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粰C器取代,出现终结者系列电影那样的时代呢?


如果说「取代工作」那是看得见的,譬如谷歌翻译论文摘要翻译的比我好,而alphago等可以代替陪练。

如果说「取代人类」,那还早。一套如此复杂的系统如何实现系统级的正反馈或者自维持,目前还不好说。可以参考「生物圈二号」实验,这个暂时可以证明人类设计的系统还不足以达到生物圈级别的自我维持。

说到底,目前无论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都需要人来维持,ai使得这些系统实现自维持成为了可能。尽管ai可能是低效率的,笨拙的,或者通用性差的,但是ai包括之前的自动化技术,都在让这些系统所需要的人力减少。

假如实现了这些,大概ai也要开始问「我是谁」这种问题了吧。当然,ai也许能在一部分事情上超越人类,不需要知道「我是谁」这种简单的命题也不是不可能。

但即使那时候人类应该也还在,毕竟超人之于人,相当于人之于蝼蚁。


站在宇宙的视角,人毕竟始于地球上的自我演化路径上的生命形式,自然演化的原则从来都是够用就好,从宇宙三大要素:能量,物质,信息上仔细分析下其实局限明显:

能量利用形式仅限于atp。日吃三餐,存储能力弱。功率低。已经是被各种动物碾压了。

物质的利用形式依赖其他生物体异养,依赖氧气,水,温度,压力诸多必备条件,繁衍需要经历受精到成长整个过程。仅具备简单初级的自我修复能力,生命脆弱,死法太多。

信息处理能力上看,经验无法传承,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信息传递效率的局限,将导致人在科研路线上会越来越难出成果。对于普通人而言,直观和感性思想,产生过渡解读,逻辑谬论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说白了,演化生命先天的局限就是需要从0开始,逐步升级,且升级方式必须是能够自然产生的,需要将概率上的偶然性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固化,存在非常强的路径依赖。意味著太多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会由自然演化产生。

那么,在一定的技术起点上,产生可自我增值的生命形式显然具有充分的可能性。机器人普及之后,从物质能量获取,到制造全流程实现机械自动化,并能够自行维护制造工业后,机器就已经可以离开人类生存了。

这种前提下,新生命的能量,物质,信息的处理方式突破了演化的路径限制。机器一旦可以设计创造新机器,也就能够不断将新技术实现在生命体中。

能量利用上无论是电,化石能源还是核能,都比atp具有更强的上限。混合利用甚至可以组合不同能源形式的优势。

物质利用上,使用各种演变过程毫无利用机会的金属和化工合成材料,容易适应极端环境,宇宙扩张优势明显。可以模块化组装,更新。机械的维护再复杂,相比医学还是简单很多吧。脑袋掉了?换个身体还是换个脑袋都不是什么问题。

信息利用上,之前说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传输能力,目前的技术已经碾压人脑了。目前发展中的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泛化能力。看似人脑具备的学习泛化能力目前还远强于AI,但如果略微了解目前在已有机器学习领域的理论和实现,会发现AI技术毕竟是一种理性科学的产物,同样是基于经验进行数据整合,机器本身能够访问的样本数据规模远超人类个体的能力,同时机器学习的数学理论可以评估泛化的准确性,是否过拟合(类似人对现象的过分解读),也能够保持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因此在很多已解决的问题上,正确性和可靠性都要强于人脑。一旦在理论和技术上突破目前泛化能力的瓶颈,结合以上传输能力,存储能力的优势,形成一个云脑,就是一个超神的存在。

需要多久不好说,但仿佛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以宇宙之大,生物演化和人类发展史之渺小,大概率已有此类吧。


人工智慧高度发展的未来,人类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吗?当然有,因为有一个东西是独一无二,是只有我们人类能创造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做:意义


什么是意义呢?


