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宝国,许晴,冯远征等联袂主演的电视剧《老中医》在中央一套开播。

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由七个医案贯穿,讲述中央政府发布「中医废止案」后中医同仁共同抵抗中医废止案并保护中医这一民族瑰宝的故事。

此部电视剧的播放,能否折射出当代中国人与中医的关系?中医的地位是否能再提高一层?


中华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农业技术领先世界上千年,各种农耕经验相当完善。

但是现在还能用的到的农耕经验有多少?

中华民族建筑技术超群,各种塔楼桥殿,经久耐用,美轮美奂,上千年的建筑经验。

但是现在还能用到的建筑技术有多少?

文化传统需要不断传承,保护,发扬。

科学技术需要不断更新,替换,进步。

茶杯越老的越值钱。

手机越新的功能越强。

希望大家都可以了解二者的区别。


凭什么中医是国粹,吹就行?

医学不过是一门技术,古代的技术多了去,观星建楼修路养炼钢殖等等古代也有技术,凭什么古代天文的天圆地方就不是国粹?


以前知乎上有个同仁堂乐家家族口述历史的文章。乐家家族自清末甲午战争后,家族看病都去找洋人看。

虽说医者不自医,但这个当时中国最大的中药经销商家族不找中医,找西医看自家人的病还是看的出来一些问题的。


鲁迅之文不可不读。

《随感录三十五》 :

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

前清末年说这话的人,大约有两种: 一是爱国志士,一是出洋游历的大官。他们在这题目的背后,各各藏著别的意思。志士说保存国粹,是光复旧物的意思;大官说保存国粹,是教留学生不要去剪辫子的意思。 现在成了民国了。以上所说的两个问题,已经完全消灭。所以我不能知道现在说这话的是那一流人,这话的背后藏著什么意思了。 可是保存国粹的正面意思,我也不懂。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

倘说:中国的国粹,特别而且好;又何以现在糟到如此情形,新派摇头,旧派也叹气。

倘说:这便是不能保存国粹的缘故,开了海禁的缘故,所以必须保存。但海禁未开以前,全国都是「国粹」,理应好了;何以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气。 倘说:这是不学成汤文武周公的缘故;何以真正成汤文武周公时代,也先有桀纣暴虐,后有殷顽作乱;后来仍旧弄出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闹个不休,古人也都叹气。 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


自古中医地位就不高,排在是农工商之后,属于中九流之列。

地位取决于贡献,贡献越大,地位越高。不是靠吹捧出来的。

试想,没有现代医学对比的古代,中医地位尚且如此,有了现代医学的对比,再加上国粹的名号地位就高了?


准确的说,国粹应该指的是文化,而不是技术。文化永远不会过时,但是技术会。

只看一集,我疑问是怎么孟河医派又一次上央视?孟河医派是清代多重要的流派我不清楚,清代有名的能作纪录片的,温病四大家,陈修园,傅清主都很够资格,结果一集没有,近年倒是孟河医派继央视6集纪录片后又一次搞剧集了。

这就不是什么讨论国粹问题了,两个人打架,如果一方先叫「咏春,叶问」,那他应该是代表咏春一门;如果他是叫「叶问,咏春」,那应该是先代表他个人。叶问一句要先于咏春,你要打架必须找叶问,否则就是不正宗。

其次编剧应该是少学点中医就来,陈宝国搭脉断病人三天寿命,即使是现代医学证明其多器官衰竭,各种变数之大,也不至于明断他人三天寿命。如果想宣传国粹乃至宣传孟河,这种夸大都有害无益。

先到这里,看完觉得有必要再更。先匿不谢。


你要说小提琴比二胡好,我想抽你。但你要说中医比现代医学牛逼,我同样想抽你。

道理懂了吗?


中医学从道术层面讲就是小道,就好比国家主席和名老中医谁的地位高一样


现代医学都发展到分子层面了!还纠结它国粹不国粹,地位不地位。题主潜台词是国粹是永恒的!这信念没道理呀!


