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世襲,與相權士大夫統治相輔相承、相互制約。

總體來看,從古到近代,皇權逐步加強,相權下降。

但士大夫所依託的儒家思想得以發展。並且,制度之外,受皇帝、宰相個人因素影響,皇權相權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有許多精彩的故事。

如感興趣,請關注本號,將會對北宋皇帝和趙普、寇準、范仲淹、韓琦、王安石、司馬光等政府的故事逐一講述。


名義上皇帝是最大的,但是漢朝,尤其是漢武帝前,以宰相為首的政府其實掌握著帝國的實權,但是宰相的廢立又是由皇帝說的算,這就造成了,皇帝要任免一個權力比自己還大的一個人。這其中的關係我想就微妙了吧

看看漢武帝一朝,十三任丞相,三位被殺,三位自殺,六位被免,只有一人終老任上。平均一任連兩年都不到。


在三公九卿的制度設計下:皇帝是天下之主,三公中丞相是政府首長、太尉是軍隊首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兼監察機關首長。他們是實際上的政府。而九卿職能偏向於皇帝的生活和保衛機關,大體是儀仗、警衛、刑罰、膳食、錢物等等,雖然承擔一定的政府職能,也一直按政府職能部門對待,實際上不是政府職能。實際承擔政府職能的是丞相府屬官,也就是丞相府自闢的椽屬。這個制度對於平庸的皇帝和忠誠的丞相組合來說是天造地設,但對於雄才大略的帝王來說就是障礙了,皇帝就從制度外補充設計,將尚書臺職能不斷擴大承擔政府職能,繞過丞相,尚書臺逐漸發展成了尚書省,並以三省長官成為當然的宰相。

要說他們們關係,皇帝依靠宰相治理天下,一則減輕負擔,遊樂嬉戲;二則跳出政治,充當裁判,功則居之,過則罰之;宰相為人臣之極,握天下權炳,施展理想,耀祖光宗。他們即合作又鬥爭,但一般而言宰與皇帝鬥天然處於下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