十年代和同治的七十年代,中國總體上在安全中度過, 接下來同治死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光緒的八十年代。

之前的兩任領導人道光和咸豐都有自己的戰爭表現,其成績都是狠狠地輸了。而在光緒的八十年代,慈禧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戰爭考驗,這場戰爭就是清法戰爭,慈禧領導下的清法戰爭雖然沒那麼好,也沒太差,算是晚清唯一一場拿得出手的對外戰爭,就是慈禧領導的

然後就到了光緒的九十年代,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慈禧想開開心心過個生日,於是把政治權利移交給了光緒,自己在宮裡面過生日,光緒在外面跟大臣協商領導戰爭。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次她沒拒絕修頤和園,但是其中一個項目是在頤和園內造一所海軍軍官學校

光緒領導下,戰爭全面潰敗,但是光緒試圖阻止慈禧獲知戰況,直到李鴻章把消息透露給慈禧,慈禧大驚,立即宮中拿出三百萬兩銀子交給李鴻章做軍費,然後立即宣布壽宴停辦

接下來的幾天,慈禧一直試圖從光緒手中奪回戰爭指揮權,但是光緒一直拒絕交還權力,等到慈禧終於給光緒施加以足夠的壓力,拿回指揮權以後,戰事已經無法挽回了。

這以後在慈禧的支持下,光緒開始啟用另一批漢臣,開始變法,直到康有為受到李提摩太和伊藤博文的忽悠,開始認真的討論「中日英美合邦」,打算跟日本英國美國合為一國,實際上只是李提摩太和伊藤博文試圖利用康有為不懂國際法與國際情況,騙他交出中國的軍事權、財政權與外交權騙局而已,這事把慈禧嚇了一跳,慈禧雖然也沒那麼懂國際事務,可是這種詭計她是看得出來的。而光緒此時又一味聽信康有為,於是慈禧奪回了權力。

要注意的是甲午戰爭結束已經是95年,戊戌變法已經是98年的事情,所以這事情結束以後馬上就進入了光緒的零零年代,就在慈禧太后本來想用深化改革的形式讓大清能從甲午戰爭中緩過來(就像她當初用改革使大清從鴉片戰爭中緩過來一樣),結果被康有為弄黃了以後沒多久,就在她還無力做出太多的反應時,馬上就進入了光緒的零零年代。

光緒的零零年代,由於此前的抗日戰爭的失敗,中國國內掀起了樸素愛國情緒高潮,1900年義和拳民自行打入北京城,慈禧並不相信義和拳民的什麼刀槍不入的鬼話,但是為了防止義和拳民的憤怒燒到自己身上,於是她讓拳民去打洋人。這招確實不太好,但是當時對她而言一時也沒多少辦法,但是八國聯軍事件剛一處理完,也就是1901年,慈禧馬上就宣布繼續變法,也就是通稱的清末新政。這次變法距離上一次變法總共也就差了三年,作為對失敗政策的重新研究再推出算是一個很正常的周期了。

這一次變法,慈禧廢科舉廢纏足默許剪辮改官制建立新軍辦新式學校咨議局資政院預備立憲

然後就是1904年,俄羅斯開始覬覦東北,於是在慈禧領導下,大清成功的把日本拉了過來,借日本人的手,讓日本人跟俄國人打了場日俄戰爭,打跑了俄國人,保住了東北。

1908年慈禧就死了,死的時候還在批奏章。

乾隆皇帝生前寫了那麼多首詩沒有一首流傳開來,慈禧生前就隨手寫過一首詩,是在她媽過生日的時候寫的,送給她媽媽,到今天其中一句廣為流傳,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由此可見,慈禧非但不應該被怪,她比道光咸豐光緒載灃這四位做的好多了,也比他們有才華的多,她簡直是力挽狂瀾的角色,她活一天就給大清續命一天,她一死,才三年大清就沒了。

哦,說到載灃,你就能知道慈禧那麼敢用、那麼會用漢臣是多麼大的勇氣與能力了,因為載灃一上台就碰到了該不該用漢臣的問題,最後把袁世凱逼出了反意,把大清江山斷送。

儘管慈禧是晚清末五位領導人中最厲害的一位,她還是被集火,主要是因為中國太喜歡欺負女人了。


說實在的,就是嘉慶又能怎樣呢?慈禧比嘉慶強,那就是末六任,慈禧最強!


