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本文選取廣東省高要區、武江區耕地質量定級試點為對象,以實現耕地質量定級省域可比為目的,通過等比對應方法分別將高要區、武江區定級單元指數對應到利用等指數範圍,以200為等間距劃分級別,再從級別劃分、級別面積及級別對應等別三個角度對進行對比分析,淺析實現耕地質量定級省域可比途徑。

前言

耕地是土地的精華,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我國的國情特點決定了耕地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1]。全面掌握全國耕地質量狀況,完善土地等級體系,以便為依法、科學、合理、統一管理耕地[2]。目前,如何科學地評定耕地質量級別,為省域內占補平衡工作需要提供依據,使定級成果與分等成果緊密銜接,在省域內可比,已成為當前耕地質量定級試點工作的難點。

本文為使結果具有可比性,分別選取粵中南丘陵地區的高要區和粵北山地丘陵區的武江區定級單元指數結果為研究對象,通過等比對應方法實現省統一定級指數參數,然後劃分級別,對比分析兩個地區的級別結果,淺析實現耕地質量定級省域可比的方法,研究表明利用等比對應的方法可作為實現耕地質量定級省域可比的途徑之一。

1、研究區概況

肇慶市高要區位於北緯22°47′~23°26′、東經112°26′~112°52′之間。全區陸地面積2186平方千米。地處廣東省中部,西江中下游,東接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區,西連資源豐富的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韶關市武江區位於東經113°06′00″ ~ 113°34′00″,北緯24°42′00″ ~ 24°48′00″之間。地處廣東省北部,東與湞江區隔河相望,南與曲江區白土鎮接壤,西與乳源瑤族自治區毗鄰,北與湞江區的犁市鎮相鄰,總面積682平方公里。

2、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於高要區、武江區2017年耕地質量定級成果的定級單元指數,高要區定級單元指數範圍為63-91,武江區定級單元指數範圍為64-89。據統計2016年高要區水田面積為22732.45公頃,水澆地面積為2566.54公頃,旱地面積3670.21公頃;據統計2016年武江區水田面積為3996.49公頃,水澆地面積為498.97公頃,旱地面積2363.00公頃。

3、技術思路與過程

因素法測算定級單元指數為百分制,是屬於縣域可比範疇,難以實現省域內可比的效果,對實現耕地質量級別省域可比問題是當前耕急需解決。現行耕地質量等級價體系具有省域可比性的是耕地質量等別評價,耕地質量等別主要從自然等、利用等和經濟等三個方面評價耕地質量[3]。從測評的因素因子體系上看定級因素因子體系較接近於利用等因素因子體系;省級利用等指數包括自然質量分與光溫生產潛力指數、產量比係數、土地利用係數[4],其計算出的利用等指數在省域內是具有可比性;定級單元指數是對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工程因素的綜合評定[5];從測算出結果看定級單元指數相當於自然質量分,屬於百分制,與利用等指數相比缺少光溫生產潛力指數,光溫生產潛力指數是評價耕地質量的重要指標。

因此,經多方研究探討,本文提出一種可實現耕地質量定級省域可比途徑的方法,以供參考。具體思路如下:以增加光溫生產潛力指數指標體系的定級單元指數為基礎,利用等比對應方法將定級單元指數對應到利用等指數中,然後運用等間距的方法劃分耕地質量級別,從而確定耕地級別的方法,實現省域可比。等比對應對模型如下:

式中:Bi—第i個因素法的定級單元指數;Bmin—因素法的定級單元指數最小值;Bmax—因素法的定級單元指數最大值;Ai—第i個單元定級指數對應利用等指數值;

Amin—定級單元利用等指數最小值;

Amax—定級單元利用等指數最大值;

4、實證應用分析

(1)模型測算

高要區利用等指數最大最小值因素法的定級單元指數最大最小代入式子的等比對應模型為:

武江區利用等指數最大最小值因素法的定級單元指數最大最小代入式子的等比對應模型為:

通過上述式子分別代入到高要區、武江區因素法定級單元指數值內,計算出的省域統一參數範圍分別為高要區1449-2467;武江區範圍1150-2015。

(2)從級別劃分對比分析

通過將定級單元指數等比對應利用等指數,實現省域統一參數後,將其按照200等間距劃分級別,其劃分級別如下:

