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5398721-1749267367.jpg

 

 

 

               本书作者Thomas Friedman是位声明卓越的新闻工作者,曾三度获得普立兹奖,上一本著作「世界又热又平又挤」,长年占据畅销榜,事隔多年,又再度出版本书「谢谢你迟到了」,由于Friedman常常因为工作需要,采访许多工作繁忙的政商人士,采访时间有时会延误,但Friedman不以为忤,反而感谢有此空闲可以梳理思绪,因此才有了本书的书名。

 

地球目前受到三股力量(3M)的影响,市场(Market)、大自然(Mother Nature)、摩尔定律(Moore’s Low)。这三股力量不仅呈现指数增长,同时也互相影响,更形塑了现代社会。我们正好身处在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因此社会、职场和地缘政治正在飞快的改变,我们必须重新想像,才可能跟得上改变的步伐。

 

        2007年可谓是科技史上大跃进的一年:

 

  1. IPhone问世,安卓系统现身。
  2. Hadoop诞生,运算储存空间大跃进,大数据的储存与分析才能成为可能。
  3. 开发者协作平台GitHub问世,这是一个强大的开源软体及管理社群。
  4. Amazon推出Kindle电子阅读器,拜高通3G技术所赐,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下载几千本书,带来了电子书革命。
  5. Airbnb在旧金山萌芽。
  6. Palantir Technologies创立平台,协助分析大数据。
  7. IBM新世代超级电脑「华生」诞生。
  8. Intel首度在晶片制程中使用非矽材料,突破了摩尔定律。
  9. 生物科技有了新的定序技术,再加上运算及储存能力大增,DNA定序价格大幅下降,2001年定序价格1亿美金,2015年仅1000美金。

 

突然间,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数位化,储存空间也多出许多,电脑越变越快,软体也越来越创新,可以处理分析海量数据。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简易的说法就是「微晶片的效能每两年倍增,且价格更低廉」,如果某样东西以两倍、三倍或四倍的速率不断成长,多年后数目将会极为庞大,一部1971年出厂的金龟车,如果也依照摩尔定律演进,时至今日至部金龟车时速将可达约482,803公里,一加仑汽油可跑3218688公里,但车子的价格只要4美分,如果燃油效率也依摩尔定律演进,那大致上说只要加满一次油箱,就能够让你开一辈子。

1997ASCI-Red超级电脑(体积只比网球场小一点)每秒可执行1.8兆次运算,直到2000年末,这台超级电脑仍称霸世界,但仅仅6年,Sony 推出PS3小小一台每秒运算也可达1.8兆次,而且价格约11,对比ASCI-Red当初花费5500万美金,由此可见科技沿著摩尔定律演进短短几年已可造成巨大的跃进,而且目前仍以指数成长

 

麻省理工学院的布林优夫森认为我们正面临经济的转型期,从工业时代驱动的经济,改变为由超新星(电脑、网路、行动装置及宽频上网)驱动的经济,所有经理人及工作者都必须适应并成长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生产流程、政府法规都将会大幅改变,如同120年前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社会需要时间重新配置,才能发挥这波革命的潜质。

 

随著储存空间增加、运算速度的上升、网路频宽增加,我们得以储存海量的资料加以分析演算,终于突破AI瓶颈,GOOGLEAlphaGoIBM新一代的华生就此诞生,技术上来说华生已不是庞然大物的超级电脑,他住在云端,已无形体。2011年华生参加「危险边缘」这节目,与人类参赛者抢答,华生只有一秒钟可以理解题目,半秒钟决定如何回答,剩一秒按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答对答案,靠的可不是暴力破解,而是运用大数据和网路自我改善,并看出统计关联性,借由试误找出正确率最高的答案。

 

市场(全球化)

随著行动装置及行动网路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已经到了唾手可得的地步了,直播软体Periscope20143月推出,下载软体即可直拨,与全世界的人分享,同样的你也可以随时点阅在世界各地的直播主,无论是台风、地震、洪水各式各样的现场,可以轻易的透过别人的视野看世界,见微知著,这代表了全球化也在加速发展,作者认为全球化的定义是个人或公司参与全球竞争、全球连结、全球交易与全球合作的能力,依这定义来看,全球化正处于爆炸性发展的阶段。

 

