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部电影,看过一次,因为情感太悲恸或者太深刻就不忍心再看的电影?

在我看来,一部电影如果能因为情感很悲恸或者很深刻而让观众不忍心看第二次的话,那其实这已经算是对这部电影的极大褒奖了。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情绪上悲恸还是意义上的深刻,都属于电影的表现力的一种,这代表著电影在内容或题材或形式上的成功。

说到看过一次就不敢再看一次的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纪录片《三十二》。我当时是吃饭的时候看的这部片子,结果看了几分钟饭就吃不下去了,片子也没忍心看完。

电影讲述了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罗善学的故事。2012年6月,导演郭柯著手开始策划拍摄,2014年3月30日在美国正式上映,后于2014年11月11日在中国上映。由于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片名定为《三十二》。

片中没有历史资料画面、没有血腥暴力镜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这些可爱老人每天的生活与心情记录,她(他)们的哭泣和娓娓道来之言是最打动人的地方:「面对伤痛,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这种痛苦记忆是他们的,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

2012年-2014年,短短两年,幸存者中有10位老人相继辞世,在《三十二》导演郭柯著手拍摄新纪录片时,这个数字减少到22。

2017年8月14日,《二十二》在大陆上映,也就在8月起,慰安妇的数量已经进入个位数字。

相比《三十二》,《二十二》的内容更平淡,就连背景音乐的应用也都只是放在了片末。不过,也正是这样一种对于历史的抢救式记录,才更让观众为之动容。


《素媛》,最近的红黄蓝事件引起又一次对人性的思考,这次也许骂不动了。看完《素媛》比起《熔炉》更要压抑,更要不忍心看,里面的小姑娘,在一次下雨天为一个大叔打伞,这个人可以说不是人了,把小女孩强暴加惨打,给小女孩的后半生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小女孩说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打伞,我想过要走,但是我有觉得应该为他打伞,没有人认为夸赞我,还说我错了。

她还说在以前奶奶说,哎呦,要死了,要死了。现在明白那句话的意义了,那个大概就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了吧


《返老还童》用奇幻的手法讲了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出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年代的本杰明·巴顿,呱呱坠地时就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的样子。于是,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开始发生并贯穿了他「年代误植式」的一生……电影的结尾看的我泪如雨下。


《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是一部改编自真实犯罪记录的影片,于2007年在美国上映。这部片子就是描述了一起发生在1965年美国印第安纳州宁静的田园风光下的真实虐待儿童事件,影片的拍摄大量素材来源于该案件的真实法庭记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