有的小说,电影,你看完之后会觉得有意义。但也有的电影,你看完之后会觉得浪费时间。英文叫 kill time 。我们会觉得有些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是在 kill time ,但如果看了某部电影泪流满面,觉得情感上特别震撼,你就会觉得有意义。但我们花的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票价,从不同的电影当中我们都得到了一个故事。只是我们的感受不一样。


这一点,是人工智慧永远无法判断的。

人工智慧可以做什么呢?它可以写小说,可以拍电影,还可以用大数据计算哪种写法的点击率会比较高。但是它无法理解这个故事是对别人来说意味著什么,激发了什么情感。我们给爱人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文笔很好吗?不一定。但是读到这封信的人读著读著就流泪了。我说街边树叶落了,你记得那条街吗?那是我们第一次在这座城市见面,手牵手走过的一条街。


——这些话有没有意义?电脑不知道。但是读这封信的人,他知道。他完完全全地知道。


意义是建构出来的。准确的定义是:它是人类通过互动交流创造出来的,特有的建构。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交流,一个是建构。交流的意思是说,不存在单方面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人与人的共鸣之中。你听到一首曲子,觉得很震撼,那是一个作曲家通过某种表述手段,和至少一个演奏者通过他的理解,和进一步的阐释,创造出来的一个跟你取得心灵联结的时空。这些创作者运用他们的专业技能,激发起听众心中某些共通的情感体验,也许让你想到了某一个黄昏,某一个雨后的清晨,某一段难忘的情感,你们之间获得了某一种共鸣。


用抽象的话说,这种共鸣,为存在(时间)本身提供了依据。


意义的反面是什么,是无意义。我们经常用一个词表达这种感受,叫做空虚。想一想你最近一次感到空虚的时候。你在干嘛呢?可能是在刷朋友圈,或者看综艺,追剧,玩游戏……


你并不是没有做事。你甚至可能在工作,同时也会觉得很空虚,你心想: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报告,做这个 PPT 呢?我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有什么意义?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8 节内容

盐选专栏

丧后即燃:李松蔚认知升级 16 讲

李松蔚, 青年心理学者

18 小节 | 5 小时

¥99.0 会员免费


先说总结,生物的复杂性远超人工智慧。

生物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速度和效率,还在于全能性,再深究一点就是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和有意识的发现并且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人工智慧根本上实现不了的。

其实任何东西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并非生物。人工智慧需要取代人类,就需要有比人类更能适应环境的能力,人类爬到食物链顶端用的不仅仅是蛮力,还有智慧,人工智慧的发展方向在于效率,所以不会出现广泛应用的人工智慧会说谎和欺骗。高效就意味著有迹可循,有迹可循就意味著有破绽,有破绽就无法打败人类,取代人类。

最后,人类没有进化成新物种的时候,人类没有打破时间和纬度的禁锢的时候,人类在根本意义上,是渺小的,是无知的,是随时都有可能消失的,讨论这样的存在会不会被取代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人类大脑的活动不过也就是生物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而已。是的,人类是可以有各种「高级」意识,比如「爱」、「想像力」、「理想」。但无论什么「复杂」、多么「高端」的意识,在物理层面上,载体也就是一个一个简单的神经元和传递的电信号而已。既然意识能够建立在这种碳基的「电子元件」上,那么为什么不能建立在具有完全相同功能的硅基「电子元件」上呢?

长远看,一旦人工智慧具有了如人类一样的自我意识,那么它可以在任何方面完全碾压人类。但这也不必看作「取代」,因为人工智慧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看作人类的「延续」更合理(这和生孩子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是用子宫生,一个是用大脑、双手和工具「生」)。或者是人类有意识地主动地从碳基生物向硅基生物进化。毕竟碳基身体适应性太差,没有道理也没有意义永远保持碳基而不向硅基转变。

至于因为「人类拥有高级和复杂的情感,人类自由的灵魂可以去爱、去开心、去悲伤、去做各种温暖的事情」而认为人类不会被「取代」,就毫无道理了。这就像一个足以摧毁地球的小行星正在撞向地球时,因为「人类文明经历了那么多的壮丽的篇章、那么多大气磅礴的史诗、荡气回肠的故事,诗人们精妙华丽的诗句、哲学家深邃洞见的思考、科学家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而认为「人类文明不会灭亡」一样。你可以这样想,但这既无道理也无意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