中國近代敗落,根源只是沒有跟上工業化進程。「恰巧」這個工業化爆發年代是一個朝代走進了沒落階段,換成哪個朝廷這都是難躲的一劫。滿清乾隆到嘉慶就已經是下坡路了……如果沒有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再過50年左右,就應該是政治敗壞,民不聊生,烽煙四起,推舊立新的循環了……

洋人幫清朝續命了的~

在慈禧這個時候,換個人執政,情況可能更糟也可能好一些,但大勢不會變。不過沒有慈禧,就沒有很多幺蛾子,比如宣戰全世界,寧與友邦之類~

新的皇帝,可能是個勤勉的人,是個有志向的人,是個懶惰的人,是個無能的人……但就我個人來講,情勢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能為後世留下什麼。

慈禧只留下了一堆垃圾……和小吃,這堆垃圾並沒有什麼~在滿目瘡痍的晚清時代算不得啥了不起的污染,只是精神象徵。

但是我們想像,如果有個更正向,更能激發民族精神的象徵呢?

比如一個皇帝,為抵抗外辱死守京城。君王死社稷就不是明粉專利了……當然,從歷史進程來說,這是最次級的,只是維護了皇室的尊嚴,帶來一些傳統文化上的美談。再好一些,可能讓整個國家順利的過渡到共和體制……我想這就是極限了。除了穿越小說,我想不出能有個中興之主在這個時候出現。

我常常想的是,如果是一個中原王朝剛剛建立的階段,朝氣蓬勃,銳意進取的時候,碰到了工業革命,世界可能就真的不同了。


文明的衰落,政府分一部分鍋,但是只是一部分而且甚至可以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鍋是在於人民。

為什麼中國人沒發明蒸汽機和內燃機?為什麼中國人沒發明機器和鐵路?

物質基礎差一個級別,全是長矛大刀頂多有點火銃的陸軍,和火槍軍艦打,拿頭打。某種角度上說,中國能夠在1840年就被侵略還是一種幸運。如果侵略再晚幾十年,機槍坦克飛機都出來了,一波就被帶走了。


不能。

但因為慈禧是「女子干政」,加上文人們也熱衷對她潑髒水,所以,她在後世評價里,也承受了所有的黑鍋。

幸好有慈禧老太婆全力背黑鍋。

所以,乾隆同學,依然是「千古明君」、「十全老人」;

道光同學,依然是「儉樸自律」的好皇帝;

咸豐帝和光緒帝,也獲得了後世無限的同情,覺得他們是「生不逢時」的帝王。

唯獨慈禧,從頭到尾,全都是漆黑一片,彷彿慈禧天生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女魔頭一樣。

公正來說,慈禧是有罪的,但不是全部罪責,相反,慈禧的罪責,在清朝歷代統治者里,反而,是最輕的。

為何這麼說,我們先看看,慈禧上台前,清朝和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乾隆開始,清朝就已落後於世界――1757年到1765年之間,即乾隆22年,到乾隆30年這八年時間裡,西方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當西方紅紅火火開展「工業革命」時,同時期的乾隆同學,卻正在搞「閉關鎖國」,阻礙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同時,大興「文字獄」,阻礙社會思想的進步。

與此同時,乾隆及其下屬,都是一群充滿自信的男孩兒。

面對英國使者帶來的新式產品,乾隆同學,居然滿懷驕傲的說:「天朝無所不有」。

乾隆時期的大將軍――福安康,參觀完歐洲新式火槍演習後,不願學習,居然自大的說:「這火器操法,諒來沒什麼稀罕!」。

就這樣,在乾隆同學的英明領導下,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同時,乾隆的「閉關鎖國」、驕傲自大、「文字獄」,也掐斷了清朝內部「自我更新」的糾錯能力。

晚清的敗局,從此註定

與乾隆相比,道光同學,就顯得不那麼自信了,因為,道光遭遇了鴉片戰爭的慘敗,但慘敗後,道光仍然不思進取、不肯改革,還把林則徐趕到邊疆去了。

道光開始,鴉片之禍,流毒全國,鴉片的泛濫,不但打擊了兵員素質,也嚴重惡化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面貌,從晚清到民國,鴉片就像毒蛇一樣死死纏著中華,成為近代最嚴重的社會頑疾之一。

咸豐同學更慘,在內,捻軍鬧騰,還曾被太平天國攻佔半壁江山,大清內部,戰火紛飛、民生凋敝。在外,被沙俄割地一百五十多萬,都城被英法攻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了。

但萬幸的是,咸豐同學的體育不錯,具有出色的跑路天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逃出京城,沒被英法侵略者抓住。

