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腾讯数码独家发布

  想要在家里拥有输入自己的管家机器人这样的想法,其实已经在人类的脑海中存在了至少半个世纪,人们都希望拥有一种类似有影视作品《杰森一家》一样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中,我们可以把各种日常任务分配给自己的管家机器人。然而,尽管此类机器人已经在研究实验室和工业领域存在了一段时间,但它们还没有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其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高昂的而成本。

  而这种情况则正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机器人专家团队一直在努力改变的状况,该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名为Blue的通用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进行一系列的日常活动,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做到非常合理。

  “Blue机器人是为人工智能时代从零开始而专门设计的。”该项目负责人彼得·阿贝尔(Pieter Abbee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统工业机器人是为了那些需要快速而且重复性劳动而设计,它们的花费动辄数万美元,甚至数十万美元。而Blue则在设计的初期就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它被设计成通过视觉反馈技术来进行控制,在保持有效载荷的同时自然兼容,而且预计成本也仅为5000美元,与其它的机器人相比非常便宜。”

  Blue的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成本低。因为它的“身体”是由塑料部件制成,并且装配有高性能的电机,Blue的手臂略比成年人健壮,看上去大小和健美远动员的胳膊差不多,并且它对外界力量很敏感,并不是只会被动接受外力。

  虽然5000美元对普通用户来说仍然是一笔大数目,但这已经相当接近于一个普通人可能要在购买节省劳动力设备上的花费(相比之下,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在1977年推出时的售价为2638美元)。

  作为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仅仅价格低廉是不行的,首先它得有“高智商”,这一点上Blue完全是做到了。研究小组表示,Blue机器人的深度强化算法,允许它通过反复实验或者由人类来指导学习,以此来达到能力的“进化”,可以说这是一款可以自我突破的智能机器人。

  该项目的另外两名研究人员斯蒂芬·麦金利(Stephen McKinley)和戴维·吉里(David Gealy)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希望Blue所擅长不同的任务类型。这些任何看起来基本上就是普通家庭自动化需要完成的事情,比如手势碗筷或堆放杂物,另外Blue本身也可以作为帮助人们身体康复的工具。

  该团队目前正在组装第一批的十台机器人,并且出售给早期订购用户。麦金利表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了衡量研究界对这项技术的兴趣,看看外界是否真的需要我们研究的技术。”目前,投资者的兴趣看起来非常浓厚。而第一批用户将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他们会将把这个系统用作在实验室或自己家里,从而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算法的平台。”

  那么未来如何呢?“我们畅想的科幻未来,或者说至少是我们想看到的未来,包括拥有人工智能技术就在它的身上体现。”麦金利表示。“我们认为,目前任何一个团体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认为,一个低成本的共享研究平台将把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推向正确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