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保護欲,最完美的男女身材比例是男性的胳膊長度等於女性腰圍數,這是希臘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發現的最為盛名的擁抱法則。

但一條完美的腰可沒這麼簡單,因為還要有完美腰線,看看每天在健身房裡拚命揮灑汗水的菇涼們就知道了。

美無止境,人類天性如此。

人類還有另外一個天性,那就是對速度的追求,所以人類發明瞭汽車。

l 汽車的腰

不同於人,環抱汽車這件美事是沒機會了,自然也就沒有了腰圍概念,這讓汽車腰線的擔子加重不少。

好歹腰圍還可以,這句話在汽車上不管用。

雖然側面上除了腰線,還有車窗上沿線、車窗下沿線、肩線、裙線。但腰線作為主要特徵線而存在,承擔了調整、襯託、分割、強調側面比例的作用。一輛車的腰線基本上決定了這輛車的性格。

車身中的線條直線有水平直線和傾斜直線,在造型中的水平直線可以讓車身顯得穩定,而傾斜的直線因為和水平線有一個夾角,可以獲得更好的速度感。

腰線只是一條線,但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

關於線的表達,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從中國書法藝術就可以窺見一二,根據不同的線條運用與走向,奔放和嚴謹在筆觸之間就能淋淋盡致的展現,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

l 汽車腰線在汽車發展中的演變

雖然一直聽說有這麼一條線,但是它的具體定義是什麼呢?

看看國標中是怎麼指出的:汽車腰線是位於汽車側窗下部,貫穿車身前後的造型特徵線。

我們知道現代轎車的楔型造型並不是最初形態,在131年的汽車長河中,它還經歷過馬車型、箱型、流線型、船型、魚型等時代,肩負突出汽車個性的腰線在這個過程中出現過不同的表現形式。

---馬車型時代

作為汽車的開源鼻祖,馬車型汽車一度極為關注汽車動力系統和轉向系統,看看簡陋的賓士一號造型就知道了,連舒適性和安全性都還沒顧及到,外型設計就更指望不上了。

這一時期並沒有腰線設計。

---箱型汽車

在滿足行駛的基本需求後,人們逐漸對開放式的車身產生異議,因為沒有頂棚和側圍的設計,風雨天出行基本就別指望了。

箱型汽車應運而生了。

為什麼是箱型,看看車身的線條就知道了,大量的直線線條,與其說是車身還不如說是四面帶有玻璃的牆。

這段時期的腰線設計也不明顯,只是有了車窗,讓汽車側面有了區域感。

---流線型汽車

在呆板的箱型汽車滿足了封閉型的需求後,人們又開始挑剔它沉悶的外型,加上空氣動力學的火熱,1934年克萊斯勒「氣流」打響了改革的第一炮。

在流線型車身上,發動機前罩和前風擋玻璃更加傾斜,前大燈、備胎等都被隱藏在車身內,車身腰線則引導了汽車的側視輪廓,達到尖頭尖尾的形式,車身造型流暢感十足。

---船型汽車

從福特新型V8(1949)汽車開始,船型汽車開始走上舞臺,側面造型成為了重點關注對象,不同於此前強調流暢感,這個時期的張揚的腰線設計則成為了主流。

---魚型汽車

為瞭解決船型汽車容易在尾部產生渦流的問題,設計師們將汽車後車窗部分進行了改進,溜背造型應運而生。出於高辨識性需求,沒有明顯臀線的魚型汽車對腰線的表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車頭延伸至車尾,並在車尾處下降的腰線設計成為這一時期的經典。

? 楔型汽車

在楔型汽車時代,腰線則變化得更為豐富。直線、曲線、斜線這些基本元素被設計師們加以利用並相互組合,人們也越來越難分辨腰線在哪裡了,設計出富有辨識性和張力的腰線成為了汽車廠家的必要課題。

賓士「Drop Line」,從車燈的部位一直延伸至後輪翼子板,線條的整體呈下降的趨勢。通過前輪眉的明亮和陰影處對比強烈,產生前輪更加向外側突出的錯覺。
奧迪側面設計中的腰線叫做「暴風線」,這是一條從車頭燈一直貫穿到車尾燈的特徵線,長度誇張,直接將奧迪的側面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

l 為什麼高腰線設計會流行

新時代的汽車已然朝著造型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即使是楔型汽車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比如…等等,如果在眾多風格中尋找共同點,不難發現有意思的高腰線。

比如剛過去的日內瓦車展,奧迪全新RS 5 Coupe、雷克薩斯新一代LS 500h、DS7 CROSSBACK、沃爾沃全新XC60科邁羅Track Concept概念車等一系列車型都是採用的高腰線設計。

高腰線很好地調整了車窗和車體的比例,使車體顯得更為壯實,安全感爆棚。

事實上高腰線並不是當下的產物,在各個時期都有著它的影子。利用高腰線來烘托出強有力的外形特點,據說靈感來源於動物奔跑時腿部張緊的肌肉。

雖然高腰線犧牲了側方視野,不能體驗手搭在車窗上,單手駕車的拉風感,但這並不能阻擋高腰線的流行。安全是推動這項設計流行的主因。

高腰線只能增加安全感受嗎?

並沒有這麼簡單。

汽車腰線不僅是汽車外觀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增強車身剛度的作用。例如,高腰線設計能夠給車門內部提供更大的空間,方便安裝更多的結構加強件。高腰線往往意味著更高的駕駛位置,給車身地板有了更大的空間來佈置結構強化剛度等等。

這還沒完,行人安全保護也是高腰線產生的主因之一。

對比流線型汽車,尖頭尖尾的造型由於碰撞點較低,容易碰撞到行人的相對脆弱的膝部或以下部位,由於碰撞點降低,二次碰撞的幅度也會相應增加,頭部接觸到堅硬的前風擋區域的風險也相應增加了。看看沃爾沃的行人安全氣囊放在哪裡就知道了。

有研究表明,頭部傷害是導致行人死亡的主因。

為提高碰撞點,汽車頭部設計逐漸發展為高而平直,車頭提高了,腰線也相應的抬高了不少。

l 小結

腰線從無到有發展至今,各個廠家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腰線風格,比如賓士的「Drop Line」,奧迪的暴風線等等,這條線逐漸成為了廠家標誌之一。而在整體趨勢上,出於安全考慮,高腰線設計成為了潮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