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現在我們國家生產力已經充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不再是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成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對內,社會資源再分配,推動區域均衡發展成為目前發展階段的重點;對外要有足夠實力的城市羣參與國際競爭,發展成為國際化都市,代表國家形象。

對此,國家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區域融合發展戰略,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羣發展、城市羣帶動區域發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的新模式,全面提升我國城市建設發展水平。

時隔大會一年多,目前城市佈局是什麼樣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羣的帶動區域情況又如何,哪些區域之間互動又較多?

從工作日城市之間的人口遷徙數據,能夠很大程度反映城市的產業吸引力以及城市之間的聯繫。本文通過2018年10月8日-2018年12月28號各城市之間平均遷入遷出熱度top10數據(包括飛機,火車,汽車三種出行方式),瞭解中國城市目前發展布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羣帶動區域的發展情況,以及各個區域之間互動情況。

· 全國城市人口遷徙概括 ·

根據第一財經2018城市劃分標準,我們分別從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三者的人口遷徙數據,分析各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繫。

2018年工作日一線城市日均遷徙熱度top10

點擊查看詳情

從圖中可以看出(除了北京、廣州和深圳由於距離原因互動相對較少外):

· 一線城市之間的互動最為活躍。

· 一線城市與城市羣內部城市聯繫緊密。例如:北京和廊坊、天津、石家莊;上海和蘇州;廣州和佛山、東莞;深圳和東莞。

· 與其他重點區域中心城市聯繫也十分緊密。例如:成渝城市羣中的成都和重慶,關中平原城市羣中的西安和鹹陽,長江中游城市羣中的長沙和武漢,中原城市羣中的鄭州,哈長城市羣中的哈爾濱和長春,長三角城市羣的南京,杭州。尤其是成渝城市羣中的成都和重慶、成都和廣州深圳、重慶和北京上海聯繫緊密。

[ 成渝具有位置優勢:位於中西部,和北上廣深形成菱形區域,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區位優勢,且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城市中實力優勢明顯,必將在經濟帶中發揮重要作用;川藏鐵路和川藏高速修建完成後,成都將成為內地和西藏鏈接的重要通道,促進西藏的經濟發展,旅遊景點開發。成渝具有自然環境優勢:物產豐富,氣候良好,多風景名勝。成渝具有人口優勢:人口基數大,其中重慶和成都總人口在全國分別排名第一和第四,城市數量和密度較高。]

▼2018年工作日新一線城市日均遷徙熱度top10

點擊查看詳情

從圖中整體可以看出

· 一線城市依然是影響和帶動新一線城市活力的主要力量。新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之間的互動最為活躍,瀋陽和一線城市之間的人口遷徙相對偏弱。

· 新一線城市初步形成了輻射周邊的衛星城市羣:新一線城市與城市羣內部城市之間的聯繫也十分緊密。

· 相對來說中部的鄭州、武漢、長沙,東北部的瀋陽、青島,東部的寧波在城市羣內部的人口遷徙相對較少。

(細心的小夥伴,可以從圖中發現拉薩、西藏山南地區與成都、重慶之間的遷徙較為活躍,但總體來說遷入到西藏的活躍程度比遷出的活躍程度要高,應該是去山南地區旅遊的人羣較多;昆明和距離較近的重慶、成都之間人口遷徙不多,與鄭州、武漢、西安反而比較多。)

▼2018年工作日二線城市日均遷徙熱度top10

點擊查看詳情

從圖中可以看出,二線城市的人口遷徙活力明顯減弱,省會類二線城市與新一線、一線城市之間存在較為活躍的人口遷徙,還逐步形成了二線城市為中心的衛星城市羣(輻射三四線城市)。區域協同發展類二線城市主要與城市羣中的主要一線,新一線城市聯繫緊密,其次也會輻射其他三四線城市,特徵比較明顯此類城市的有佛山(與廣州聯繫緊密,「廣佛同城」的區域一體化建設和廣佛便利的地鐵交通對佛山的發展)、惠州(與深圳,東莞聯繫緊密)、常州(和無錫聯繫緊密),嘉興和紹興(與杭州聯繫緊密)。

[ 二線城市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政治、經濟優勢的省會城市,例如哈爾濱、長春、濟南、蘭州、太原、石家莊、昆明、南寧、合肥、福州、烏魯木齊等;還有一類是被一線城市或城市羣區域協同帶動起來的經濟發展迅猛的非省會城市,例如保定、佛山、大連、溫州、常州、泉州、嘉興、煙臺、惠州、台州、中山、濰坊等。]

· 城市遷出遷入總熱度情況 ·

我們又從全國三百多個城市,統計分析各城市的遷入遷出活躍度情況。下表為各城市2018年平日遷入遷出top10城市遷徙熱度總和排名。

· 總結 ·

· 北上廣深和幾大城市羣的區域中心城市已經形成了菱形格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羣之間的聯繫最活躍;關中平原城市羣、中原城市羣、長江中游城市羣與與其他區域之間的聯繫仍有待提升;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羣目前發展最成熟,城市之間的帶動,協同發展已經有很明顯的成效。

· 新一線城市與一線城市緊密聯繫。一線城市仍然是新一線城市活力的重要拉動力;新一線城市通過輻射周邊的二線城市,並形成自己發展的衛星城市羣。

· 省會城市與一線、新一線城市間形成自己的衛星城市羣。二線城市中省會城市與一線、新一線城市較為緊密的聯繫,並輻射周邊的三四線城市,並形成自己的衛星城市羣;被城市羣帶動經濟發展起來的二線城市則主要與城市羣內部的新一線、一線城市緊密聯繫,同時輻射周邊的三四線城市。

· 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羣發展、城市羣帶動區域發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的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中心城市的影響力和產業定位還處於發展階段,除北上廣深外。

· 政策行動 ·

為了更好的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和城市一體化,建設便利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市前提,各個區域都在為之作各項準備:

· 京津冀城市羣:在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的腹地建設雄安新區,進一步聯通京津冀;

· 中國要率先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匹敵紐約大灣區和東京大灣區,港珠澳大橋就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做的一個重要的交通設施鋪墊;

· 過年回家,鄭州到許昌的城際鐵路已經快要通車,交通的便利勢必推動中心城市和周邊區域的協同發展和城市羣的擴張,有利於區域內產業鏈的形成。

· 大的房地產商進駐三四線城市房市,一定程度上推動經濟發展,產業轉移,促進人民生活現代化進程。

· 城市規劃不再只求gdp的增長,而是更加重視生態,民生,強調統籌城鄉發展,區域協同,城市一體化。

城市的發展布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人口遷徙活躍度可以作為城市發展現狀的一個有效指標,對城市區域的發展進行探索是一件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對大數據在城市治理中的引入將極大提升城市治理和決策的科學性。極海正做的就是以全新的地理視角理解並最終服務於城市。

期待第二個100年的初期規劃節點2035年,城市發展格局會更加清晰,區域協同均衡化效果更加明顯。我們也不用再扎堆一線城市,在離家近的城市就能找到錢多事少的中意工作。

文/hl

  • 訪問Blog,查看極海最新分享:http://blog.geohey.com/
  • 關注微博:極海GeoHey
  • 關注知乎:極海GeoHey
  • 關注微信:極海縱橫
  • 聯繫&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