在过去,如果你能掌握某种宝贵知识,只有你知道,那你就像是拥有印钞机,只要好好捍卫你的知识加以发展,金钱就会源源不绝地流入你的口袋,这模式简单有效,并且深植人心,但当世界变化的越来越快,知识的效期也越来越短,知识存量贬值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因此可以仅靠一技之长讨生活的时代已经要消失了,想要在新时代生存,就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存量,知识流量的重要性远大于存量了。

 

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中提到:「在历史上,社会转变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与陌生人的接触」,高文明以其技术吸引邻近地区的人,技术较低的人不得不去学习,才能像高文明的人一样拥有财富、权力,除了文化开始全球同质化之外,也加速推倒歧视高墙,各种观点、传统与世俗认知,原本看似高耸的城墙,现在可能一夕之间瓦解,这样的改变在过去可能需花30年时间。

 

全球化总是有利有弊,在加速时代,各种新思想、资讯如浪潮般的涌入,在美国很多人都深深觉得「家」不见了,因而感到焦虑,开始筑起高墙,但这道墙也许会害了自己。

 

大自然

全新世出奇的稳定、和暖,多亏这样的气候现代世界才能有今日的发展,良好的气候型态,使自然就的各个成分达成平衡,而这些就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人类世评论」提到:「大加速是地球社会经济系统急遽增长的指标,这个系统就是人类在地球系统的活动。这种转变规模极大、速度甚快,仅只六十多个年头,人类已成影响地球最大的一股力量。在此之前,人类的活动与地球的生物物理系统相比,还微不足道。因此,人类与大自然仍可互相独立。但是,现在两者已密不可分。大加速透过全球化及社会经济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的交互作用,让我们看见两股力量相互碰撞的影响。很多生物物理指标都告诉我们,人类已经超越全新世变异的界限。地球已步入新的境地,无类似情况可供参考。」

 

1959年,全球人口数为30亿,预计到2050年将会突破97亿,短短的100年人口成长三倍,工业原料、废弃物的排放、粮食的需求,随著人口增加,对大自然的影响也增加,冰川的融解、地表温度的上升、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大增,在在都显示全新世似乎快要到极限了。

 

环保人士常说,不管遭遇几次战争,人类都还是能重建,一旦大自然超越极限迈进未知的境界,可能没有人类可以幸免,海洋学家席薇亚‧厄尔(Sylvia Earle)名言,「未来会如何,取决于我们现在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也要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著想」。

 

加速时代

硬体科技的加速(摩尔定律)、行动装置普及全球化的加速(市场)、人口增加导致大自然变异(大自然),这三个主要因素交互影响之下形成了加速时代,也同样导致世界扁平化,职位上的竞争更为剧烈,不仅仅是世界各地与你竞争(因网路普及),甚至可能还有机器人,再加上知识存量贬值加速,维持「动态稳定」已成必然,学习的速度必须跟上变化的速度。

 

心得:

      Friedman不愧为普立兹奖得主,本书的资讯量非常丰富,由于Friedman是记者,书中举了非常多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在面对加速变化的世界所作出的应对,在台湾的职场目前还感受不到这样巨大的变化(敝人之前待的也算国内顶尖大公司),如果不是主动学习者,依台湾的讯息环境很难得知我们正处于加速时代的开端,一般小老百姓该如何安身立命、即将面临什么挑战,大多数的台湾人是一无所知的,虽然不至于到马雅人阿塔花普对上西班牙人皮萨罗那样的资讯匮乏,但总是不免担心台湾的讯息环境敏感度太低,错过黄金时间。

 

        Friedman在书中提到许多美国人的焦虑,由于美国变化的太快,许多美国人尚未意识到这些变化的来源及如何应对,将自身的困境归咎在错误的原因上(例如中国竞争抢走白、蓝领的工作),希望政府筑起高墙,防止外来竞争,但事实上应该做的是认清竞争已不可逆,而且只会加剧,必须调整思维跟模式方能适应,「职场的全新世」也正在消失,朝九晚五可能会成为历史名词,我们跟美国的立场正好相反,他们担忧工作被外包走,我们是不是反而该庆幸,随著网路普及,只要我们自身语文能沟通跟职能够胜任工作,我们就可以应聘美国的工作而不需离乡背井。当然这想法还停留在「找工作」这工业思维,随著AI大军来袭,以后也许工作是必须自己「创造」,但不管将来AI是否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就业市场、文化环境、法令肯定是会有巨大的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