值得一說的是:

俄國早在康熙年間,俄皇彼得大帝,就積極向西方學習,並結合國情,對俄國進行大刀闊斧的近代化改革,為俄國日後的強盛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與彼得大帝同一時代的康熙帝,卻仍然沿襲「祖訓」來保守治國。雖說康熙也學一點西洋科技,但卻無補於事,無法像彼得大帝那樣,進行「水銀瀉地」般的變革。

而日本,早在咸豐年間,從1853年(咸豐三年)的「黑船事件」開始,就開始加大力度向西方學習,而同時期的咸豐同學,對外部世界,依然非常無知,別說放下身段向「外國蠻夷」學習。

也就是說,清朝的鄰居――俄國和日本,覺醒時間和變革速度,都比清朝要早、要快

咸豐含恨而終後,慈禧上台,此時,她接手的,是咸豐留下的爛攤子。

可見,慈禧上台前,清朝早已是個「愚昧無知」、「一片糜爛」、「千瘡百孔」的弱國。

但在這個爛攤子里,慈禧能破格重用左宗棠,從英俄手上,成功搶回新疆;

她不顧重臣非議,破格提拔民族英雄馮子材,在陸地上打敗了法國陸軍。

雖然,此戰,因為海戰輸給法國等影響,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法新約》,但起碼,成功阻止了法國進入中國的西南門戶,而且,憑藉《中法新約》,清朝還拿回了台灣。

慈禧為了幫乾隆、道光、咸豐等人「補黑鍋」,她一上台,很快就支持「洋務運動」,大膽向西方學習,與「改革派」重臣奕昕聯手,她還重用「洋務派」漢臣張之洞、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等人

但慈禧和奕昕、「中興四名臣」一起主導的「洋務運動」,也實在「來得太晚」,可以說,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間」。

哪怕如此,但慈禧及其手下的「中興四名臣」,居然為晚清這個爛攤子,續命半個世紀,不能不說,是有兩把刷子的。

而前面道光、咸豐這群人,在列強面前一敗塗地,割地賠款,不亦樂乎。

所以,不能只罵慈禧一個人,要罵,就連同前面的男性帝王一起罵(包括千古明君、「十全老人」乾隆同學)。

看到這裡,各位看官,把清朝落後挨打的黑鍋,全部扣在一個老女人身上,客觀嗎?

不去怪「製造」黑鍋的人,卻將所有責任,推給「補黑鍋、背黑鍋」的老太婆慈禧,無疑是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

(全文完)

――――――

2019-10-05的更新:

最後要說說,清末的甲午戰敗,非慈禧一人之罪,這個罪,朝廷里人人有份。

何況,甲午的最高軍事決策者,就是光緒,男人打敗仗,卻把黑鍋,全部賴給一個正在頤和園養老的老太婆慈禧,似乎也不太客觀。

別以為在甲午戰爭中,光緒是無辜的,是白蓮花。

相反,光緒對甲午戰敗,依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為,甲午的最高軍事指揮,就是光緒。

甲午前後的光緒,是擁有一定實權的,並非是慈禧的傀儡,正因為光緒有實權,光緒才能懲罰李鴻章,還拔去他的翎花,還能對海軍將領丁汝昌抄家。

光緒自己作戰規劃不行,打了敗仗,後人卻把光緒的黑鍋,全丟給慈禧。

順便貼上史料原文:

據《清史稿》記載,甲午戰敗後,光緒自責,說自己開戰太急,指揮失敗,而且光緒透露了「主和」的決心。

光緒說:

自倉卒開釁,戰無一勝。近者情事益迫,北可逼遼、瀋,南可犯畿疆。……和局已成,勿再論奏。」(摘自《清史稿》)

另外,據《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記載,在威海衛戰役時,北洋艦隊明明可以避免全軍覆滅的命運,但光緒還是下聖旨,督促北洋艦隊死守威海衛沿海附近,導致北洋艦隊把「制海權」拱手讓給日本海軍,北洋艦隊遵守光緒的「死守」命令時,腹背受敵,被日軍堵死、包抄,最後全軍覆滅。

――――――

還有,「寧與友邦,不與家奴」這話,並非出自慈禧,而是當時的大臣剛毅說的。

但大臣剛毅那段話,後來,被後人栽贓到慈禧頭上。

慈禧有罪,尤其,是她晚年不自量力,貿然對「八國聯軍」宣戰,更是大罪。

這個大罪,更進一步讓她「晚節不保」,淪為歷史的反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