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月球栽的嫩芽已经「死了」?这次外媒没乱说?

www.guancha.cn图标

来自外媒的消息:

关于嫦娥四号搭载植物,项目总指挥刘汉龙的原话是这样的:

「目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已进入断电状态,载荷内部在月夜温度零下52℃的情况下,所携带的六种生物将结束本次科普试验使命,处于冷冻状态。待下一个月昼期温度上升后,在全封闭状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中,六种生物将被慢慢分解成无害的有机物,并将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部。」

「目前处于冷冻状态……将被慢慢分解成无害的有机物。」简而言之,的确是「死了」。这些外媒并没有乱说。

请各位大大针对此事发表看法。


英国卫报的标题

标题来源:First green leaf on moon dies as temperatures plummet

详细内容:

著陆器还带有一个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总重2.608千克为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里面装有种子和昆虫卵,以测试植物和昆虫是否可以于地球外共同生长。该实验载荷罐中除了马铃薯、油菜、棉花、拟南芥、果蝇、酵母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空气、土壤、热控与两个相机,可以在零下60度到零下80度内稳定保持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如果卵孵化,幼虫会产生二氧化碳,而萌发的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希望动植物和微生物一起在容器内建立简单的生态系统。2019年1月3日23时18分,地面控制中心发出载荷开机指令,30分钟后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1月5日20时,该实验装置中的低酚棉种子萌发,成为月球上首次长出的地球植物嫩芽,也是整个实验中唯一成功生长的生物,共存活了8天20小时45分钟。1月12日,登陆地点进入月夜,载荷因无太阳能电池的电力供给而关机,实验亦宣告结束。载荷内温度在没有电力保温下会降至-170℃,因此载荷内的生物皆无法生存,并将在不久后被分解成无害有机物,永久封存在科普载荷内部。

1982年,苏联礼炮七号空间站的工作人员种植了一些拟南芥从而成为第一批在太空中开花和种子的植物。他们的寿命为40天 。

来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B%A6%E5%A8%A5%E5%9B%9B%E5%8F%B7#%E7%A7%91%E5%AD%A6%E4%BB%BB%E5%8A%A1?

zh.wikipedia.org

简单来说,是因为重量限制,电池没带够。


重庆大学的1.4日微博内容:

#资讯大巴#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搭载重庆大学「神秘旅客」首登月球背面】[求关注]重大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实验载荷」项目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的生物生长实验!6名「旅客」分别是马铃薯、油菜、棉花、拟南芥、果蝇、酵母,组成了一个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态系统。科普载荷将为微型生态系统提供生物生长的光、热、水和土壤等必要条件,还安装有主、副两个照相机记录动植物生长情况!

微型生态系统循环图

月背面环境模拟实验图

模拟实验现场


谢谢邀请,首先回答问题。对于实验而说,是死是活都是实验的一部分,找到死亡原因并做好善后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认为善后是开玩笑,这可是月球,万一这些植物残骸泄露出去,等于月球上有了地球植物的DNA,是很严重的污染。所以刘汉龙特地强调会被封存在载荷内部。)很多人认为我们带种子上去是为了种菜,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公布的航天计划来看,这次搭载种子到月球,就是为了研究种子在月球环境中能否发芽。主要还是科普目的,没想让它们长大,更没想在月球种菜吃。

说句题外话。其他回答者请不要宣扬民族仇恨!说实话外媒这样的标题已经很中立了,就是说死了而已,没有说中国航天不行,中国马上完蛋之类的话。因此没有像其他回答里说的那样,有意宣传中国航天不行。如果是美国的种子死了,中国媒体一定会这样报道:惊!美国探月搭载植物全部死亡,特朗普急了!或者是这样:美国探月搭载植物全死亡,美国人民不干了!等等。你说那个更中立?

---------------------------------------------更新(不姓林)---------------------------------

有评论指出,我说的媒体太过于片面,因为写爆炸性标题的往往都是网上的帖子或者一些做技术出身的公司开的公众号或开发的新闻软体,甚至是网上的一篇帖子,这一点我很同意。我本来也指的是这些干著媒体的活却没有媒体的职业道德的半路出家的人或公司,只是因为编辑太快,没来得及澄清,谢谢大家的指正。


总不能一直都活著吧,连个收菜的都没有。

死了才正常,不死才不正常!

即使是美帝的植物上去也照样死。

赵本山小品说「你跺你也麻!」,用在这就是「你上你也死!」


很正常。

本来这个罐子还有保温电池的,结果可能是经费或者什么原因没装。

所以就冻死了呗。

世界上不存在能耐月夜-200摄氏度温度的隔热层的,相信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