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最近研究实验针灸学的循经感传现象,通过文献复习发现,最早报道「针响」的两位日本学者描述的现象,就是一个视神经萎缩患者,无论针刺何经原穴,即使循行不经过眼部,针感也向眼周传导的情况。再联想到头面躯干部的循经感传线与经典线路本身不完全重合,差异很大。这可能说明了列缺穴本身针感有传导到头项部的可能,也就可以主治相关疾病,但并非经典正经范围,可采取黄龙祥研究员的看法,纳入一条新的络脉分析讨论。或者纳入心理暗示引导,促进循经感传现象到头项部。

——————————————————————————

就只是一句话而已,没有必要想太多,历来医家用列缺治疗头痛的记录并不多,为了凑四总强行加数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针灸书上列缺穴歌「善疗偏头患」,要是用大肠经和任脉解释,那这两个肯定都不管,这个是少阳经的循行部位。如果是原教旨的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主治膈喉咙的病症;如果是发挥的任脉病,应当是以妇女经带胎产为中心,涉及痔疮便血、心胸脐腹寒痛、小便不利等诸病候——但在临床上用的并不多。当然这个可能与列缺很难扎准有关,毕竟只是桡骨茎突上的一个细缝,在肱桡肌和拇长展肌肌腱之间。古人称要收效必须「针频率气通」,行提插手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得强刺激,在这样的位置行这种手法多少有点难为人,这个东西就很不实用。

交经八穴通的是奇经八脉,这个说法多少有点牵强附会的感觉,最早提出时我们只认为列缺通照海——这里可能没什么内在机制的道理,只是通过大量临床发现列缺配照海更为有效。我前几天在我老师门诊上有病人说,中医是怎么做到在那么多穴位里筛选出最佳配穴的,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但是也没准是由于人多,可以排列组合随意尝试,感觉到有效就筛选出来进入下一轮。我国其实早在大宋就已经出现了医学动物实验,但比较可惜的是当时的条件技术实在局限,并没有什么深入且微观的确切结论得出,最多是验证一下现象上的有效罢了。就算古人确实有这样的经验,我们也并不确定是否可复制。

肺经的循行所过,可以解释列缺治肘臂腕的不适,属肺可以解释喘咳寒热之流,十五络穴似乎并没有什么共性的特点,只是为了完成循环而设——当然列缺穴处确实存在分支,至少可以说明经络系统不是一个完全虚拟的模型。古人还认为列缺主「遍身风痹麻」、「口噤不开牙」、中风口歪等,这个东西不适合强行解释,更适合临床与实验室验证。

《甲乙》称「心胀心俞主之,亦取列缺」,我们现在知道在十一脉时期,手太阴也是联系心脏的。但这个和我们现在的模型完全对不上号,如果手太阴其实是主心病,那我们用来候肺就很离谱。如果手太阴本身就是候肺,那也有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毕竟中医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继承的是我们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优良传统。具体有什么可以指导临床的好用理论,可能还得靠后续的科研进展,此前的大部分是靠不住的。

脏腑别通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但问题是这个理论出现太晚了,它的根源在黄帝三部时期的开枢阖,但直到明代才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写的《脏腑穿凿论》,被抄进《医学入门》才逐渐被人所知。如果用更早的理论解释,大概只能说外感发热在伤寒六经里是太阳病,证见头项痛。列缺主治肺系外感,也就包括头项痛——这个逻辑是我爸教我的「外感头痛寻列缺」,可是并不能贴合古籍论述的治偏头痛。临床上偏正头痛,似乎局部太阳、角孙、率谷之类取到的可能更多一些。

从穴名考虑,列缺是雷神名,能上达巅顶空窍,多多少少有一点玄学的味道。这个名字客观点看,最多能说一下古人摸到了这里有条缝。列缺是雷神,那天府岂不是更得治头疼了——这样的说法并不存在。全息论在近现代很火,但古人并没有留下证据他们是否也有同样的理解,我们也并不明确内在机理是否真的存在,这些东西还需要慢慢往下走往往研究才能确切结论。

退一万步做假设,万一古列缺是风池穴的别名,叫雷神是应了传说中雷泽风池的典故,兴云布雨除了水也有风,这样主遍身风痹、中风口歪、头项痛就非常合理了。张仲景的太阳病也取到风池,没准真相真的是这样。

这个事互相没法解释,你中医觉得西医治病顾头不顾腚,他西医也觉得你中医镇痛竟然只让头不疼不可理解,人体是一个整体,镇痛麻醉是除了禁忌症之外哪哪都不疼才对。很多人都说,中医要是研究好了肯定可以告诉西医发现靶向镇痛药物。上临床,就以痛为输随便扎扎也就罢了。真的就只有一句话而已,没必要想那么多。一个模型里总有些那么不完美的地方才显得更科学,反正承认列缺不治头项病也不丢人。腧穴有没有特异性,是不是安慰剂,我们也还在研究中。


首先从比类取象看,双手掌心相对朝前,把手掌和手臂看做头项身子,列缺那里就可以看做项部和大椎,代表颈项。

从经络来看,列缺通任脉,头为诸阳之会,可以降气机。


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大肠经经过头面部,列缺也是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任脉也进过头。列缺是肘关节以下的穴位,具有远治作用,所以头项寻列缺可以说的通


其实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都不明白。都只是在反复运用前人的经验而不知为什么这样。

有些人会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上颈,贯颊,入下齿中……」可是它是颈而不是项。

有人会说列缺是通任脉,可是为什么它通任脉呢?有一个说法比较可取得是全息。双手合十,后溪一线为脊椎一线,而列缺一线为胸腹部中间一线。有人会问为什么后溪与列缺不在同一水平面,因为督脉循行于人中内下与任脉相交,所以任脉位置要比督脉位置低一些,所以列缺的位置比后溪低一些(双手合十,指头即为头部。说多一点儿,所以头部中风脑梗死,十宣放血也是这个意思,指头与头,全息对应的关系)。

而任督相为表里,所以列缺可以治疗督脉后头项部位的疾病。这样说貌似合理。但是我还是不满意自己的这种解释,因为古人是如何发展列缺与任脉相通呢?应该不是全息。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了这个原因,相信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很多的穴位都需要思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名字里有什么含义,它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什么有这些作用。

中医的很多东西我们现在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知道扎某穴能治疗某症状,而不知为什么该穴治疗某部位的疾病。

而有一些解释为了解释而解释,例如为什么少商刺血治疗咽喉痛。有的人就说了,因为它是肺经上的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如果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那为什么其他肺经上的穴位刺血就不行了呢?或者说效果就不理想了呢?


我理解是肺的关系,列缺治疗外感头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