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感觉口干舌燥、全身发热、失眠易怒吗?夏季天气湿热,许多人因体质、饮食不当、作息失序等关系,身体无法正常代谢,引发脏腑「上火」导致火气大,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不适。为了降火气,多数人靠饮食改善,但中医师表示每天做穴位按摩,对于清热、降火也有不错的效果。

 

按摩降火气 对应穴位因人而异

嘉义基督教医院中医部内科主任方建喨表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脏腑都可能引发火气上升,表现出不同的热症表现,按摩降火气前应视个人病症、体质和「起火点」,针对相对应的穴位进行按压,效果比较好。例如夏天容易有肩颈僵硬、头痛等症状者,应常按摩走膀胱经的风池穴,帮助消火气、解暑热。

一般人很难判断自己火气大的来源,除了经专业中医师诊断确认之外,方建喨中医师提供5个常见清热的通用穴位,虽然未必能直接对症按压,但夏季每天按摩也能达到保健养生、清热去火的效果。只是,需特别留意的是,孕妇的体质特殊,千万不可自行乱按,有火气大、热症等症状,还是应找医师诊断和调理较妥当。

【降火气保健 常按5大养生穴】

1.合谷穴:位于手部大拇指和食指交会之虎口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经常按压可清热消火、疏通气血、散风邪。

2.列缺穴:位于手部前臂桡侧缘,桡骨突起之腕横纹上1.5寸之凹陷处。属于手太阴肺经,有宣肺里气、通经活络、清热降火之效,可改善头晕和头项部症状。

3.三阴交穴:位于脚踝内侧上3寸,在胫骨后凹陷处,属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处,故名三阴交穴,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4.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属于足太阴脾经,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5.曲池穴:手肘弯曲时,肘横纹桡侧端的凹陷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具有轻微退热的作用。

http://goo.gl/tai41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