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许多大陆制播的国共内战戏剧,嘲讽国府军队军火被共军虏获,讥笑蒋中正是补给大队大队长。国共内战在1947年逐渐扩大后,到了1948年国府已现颓势,因为先前美国禁运军火之故,国府在解禁之后,开始大量向美国采购弹药,但屡屡作战不利,美援军品被中共虏获,最后美方都看不下去,担心长此以往,这些弹药武器会被用来伤害西方国家,对于军事援助国府,又恢复采取管制,中国的国防工业落伍,连带打仗的弹药与各色装备都要仰人鼻息,真是非常可悲。

国共内战过程当中,国府到底损失多少军备,国民党政府迁台后,也很少对外公开这方面的资料,但在美国国务院的公开档案当中,却有许多相关的资料。在1949年1月21日蒋中正引退下野之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从南京发电给刚刚上台的美国国务卿艾契逊,报告国府从1948年以来因为在内战当中损失的美援物资。

司徒雷登的报告指出,在华东的徐蚌地区,华北的张家口、南口、怀来,以及天津地区,国民党部队因为哗变、掳获、作战,损失了两个军,有百分之八十美械装备,总共3万5000人。两个军,有百分之五十美械装备,总共3万5000人。两个军,有百分之十五美械装备,总共3万人。另外还有二十个军,没有装备美械,也没有接受过美军训练,总共32万1000人。

另外,现在在北京受到围困,已经到了投降边缘的部队,有一个军三个师,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五美械装备,总共7万8000人。其他没有美械装备与美式训练的部队,有7万4000人。

无法精确估计全部的军事装备与军事库存的损失,因为没有任何一位中国人,或者美国人,知道任何国府部队的装备表,更不要说这些部队究竟持有那些装备。国府部队的组成大小,不同部队之间的变动差异很大。以第二兵团(邱清泉兵团,不久前才在徐蚌会战遭共军包围全歼)的美式装备统计,大概可以给我们一个猜测的范围。第二兵团有五个军,其中一个军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美械装备,一个军有百分之五十的美械装备。

美式装备包括39门105榴弹砲,12门75榴弹砲,14门四二迫砲,1万590支步枪,1万456支冲锋枪,193挺重机关枪,72具火箭筒,55具火焰放射器,768门六零迫砲,113门八一迫砲,49辆指挥车,53辆武器装运车,207辆二又二分之一吨卡车,4辆救护车。

某些个别种类的装备损失,包括国府撤离徐州时,留下了1000辆各种车辆。天津损失6门105榴弹砲,50门75榴弹砲。

飞行装备损失,包括4架F-51野马式战斗机,5架B-25米契尔式中型轰炸机,7架蚊式机,6架C-46运输机,1架B-24重型轰炸机,以及3架训练机,这些数字是唯一确实的损失数量,但是从9月15日到11月23日之间的中国空军损失,可以给我们对于空军损耗有比较清楚的概念,这段时间损失了71架飞机,大部分都是因为在机场墬毁。

按照司徒雷登的说明,徐蚌地区与平津一带损失总共二十六个军,42万1000人。北京当时因为平津战役还没也结束,但有15万2000人遭到围困,但后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决定开城投降,以免文化古城遭到战火蹂躏。也就是说,在1949年初国府损失了57万3000人。

更早之前的1948年下半年,国府在内战中渐失主动,节节失利。美国国务院档案中,可以看到1948年11月9日,司徒雷登写给国务卿马歇尔的电报。司徒雷登的报告提到,在济南战役、锦州、长春、沈阳等战役当中,国府损失八个美国训练的师,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美械装备,共8万4000人。一个美国训练的师,有百分之五十的美械装备,共1万5000人。两个美国训练的师,有百分之三十的美械装备,共2万2000人。二十二个师,没有美式训练与美械装备,共20万2000人。

检视相片
国共内战。(取自维基百科)

「1948年下半年,国府在内战中渐失主动,节节失利。」(取自维基百科)

装备损失有9万7500支美国步枪,其他步枪有13万6500支。轻重机枪损失920挺美国机枪,其他步枪损失1万4000挺。四五口径冲锋枪2万6000支。榴弹发射器损失1700具美造,他国生产2200。六零迫砲损失,美造3160门。八一、八二、一五零迫砲损失,美造1200门。四二迫砲损失美造65门。反战车砲,美造115门,335门他国生产。75榴弹砲损失,美造115门,226门他国生产。105榴弹砲损失,美造46门。155榴弹砲损失,美造36门。五零对空机枪损失,美造12挺。其他国生产对空机枪损失127挺。6451支非美造手枪。

弹药的损失,1亿6000万发小火器子弹,25万发迫砲砲弹,8万发野战砲砲弹,21万发榴弹砲砲弹,60万个手榴弹。

1948年下半年国府损失33师,32万3000人。如果将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1月的国府损失加起来,国府损失的兵力高达89万6000人。这还没有计算1947年内战升高之际,国府损失的兵力,以及共军在徐蚌会战后,渡江攻占南京、上海、福州、厦门,以及华中、华南等地区,乃至大陆西南地区最后的战役,国府的损失可能超过百万之上,丢失的装备更是不计其数。

