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欲,最完美的男女身材比例是男性的胳膊长度等于女性腰围数,这是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发现的最为盛名的拥抱法则。

但一条完美的腰可没这么简单,因为还要有完美腰线,看看每天在健身房里拚命挥洒汗水的菇凉们就知道了。

美无止境,人类天性如此。

人类还有另外一个天性,那就是对速度的追求,所以人类发明了汽车。

l 汽车的腰

不同于人,环抱汽车这件美事是没机会了,自然也就没有了腰围概念,这让汽车腰线的担子加重不少。

好歹腰围还可以,这句话在汽车上不管用。

虽然侧面上除了腰线,还有车窗上沿线、车窗下沿线、肩线、裙线。但腰线作为主要特征线而存在,承担了调整、衬托、分割、强调侧面比例的作用。一辆车的腰线基本上决定了这辆车的性格。

车身中的线条直线有水平直线和倾斜直线,在造型中的水平直线可以让车身显得稳定,而倾斜的直线因为和水平线有一个夹角,可以获得更好的速度感。

腰线只是一条线,但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

关于线的表达,其实我们并不陌生。从中国书法艺术就可以窥见一二,根据不同的线条运用与走向,奔放和严谨在笔触之间就能淋淋尽致的展现,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l 汽车腰线在汽车发展中的演变

虽然一直听说有这么一条线,但是它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呢?

看看国标中是怎么指出的:汽车腰线是位于汽车侧窗下部,贯穿车身前后的造型特征线。

我们知道现代轿车的楔型造型并不是最初形态,在131年的汽车长河中,它还经历过马车型、箱型、流线型、船型、鱼型等时代,肩负突出汽车个性的腰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表现形式。

---马车型时代

作为汽车的开源鼻祖,马车型汽车一度极为关注汽车动力系统和转向系统,看看简陋的宾士一号造型就知道了,连舒适性和安全性都还没顾及到,外型设计就更指望不上了。

这一时期并没有腰线设计。

---箱型汽车

在满足行驶的基本需求后,人们逐渐对开放式的车身产生异议,因为没有顶棚和侧围的设计,风雨天出行基本就别指望了。

箱型汽车应运而生了。

为什么是箱型,看看车身的线条就知道了,大量的直线线条,与其说是车身还不如说是四面带有玻璃的墙。

这段时期的腰线设计也不明显,只是有了车窗,让汽车侧面有了区域感。

---流线型汽车

在呆板的箱型汽车满足了封闭型的需求后,人们又开始挑剔它沉闷的外型,加上空气动力学的火热,1934年克莱斯勒「气流」打响了改革的第一炮。

在流线型车身上,发动机前罩和前风挡玻璃更加倾斜,前大灯、备胎等都被隐藏在车身内,车身腰线则引导了汽车的侧视轮廓,达到尖头尖尾的形式,车身造型流畅感十足。

---船型汽车

从福特新型V8(1949)汽车开始,船型汽车开始走上舞台,侧面造型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不同于此前强调流畅感,这个时期的张扬的腰线设计则成为了主流。

---鱼型汽车

为了解决船型汽车容易在尾部产生涡流的问题,设计师们将汽车后车窗部分进行了改进,溜背造型应运而生。出于高辨识性需求,没有明显臀线的鱼型汽车对腰线的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车头延伸至车尾,并在车尾处下降的腰线设计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

? 楔型汽车

在楔型汽车时代,腰线则变化得更为丰富。直线、曲线、斜线这些基本元素被设计师们加以利用并相互组合,人们也越来越难分辨腰线在哪里了,设计出富有辨识性和张力的腰线成为了汽车厂家的必要课题。

宾士「Drop Line」,从车灯的部位一直延伸至后轮翼子板,线条的整体呈下降的趋势。通过前轮眉的明亮和阴影处对比强烈,产生前轮更加向外侧突出的错觉。
奥迪侧面设计中的腰线叫做「暴风线」,这是一条从车头灯一直贯穿到车尾灯的特征线,长度夸张,直接将奥迪的侧面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

l 为什么高腰线设计会流行

新时代的汽车已然朝著造型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即使是楔型汽车也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等等,如果在众多风格中寻找共同点,不难发现有意思的高腰线。

比如刚过去的日内瓦车展,奥迪全新RS 5 Coupe、雷克萨斯新一代LS 500h、DS7 CROSSBACK、沃尔沃全新XC60科迈罗Track Concept概念车等一系列车型都是采用的高腰线设计。

高腰线很好地调整了车窗和车体的比例,使车体显得更为壮实,安全感爆棚。

事实上高腰线并不是当下的产物,在各个时期都有著它的影子。利用高腰线来烘托出强有力的外形特点,据说灵感来源于动物奔跑时腿部张紧的肌肉。

虽然高腰线牺牲了侧方视野,不能体验手搭在车窗上,单手驾车的拉风感,但这并不能阻挡高腰线的流行。安全是推动这项设计流行的主因。

高腰线只能增加安全感受吗?

并没有这么简单。

汽车腰线不仅是汽车外观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增强车身刚度的作用。例如,高腰线设计能够给车门内部提供更大的空间,方便安装更多的结构加强件。高腰线往往意味著更高的驾驶位置,给车身地板有了更大的空间来布置结构强化刚度等等。

这还没完,行人安全保护也是高腰线产生的主因之一。

对比流线型汽车,尖头尖尾的造型由于碰撞点较低,容易碰撞到行人的相对脆弱的膝部或以下部位,由于碰撞点降低,二次碰撞的幅度也会相应增加,头部接触到坚硬的前风挡区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了。看看沃尔沃的行人安全气囊放在哪里就知道了。

有研究表明,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因。

为提高碰撞点,汽车头部设计逐渐发展为高而平直,车头提高了,腰线也相应的抬高了不少。

l 小结

腰线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各个厂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腰线风格,比如宾士的「Drop Line」,奥迪的暴风线等等,这条线逐渐成为了厂家标志之一。而在整体趋势上,出于安全考虑,高腰线设计成为了潮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