中医不适合作为国粹,更不能作为国粹,医学理论和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一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科学的东西,不应当被强加上民族自豪的帽子,当然,我们可以为我们在上千年前就有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而自豪,但不应该为了保证这种所谓的「民族自豪」(其实是一种自卑)而阻断了医学的发展。

我们很高兴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传统医学」来代替「中医」,用「现代医学」来代替「西医」,因为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医学的发展都是起源于「经验」发展于「循证」成型于「科学理论」,只不过中医在传承的路上离循证越来越远,又被民粹皇汉给强加了一顶「国粹」的帽子,导致有人用现代的医学理论去解释中医的时候总有一堆皇汉和愚民来阻挠。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发展不起来,宣传方式有问题。

我看了眼新出的电视剧那个什么中医,就看了一眼就看不下去了……可能是我自己没认真挖掘里面的内涵,但是我一个学中医的都看不下去,因为总感觉这个编剧是收钱,硬生生给整出来的,后面可能会有bug。

其实通过这个媒体的宣传结果来看哈,会发现宣传中医的媒体节目比较少,或者是缺少一个很会挖掘中医魅力点的编剧,或者是媒体人。

共鸣感很重要吧?或者是治人生死的那种大医精诚的魄力感,格局得大是吧??

真实是一点,但是吹牛逼又不能太过。为啥西医的医疗剧都特别让人热血沸腾,因为大部分都是外科手术的,大部分观众都不会接触,看著那堆外科医生运筹帷幄,救人一命就感觉贼拉爽。

反过来看呢,中医属于医学,但是它整体属于内科一类,大部分就是我抓了药物或者用了针灸给你治疗好了……可能器械上就缺了点高大上的赶脚。就会给人很土的感觉,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就会一直给中医很土的感觉……土就没人爱。

中医思维本身就属于朴素思维,初级的哲学思维模式,大部分源自于生活经验的总结,但是这个价值虽然存在,但因为现在社会过分强调科学理念,中医在这之中因为属于一种含有技术含量的国粹,不同于那种建立于艺术至上的国粹的美感含量。

这里就又要提到一点,美感,其实中医一直在向著科学发展,却忽略了中医本身存在的艺术美感,那种。以至于没人愿意去……额……你懂的……

要是能有人给我出资挖掘中医的艺术美……该多好……唉……


每个时代都不缺少愤青,

碰巧民国那个时代一批被外来文化吓傻了的愤青瞄准了中国传统文化,瞄准了中医,

而当时日本在做一件事情,不遗余力的考据宣传证明中国人就是劣等民族,他们甚至于考据出舜是香炉,尧是爬虫,来污蔑我们是支那人

你仔细的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那个时代只要是不遗余力的反中医的人都有很深厚的日本背景,

也许他们只是被利用,由反中医到全面反对中国文化,这就是地位不高总根源

看日本电视剧他们中学生竟然学论语,靠我就学了几句话,他们伤寒上的方子全有成药卖,知乎上竟然嗷嗷的要反对,

你说究竟谁煞笔


不管地位高不高,中医都存在了两千年了。两千年,古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多少文明和文字都毁灭了,但中医仍然存在,仍然有人在中医被质疑为迷信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与其争论中医地位高低与否,还不如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有多少人真正做到沉下心一点一点都啃典籍去体悟去增进自己的医术呢?中医里的瑰宝和用药精神我们真的传承好了吗?


我还没看。

但是看介绍,电视剧讲的是中医在民国时期的状态。并非是当前的状态。解放以后,我们国家进一步发展了中医。有好有坏,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

相信将来会更好地发展中医,我不觉得有什么可以担心的。毕竟我们国家现在纠正了许多错误的东西,一切都在向著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转变。

中医也不例外。

等我看过之后,或许还有值得聊的内容。


因为中医和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一样,断了!还有中医不是国粹,而是我们文化的灵魂之一,真正的中医不止于一般的治病、医伤,她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哲学思想等,但是和我们其他的文化一样,没多少人去继承了,更别说发展和弘扬,这里除了生物体上的人还在别的已经没得差不多了,没有灵魂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