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夏在廣州的展覽於上週日全部結束了,最後一天我講了5個小時,一幅一幅細細講果然沒有能講到最後。但萬幸的是我終於把主禱文裏穆夏想表達的意思跟大家分享了,這也是我幾個月講解期穆夏展間最想做的一件事。主禱文是穆夏一生最引以為傲的作品,用功至深真的令人讚歎,他自己接受紐約太陽報採訪的時候也說:這是一部融入我靈魂的作品(the thing I have put my soul into)。但講好講(其實整理講解思路也很費時),都寫出來可就難了,內容太多,信息量夠一篇畢業論文了。我想先把我穆夏主禱文全書的圖給大家貼出來,如果需有超過200個人點贊或留言說需要我寫解說,我再詳細寫吧。如果只是很少的問題,請在本文下留言,我個別回答。(都是大圖,請點擊放大觀察細節)

主禱文 (中文 和合譯本)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

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

阿門!

主禱文 法語版僅供參考

La Pater

Notre Père qui es aux cieux

Que ton nom soit sanctifié.

Que ton règne vienne.

Que ta volonté soit faite sur la terre comme au ciel.

Donne-nous aujourdhui notre pain quotidien.

Pardonne-nous nos offenses.

Comme nous aussi nous pardonnons à ceux qui nous ont offensés.

Ne nous induis pas en tentation.

Mais délivre-nous du malin.

Car cest à toi quappartiennent, dans tous les siècles, le règne, la puissance et la gloire.

Amen

感謝廣東省博物館的全體工作人員以及日本的穆夏專家斉藤充夫(Mitsuo Saito)先生對我的幫助。

最後十分感謝這幾個月來大家對穆夏展的關注,如果有意猶未盡的朋友,從今年的5月18日到8月18日穆夏展還會在南京博物院停留3個月,大家可以飛到南京再看一次。

3月30日更新------------------------------------------------------------------------------

回答赫敏馬爾福的問題:主禱文裏為什麼沒有十字架?

首先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不知道是否聽過我的講解,如果沒聽過就觀察到了這一點真的是十分厲害。

在主禱文中基督教的十字架明顯缺失,只是在封面和第四頁的主題頁上都有荊棘冠的圖案來代表基督,穆夏故意沒有畫十字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第一:這個可能是因為在世紀末整個法國都瀰漫著一種對天主教的不滿,因為天主教是強化等級制度的代表組織,這在法國第三共和國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氣氛中顯得格格不入。

在19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法國通過了一系列的法律剔除天主教在國家中的存在,比如將學校中的教士全部替換為普通的老師,這是法國政治家茹·費理黨政時最自豪的成就,他在1881年和1882年促使國家通過的兩個法案,使法國的初等教育有了三個特點:免費,強制,世俗化(不允許教士擔任公立學校的教職)。

茹·費理(Jules Fran?ois Camille Ferry1832-1893)當過教育部長和總理,當然這哥們是個帝國主義者,任內發動各種殖民戰爭,不過卻因為在中法戰爭的失敗而黯然下臺,據說死前的最後一句話都在記恨中國人。

除了在教育方面,穆夏生活在巴黎的這一時期,法國社會還進行了很多排除基督教控制的行動,比如禁止在醫院的標誌中出現十字架,在罷工中搗毀十字架等,可見當時基督教在法國的形象和地位。直到後來的總理埃米爾·孔布(émile Justin Louis Combes,1835-1921)在1905年推動通過了《世俗法》,確立了法國政教分離的原則,徹底將宗教從國家行政機構中剝離出來,從此政府沒有再給過教士一分錢。

因此如果穆夏在1899年出版的主禱文中放入十字架,在當時的法國會引起比想像更多的爭議。

第二,穆夏在主禱文裏把神描繪成了女性的形象,而在女性和十字架一起出現的情景下,女性往往代表的是誘惑而不是贖罪和救贖。所以穆夏為了避免這一類的聯想,沒有畫十字架

最典型的女性與十字架的聯想是著名的宗教故事《聖安東尼的誘惑》,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約251 – 356)又被稱為Anthony the Great或Anthony of Egypt, 是埃及的一位天主教僧侶,自己走進沙漠苦修,死後被封聖,被認為是苦行僧的始祖(當然在他之前苦修的人也有很多,只是沒有他他們出門)。傳說他在沙漠的一個廢棄的堡壘中苦修,抵禦住各種誘惑(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誘惑就是情慾的誘惑,要知道他隱居那年才三十歲),潛心修行。這個題材被後世很多畫家用過,中世紀時期最多,代表的有Hieronymus Bosch的三聯版畫《聖安東尼的誘惑》(這個畫還啟發了福樓拜創作了同名小說)。

希羅尼穆師·博斯的三聯版畫《聖安東尼的誘惑》Triptych of Temptation of St. Anthony Hieronymus Bosch 1501 現藏於里斯本的國家古代藝術博物館

上畫的中間局部放大,可以看到聖安東尼在十字架前修行,而外面的各種女人則代表誘惑。

這個畫風不用說就知道是達利(Salvador Dali1904-1989)的作品,這幅《聖安東尼的誘惑》現藏於布魯塞爾的Royal Museums of Fine Arts of Belgium。聖安東尼高舉十字架,而馬和大象細長的腿代表不斷升高的慾望,大象託著的裸體女性正是誘惑的一種。

馬丁·鬆高爾 (Martin Schongauer 1430 - 1491) 所做的《聖安東尼的誘惑》1470年,現在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幅畫本身可能沒有很出名,但下面的這張彩色臨摹版,卻價值連城。注意拉扯聖人頭髮的帶翅膀的惡魔有女性特徵。

《聖安東尼的折磨》約1487年 德克薩斯州的 Kimbell Art Museum。這幅畫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而且是他留下的最早的畫作,當時他只有12歲,雖然是臨摹,但能看出他的藝術天賦。

以上回答的依據主要來自一篇論文:Alfons Muchas The Lords Prayer: Fin de siècle illustrations of gender and spirituality. Hale, Meredith.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 2016. 10119887.

下載網址:

Alfons Muchas <i>The Lords Prayer:</i> Fin de si?¨cle illustrations of gender and spirituality?

search.proquest.com

本文為個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中圖片均來源自網路,侵權請刪除。

主要參考網站:

mucha.jp/

muchafoundation.org/hom

en.wikipedia.org/wiki/W

johnstoniatexts.x10host.com

yaneff.com/index.html

gallica.bnf.fr/

richet.christian.free.fr

obecnidum.cz/en/

mujmucha.cz/

以及某些不能輕易點開的網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