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星星    

最致密的人情,是可以相欠债。

 

二十四小时便利商店的出现,从缴费、洗衣到三餐兼不收费咖啡座,全天候亮著灯,自动门一开,一声亲切的「欢迎光临」,生活大小事全帮你包办。

 

便利商店完全就是现代社会的缩影:方便、经济、快速、干净、客套,和你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又保持一颗心的安全距离,彼此微笑以对、却一无所悉。虽然他说,他家就是你家,你可以认真集点、换优惠,但你不敢赊、他也不能借,付钱给发票,感情恕不受理。

 

字典上这么解释「赊」:买货延期交款。「延期」这词多有感情,包含著体谅、互相和信诺。这便是传统柑仔店一直成为许多人乡愁的缘由,不仅仅是小店里的弹珠汽水、ㄤ仔标、金柑仔糖象征了童年纯真的符号,更是在时光更迭中渐渐被筛去的「赊借」人情味留下的缺口,永远没办法被「便利」和「SUPER」给填补。

 

于是,早年的柑仔店,常成一个人情社会的时代标记。

 

10+10》里吴念真导的一段《有家小店叫永久》,这家柑仔店取名「永久」,其实却难掩对柑仔店生存难以「永久」的怅然。但该片是部短篇,五分钟像篇散文,神韵勾勒动人、小店背景留下了许多空白,即将上映的国片《白天的星星》补足了一些时代的布幕。

 

《白天的星星》也是以一家开在泰雅部落的「免姨的商店」,做为故事的重心和开展。免姨的柑仔店开在国小学校的门前,她像全部落孩子的「爱心妈妈」,开学了为孩子削铅笔当奖品、每天电锅里都煮上一锅热呼呼的茶叶蛋让他们补充营养,拿了东西、付不了钱的,只消在「良心赊帐本」记一笔,但免姨从不追讨,「免啦!免啦!」是她的口头禅。


 免姨商店


孤身的免姨,是部落唯一的外来客,她怀著一个自身的罪恶秘密来到这里,照顾部落孩子既是她的逃避、又是一种救赎。部落老小日积月累,吃的喝的用的,赊欠了免姨的人情债,平常用自己栽种的果菜当利息,最后全部落帮免姨完成了一桩毕生的心愿,付掉了「延期」的货款,并且像是代替天上的神,赦免了免姨的罪。

 

那是个人情可以大方互欠、孳息的时代。导演很大胆的把新生代的偶像俊男美女演员们当成盘饰,让一直在偶像剧里演人母、人父的出色绿叶林美秀、陈幕义,首度挑大梁,搭配部落孩子们纯真的面孔,那个时代的氛围营造得十分自然。

 

然而,号称已经起飞的台湾电影,有没有发展到可以提供中年演员当主KEY的表演空间,就像检验著这些早年社会遗失的人情美好,只是前中年以上人们心中的乡愁,还是也足以引起「便利商店世代」成长的年轻人的共鸣。

 

对老式杂货店人情记趣的悼念,是一种文明社会共同的感伤。法国电影《杂货店老板的儿子》也有精彩的呈现,该讲述一个年轻人奉生病老父之命,回到普罗旺斯山中的家,继承父亲的流动杂货车,从开始的格格不入、不以为然,最后寻回认同和价值,时代碰撞的过程和反思,和台湾电影的精神如出一辙。

 

相似的还有,仿佛要呼应美好的人情,《杂货店老板的儿子》拍出了美丽的普罗旺斯田园风景;《白天的星星》也捕捉到迷人的苗栗泰安、南庄山城景色,让景物和人物,交织出和谐悦目的影像。


图片来源:《白天的星星》FB官网

相关文章:《10+10=台湾电影的力量》

 


 

到电影圈看更多相关电影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