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现在我们国家生产力已经充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不再是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对内,社会资源再分配,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成为目前发展阶段的重点;对外要有足够实力的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代表国家形象。

对此,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区域融合发展战略,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全面提升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水平。

时隔大会一年多,目前城市布局是什么样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区域情况又如何,哪些区域之间互动又较多?

从工作日城市之间的人口迁徙数据,能够很大程度反映城市的产业吸引力以及城市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2018年10月8日-2018年12月28号各城市之间平均迁入迁出热度top10数据(包括飞机,火车,汽车三种出行方式),了解中国城市目前发展布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区域的发展情况,以及各个区域之间互动情况。

· 全国城市人口迁徙概括 ·

根据第一财经2018城市划分标准,我们分别从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三者的人口迁徙数据,分析各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8年工作日一线城市日均迁徙热度top10

点击查看详情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北京、广州和深圳由于距离原因互动相对较少外):

· 一线城市之间的互动最为活跃。

· 一线城市与城市群内部城市联系紧密。例如:北京和廊坊、天津、石家庄;上海和苏州;广州和佛山、东莞;深圳和东莞。

· 与其他重点区域中心城市联系也十分紧密。例如:成渝城市群中的成都和重庆,关中平原城市群中的西安和咸阳,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长沙和武汉,中原城市群中的郑州,哈长城市群中的哈尔滨和长春,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杭州。尤其是成渝城市群中的成都和重庆、成都和广州深圳、重庆和北京上海联系紧密。

[ 成渝具有位置优势:位于中西部,和北上广深形成菱形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且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中实力优势明显,必将在经济带中发挥重要作用;川藏铁路和川藏高速修建完成后,成都将成为内地和西藏链接的重要通道,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旅游景点开发。成渝具有自然环境优势:物产丰富,气候良好,多风景名胜。成渝具有人口优势:人口基数大,其中重庆和成都总人口在全国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城市数量和密度较高。]

▼2018年工作日新一线城市日均迁徙热度top10

点击查看详情

从图中整体可以看出

· 一线城市依然是影响和带动新一线城市活力的主要力量。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的互动最为活跃,沈阳和一线城市之间的人口迁徙相对偏弱。

· 新一线城市初步形成了辐射周边的卫星城市群:新一线城市与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 相对来说中部的郑州、武汉、长沙,东北部的沈阳、青岛,东部的宁波在城市群内部的人口迁徙相对较少。

(细心的小伙伴,可以从图中发现拉萨、西藏山南地区与成都、重庆之间的迁徙较为活跃,但总体来说迁入到西藏的活跃程度比迁出的活跃程度要高,应该是去山南地区旅游的人群较多;昆明和距离较近的重庆、成都之间人口迁徙不多,与郑州、武汉、西安反而比较多。)

▼2018年工作日二线城市日均迁徙热度top10

点击查看详情

从图中可以看出,二线城市的人口迁徙活力明显减弱,省会类二线城市与新一线、一线城市之间存在较为活跃的人口迁徙,还逐步形成了二线城市为中心的卫星城市群(辐射三四线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类二线城市主要与城市群中的主要一线,新一线城市联系紧密,其次也会辐射其他三四线城市,特征比较明显此类城市的有佛山(与广州联系紧密,「广佛同城」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广佛便利的地铁交通对佛山的发展)、惠州(与深圳,东莞联系紧密)、常州(和无锡联系紧密),嘉兴和绍兴(与杭州联系紧密)。

[ 二线城市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政治、经济优势的省会城市,例如哈尔滨、长春、济南、兰州、太原、石家庄、昆明、南宁、合肥、福州、乌鲁木齐等;还有一类是被一线城市或城市群区域协同带动起来的经济发展迅猛的非省会城市,例如保定、佛山、大连、温州、常州、泉州、嘉兴、烟台、惠州、台州、中山、潍坊等。]

· 城市迁出迁入总热度情况 ·

我们又从全国三百多个城市,统计分析各城市的迁入迁出活跃度情况。下表为各城市2018年平日迁入迁出top10城市迁徙热度总和排名。

· 总结 ·

· 北上广深和几大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已经形成了菱形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最活跃;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与其他区域之间的联系仍有待提升;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发展最成熟,城市之间的带动,协同发展已经有很明显的成效。

· 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紧密联系。一线城市仍然是新一线城市活力的重要拉动力;新一线城市通过辐射周边的二线城市,并形成自己发展的卫星城市群。

· 省会城市与一线、新一线城市间形成自己的卫星城市群。二线城市中省会城市与一线、新一线城市较为紧密的联系,并辐射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并形成自己的卫星城市群;被城市群带动经济发展起来的二线城市则主要与城市群内部的新一线、一线城市紧密联系,同时辐射周边的三四线城市。

· 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产业定位还处于发展阶段,除北上广深外。

· 政策行动 ·

为了更好的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城市一体化,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前提,各个区域都在为之作各项准备:

· 京津冀城市群: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的腹地建设雄安新区,进一步联通京津冀;

· 中国要率先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匹敌纽约大湾区和东京大湾区,港珠澳大桥就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做的一个重要的交通设施铺垫;

· 过年回家,郑州到许昌的城际铁路已经快要通车,交通的便利势必推动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和城市群的扩张,有利于区域内产业链的形成。

· 大的房地产商进驻三四线城市房市,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促进人民生活现代化进程。

· 城市规划不再只求gdp的增长,而是更加重视生态,民生,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同,城市一体化。

城市的发展布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迁徙活跃度可以作为城市发展现状的一个有效指标,对城市区域的发展进行探索是一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对大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引入将极大提升城市治理和决策的科学性。极海正做的就是以全新的地理视角理解并最终服务于城市。

期待第二个100年的初期规划节点2035年,城市发展格局会更加清晰,区域协同均衡化效果更加明显。我们也不用再扎堆一线城市,在离家近的城市就能找到钱多事少的中意工作。

文/hl

  • 访问Blog,查看极海最新分享:http://blog.geohey.com/
  • 关注微博:极海GeoHey
  • 关注知乎:极海GeoHey
  • 关注微信:极海纵横
  • 联系&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