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空間本想一箭成名,結果一發失敗。

今天下午,中國民營火箭商零壹空間首次嘗試入軌發射,結果首戰告敗:一級火箭分離後,姿態失控,發射夭折。

到目前為止,零壹空間還沒給出具體原因。

如同零壹空間步後塵一樣,這是繼藍箭航天首次衝刺軌道級發射之後,中國民營火箭發射商再度嘗到太空之路不好走。

中國首枚民營火箭入軌發射首戰告敗

就像2008年獵鷹1號火箭創造歷史之前,SpaceX也曾經受三次發射失敗一樣,沒有十多年前獵鷹1號的失敗,就不可能有今天SpaceX的榮耀。因為不懂得失敗,就不會贏得成功。

10年前的今天,SpaceX不是史詩般成功,就是史詩般失敗

發射時間:耐人尋味

北京時間2019年3月27日17:39——一個耐人尋味的日期。

別忘了,就在整整6個月前,2018年10月27日下午4點鐘,另一家中國民營發射商——藍箭航天首次衝刺軌道級發射,結果未能如願以償。

晚了半年,結果一樣。零壹空間步後塵。

這次發射窗口鎖定:17:31~18:42,寬度較短,71分鐘。

主要是由幾個限制條件決定的:①傍晚時分便於地面觀測;②衛星姿態測量設備的要求;③衛星運行條件的要求;④氣象條件的要求等。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這裡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射主場,也成為中國民營火箭商的發射主場。

去年,藍箭航天、零壹空間等幾次入軌、亞軌道發射,都是在此啟動的。

兩次熱身很成功

這次發射之前,零壹空間有過兩次熱身運動,採用的是X系列探空火箭,全都OK。

  • 2018年5月17日,首次發射亞軌道火箭OS-X0,最大飛行高度40公里;
  • 2018年9月7日,發射第二枚商用亞軌道火箭OS-X1,最大飛行高度35公里。

發射商:零壹空間OneSpace

2014年政策鬆綁,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萌動,零壹空間2015年應聲創立,屬於最早一批民營航天新銳。

主打微小衛星發射市場,這也是未來中國(全球)最活躍、最具商業化的航天發射需求,主推X系列火箭、M系列火箭。

贏得資本:8個億

跟馬斯克、貝佐斯自掏腰包,先燒自己的錢不同,中國航天新銳力量創始人都沒這個能力,所以燒的都是風投的錢。

2016年以來,零壹空間獲得A、B多輪融資,累計融得8億元。僅次於藍箭航天,融資額度行業排名第二。

背後輸血機構主要包括:灃途資本、中金公司、鴻泰基金、招商局創投、聯想之星、前海梧桐併購基金、通江資本、正軒投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重慶兩江航投。

發射任務:靈鵲星座試驗星

這次發射也是商業發射,為微小衛星製造商——零重空間ZeroG Lab,計劃部署一顆靈鵲-1B技術試驗衛星。

靈鵲-1A已在今年1月21日由長徵11號火箭成功部署。作為靈鵲星座的三顆技術試驗衛星之一。

該星座堪稱雄心勃勃,計劃先期部署132顆立方體衛星,圖像解析度達4米,最終由378顆遙感衛星組成整個星座,形成每10分鐘即可重複觀測某一區域的能力。

運載火箭:OS-M1

這次首發採用的是M系列火箭的第一款:OS-M1。同時稱作「重慶·兩江之星」,因火箭製造基地位於重慶兩江新區。

箭高19米,四級火箭模式:前三級固體燃料,第四級採用液體燃料推進。屬於小型、入門級運載火箭。優點就是快速、低價、高效、專屬發射入軌。

發射入軌高度:200~1000公里。

近地軌道運力LEO:121~205公斤。太陽同步軌道運力SSO:73~143公斤。

比照競爭對手

這款火箭跟競爭對手藍箭航天的首飛火箭:朱雀一號差不多,只是多了一級(第4級)。

OS-M箭高比著名的電子火箭還要高2米,不過人家是液體燃料火箭。

儘管固體、液體燃料火箭各有千秋,不過按照發動機比沖、推力控制、工作時間、重複點火等衡量來看,自然是液體燃料火箭更勝一籌。

尤其是火箭運力,OS-M比照電子火箭明顯遜色。比如50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多數地球成像衛星青睞有加的軌道,OS-M最大運力112公斤,電子火箭最大運力225公斤。

比照發射價,誰能抄底?

OS-M發射價尚未公佈,按照零壹空間創始人舒暢的說法:「零壹空間的目標是要把發射價格做到競爭對手的1/3。」至於競爭對手是指國內的,還是國際的?沒有明說。

  • 目前信源可靠的國內發射報價,較低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快舟11號,每公斤不到1萬美元,每次發射價不超過600萬美元。
  • 國際發射報價:按照公斤發射價衡量,最低的是SpaceX重鷹火箭每公斤發射價1400美元,獵鷹9號復用火箭每公斤發射價2700美元;按照整體火箭發射報價,最低的是電子火箭,每次發射價約500萬美元。

看得出來,各路發射商尤其是後起之秀,都想抄底全球微型衛星市場。畢竟,未來微型衛星市場必將呈現爆炸式增長,包括SpaceX、藍色起源、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大家都在試圖搶食這塊巨大蛋糕。不難預見,以發射市場為先導的太空產業,不久的將來勢必會以指數級增長,跳出地表這個二維世界,成批量、常態化地飛入太空世界。

低價高效,勢必成為各個航天發射商的未來趨勢。不斷殺入的新勢力,纔是加速推動這一趨勢的真推力!期待中國新勢力不斷湧現,一浪高過一浪。

下次衝刺入軌發射的是星際榮耀,最早4月,同樣是在酒泉發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