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脸书送出的活动信息:「我们会于下星期五或六有聚会吗?我很挂念你们,而且这星期我比较有空。」

 

有空?没空?忙碌与否,视乎你的看法而已。社会新鲜人说他下班后要参加应酬,回到家已是清晨三点了;职业女性说她没有下班的时间,就算公司忙完了,回到家还要照顾老公和小孩;贵妇太太说她每天都要吸取流行新资讯,还得花时间做保养和保持完美的身段;退休老人说他早上陪老婆去饮茶,下午约了朋友下棋,晚一点还要去接孙儿女放学。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常常羡慕别人看似悠闲的生活,甚至说其闲来无事。

 

然而,生活方式是不能比较的。

 

活动发起人是好友T,她毕业后于一家大公司就职,不到半年便获得升职。看著她仕途顺利,做朋友的当然替她高兴了。不过,自此跟她聊天的话题总离不开「忙」这个字。能作为朋友的倾诉对象,我真的很高兴,却也感到无奈。m说会议太多,使她没空吃午餐。频繁的加班,令她没了私人时间。假日也要回去工作,觉得自己太可怜。从来,八小时工作时间都是纸上谈兵,「加班」是我们最讨厌的工作伙伴。若果加班能赚钱,或者会对它又爱又恨吧。 

生活在节奏急速、事事讲求效率的国际大都会,「快而准」是力争上游的基本要求。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假如说生活给人带来沉重的压力,亦可以锻炼能力、发挥潜在的才能。有人说,或许她想表达自己有多努力工作,甚至是能力很强,公司和同事不能没有她;对我而言,重复说著工时多、没假期,除了替她感到可怜,便是悲哀。时间与效率是正比例吗?抱歉,我从小就很不认同这看法。因此,我只好淡淡地回应她一句「辛苦了」。

 

曾听说过,很多人在念书时期和投身工作后都有很大的差异,我的身边也不乏例子。T是外国人眼中典型的香港人,一般的评语少不了「势利且实际」。从前,我曾半开玩笑地对m说,「妳的敌人下场肯定很可怜,被害了也不知道,还会向妳诉苦。」没想到,类似的事件确实发生了,于毕业后不到一年。

 

她平常很喜欢在msn上和我聊一下有关工作的事情,有天的话题便是她如何陷害一位同事;不对,T说她只是跟其他同事诉苦而已,「挖洞」的是其他人。根据她的形容,同事是一个笨手笨脚,却很爱偷懒的人。这样子的同事的确很不受欢迎,可是看她说得多么理直气壮,真的感到有点心寒呢。我该称赞自己早就洞悉到这趋向吗?回想昔日那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小女生,虽然不容易交心,却也不作小人。香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黄毅力先生说过,「自我」这个毒瘤会驱使自己作出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和抉择。常言道「人会变,月会圆」,月亮会随著时间变化,人当然也会随时间、经历而改变。

 

刚出生时的我们如一张白纸,然后随著时间增长阅历,为自己专属的画布绘上各种不同的色彩。人生中,会有很多需要我们下决定的岔路,经过多次覆盖与修改,方会成为一幅充满丰富色彩的油画。德国哲学家Arther Schopenhauer曾经在《生存空虚说》一书里说过,「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要站远一点不可。」油画,近看只看得见被涂抹得乱七八糟,却正是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油彩,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

 

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他曾试过每星期工作七天,每天至少工作十六小时,晚上还要自修,加上工厂人手不够,他要身兼买货、接单等工作,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以两个闹钟起床。他,印证了「成功非侥幸」这句话,与其花时间去羡慕或妒忌,倒不如为自己而努力。一幅能让人目不转睛的作品,背后都藏有独一无二的故事,总有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之处。

 

「人生如画」这幅画要怎么画,就看绘画者的心态和感受,有人喜欢抽象,有人喜欢写实。正如Arther Schopenhauer说过,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所有的,却总是想到自己所没有的。如何绘画、赏画,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