美国在1948年下半年开始对国共内战的前景,充满忧心。在1948年11月2日,国务院发电报给驻南京美国大使馆的司徒雷登,希望司徒雷登提供详尽的数据给国务卿,也就是有关国府从济南沦陷近来的战役损失。这也就是为何司徒雷登会分别在1948年11月9日与1949年1月21日两度报告国府重大军事损失的原因。

在马歇尔担任美国特使,进行国共调停任务期间,马歇尔在1946年以禁运武器弹药的方式,逼迫国府停火,不要追击共军,这项禁运到了1947年上半年才逐渐恢复解除禁运,但起初只是允许国府在各国市场采购武器弹药,或是从二战汰除军品当中找到剩余物资,国府仅仅是为了取得被英国列为废铁要拆解的雪曼战车,就耗时的好几个月,都在美国阻挠下,无法顺利从英国运出,最后只好借口将这批报废战车出口到美国整备,然后才要运到台湾,因为当时大陆军事情况已经恶化,在1949年3月之后,从美国方面获得的弹药军械,大都是运往台湾基隆,而不是大陆。

检视相片
马歇尔、蒋宋美龄、蒋中正摄于1945年12月22日(美联社)

「在马歇尔担任美国特使,进行国共调停任务期间,马歇尔在1946年以禁运武器弹药的方式,逼迫国府停火,不要追击共军,这项禁运到了1947年上半年才逐渐恢复解除禁运⋯⋯」图为马歇尔、蒋宋美龄、蒋中正摄于1945年12月22日。(资料照,美联社)

国府在1947年四处搜购弹药军械,但美方并不认为国府作战不力,是因为欠缺弹药。根据国务院公开档案,1948年2月7日司徒雷登从南京给国务院的电报称,美方对于国府军队的弹药情况,并没有确切的情报,但是我们认为东北地区的弹药情况可能与卫立煌、蒋中正的报告差不多,但我们也认为国府防守东北的问题,并不全然只是弹药问题,因为国府军队过度延伸,失去了主动,国府自己也承认无法打通到沈阳的地面交通,因此未来的运输只能靠空运。

司徒雷登的报告显示,美国方面很早就看出国府在内战当中的一个重大缺失,兵力过度延伸,国府在东北将兵力配置在北宁铁路与南满铁路沿线,最后反而困居长春、沈阳、锦洲等地,在1948年下半年遭到共军各个击破。司徒雷登关于国府弹药与军械损失的报告,也显示国府当时的弹药问题并没有想像严重,反而是部队遭共军击破后,遭共军俘获大量美国武器弹药。

不过,曾在东北作战的国府将领石觉在口述历史透露,配备美国军械的部队,步枪弹药与迫击砲弹的确不足,因为抗战末期换装美械后,就没有再补充过弹药,美国M-1步枪与国府原先使用中正式步枪口径不同,两种弹药不能流用,中正式步枪子弹也必须向美国购买二战时所生产,因战争结束没有交运大陆的大批子弹,这些子弹美军无法使用,美方却不断阻扰交运国府。

国府战时的后勤补给可能有大问题,否则共军能虏获大量弹药,国府基层部队却总是担心弹药不够,而且对零件的储存管理,很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根据国务院档案,1948年1月26日司徒雷登给国务院的报告指出,因为缺乏汽车零件,国府有3000辆卡车无法使用。这也显示国府军队对于装备保养与汽车零件使用,缺乏有效率的管理,才会发生3000辆卡车动弹不得的窘况,原本应该是加强部队机动能力的卡车,却成了无用的长物。

国府从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初,连连吃败仗,损失不赀,美方也发现情况不对,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在蒋中正下野后数天的1月26日,他向陆军部报告国府情势,这份报告也由美国大使馆发给国务院。巴大维认为,美国政府不只是必须考虑军需品最后落入共军手中的可能,也必须考虑到当国府政治与军事情况最后崩溃之际,这些弹药被某些不择手段的人所掌握处理。他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那些还没有马上被共党所控制的弹药,都可能装载上停泊在基隆港内的中国船只后开航,卖给邻近或者在中国南部的,有国内不满情绪的国家。很可能不太考虑,或者根本不考虑这些买方是属于哪一方,或者他们的意图。巴大维建议,有鉴于情势发展,美国的弹药出口执照必须暂搁,直到军事与政治情势明朗后。在中国情势明朗之前,停止交运军事援助物资。

国共内战情势在徐蚌会战后急转直下,一年之内,国府败走台湾,两岸分裂之今,从当时的档案资料看来,国府拥有庞大的美国军事援助,各式火砲弹药齐备,但也让美国可以藉援助箝制国府的政治与军事作为,国共内战在国府缺乏良好的指挥与明确的战略指导下失败,那些被共军大量俘获的军械,十分讽刺地证明了就算粮草齐备,缺乏良将,也不一定能打胜仗,而国府未有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也使得国府处处仰美国鼻息,靠人施舍打仗,真是非常可悲的情况。(推荐阅读:高靖观点:1950年代美国积极介入台湾内政

*本文原刊《合评网》,授权转载。

相关报导
高靖观点:美国为了保台,主张推翻开罗宣言出兵占领台湾
高靖观点:甘迺迪的选举算计,让美国放弃两个中国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