表1 高要區級別劃分

表2 武江區級別劃分

由上表可知,高要區和武江區都主要劃分為6個級別,但級別落在的指數範圍不相同。武江一級耕地對應高要區三級耕地,二級耕地對應四級耕地,其後級別依次類推。說明以利用等為基準,將定級單元指數等比到省域利用等指數,實現定級單元指數在省域內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級別面積統計分析

本次將高要區耕地質量劃分為6個級別,一級面積為36.86公頃,二級耕地面積為7454.17公頃,三級耕地面積為13655.80公頃,四級耕地面積為7028.88公頃,五級耕地面積為744.69公頃,六級耕地面積為48.80公頃。高要區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級、三級和四級耕地上,總佔比為97.13%。

從空間分布上看,一級和二級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勢平坦的新橋鎮、蜆崗鎮、蓮塘鎮和金利鎮,三級和四級耕地分布各鎮較為均衡,五級和六級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勢高的河台鎮、樂城鎮、祿步鎮和水南鎮。級別圖1。

圖1 高要區耕地質量級別圖

本次將武江區耕地質量劃分為6個級別,一級面積為299.98公頃,二級耕地面積為2938.67公頃,三級耕地面積為1752.52公頃,四級耕地面積為1596.29公頃,五級耕地面積為113.02公頃,六級耕地面積為157.97公頃。武江區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級、三級和四級耕地上,總佔比為91.67%。

從空間分布上看,一級和二級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勢平坦的龍歸鎮,三級和四級耕地分布各鎮較為均衡,五級和六級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勢高的江灣鎮。級別圖2。

圖2 武江區耕地質量級別圖

(4)級別對應等別分析

根據通過將定級單元指數等比對應利用等指數,實現省域統一參數後,將其按照200等間距劃分級別,將高要區、武江區劃分為六個級別,劃分級別對應利用等別如圖3、4。

圖3 高要區利用等對應級別分析
圖4 武江區利用等對應級別分析

由上圖可知,高要區省級利用等為8-13等,8等地級別最低,13等最高,武江區省級利用等為6-11等,6等最低,11等最高。高要區一級耕地主要分布在12等地,武江區一級主要分布在11等和9等地;高要區二級耕地主要分布10-13等地,武江區二級耕地主要分布在9-11等耕地;高要區三級耕地主要分布在9-13等,武江區三級耕地主要分布在6-11等;高要區四級耕地主要分布在8-14等地,武江區四級耕地主要分布在6-9等;高要區五級耕地主要分布在8-12等,武江區主要分布在6-9等地;高要區六級耕地主要分布在8-10等,武江區主要分布在6等地。

從級別對應等別來看,一級和二級耕地主要對應區域內的前三個利用等(11-13等和9-11等),三級和四級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間利用等別(9-11等和7-9等),五級和六級耕地主要分布在末級利用等。說明二者之間的級別對應等級別在數量上具有一致性,符合高級別對應高等地,低級別對應低等地。

5、結論

本文選取粵中南丘陵地區的高要區和粵北山地丘陵區武江區耕地質量定級試點為對象,採用等比對應方法處理定級單元指數,實現省域統一參數後,劃分級別。對兩個區的級別對比可得到以下結論。

(1)以利用等為基準,高要區對應省域級別為8-13級,武江區對應省域級別為6-11級。說明將定級單元指數等比到省域利用等指數,實現定級單元指數在省域內可比性。

(2)從各級別面積看,高要區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級、三級和四級地,其面積之和佔總耕地面積的97.13%,武江區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級、三級和四級,其面積之和佔總耕地面積的91.67%,二者在級別劃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從空間分布看,高要區和武江區地勢平坦地區耕地級別越高,地勢較高地區級別較低,中等級別的耕地在各鎮較均衡分布。

(4)從級別對應等別看,兩地區的級別對應等級別在數量上具有一致性,符合高級別對應高等地,低級別對應低等地。

(5)通過以上綜合分析可知,採用等比對應方法統一處理定級單元指數,是一種實現耕地質量定級省域可比途徑。

(註:由於篇幅有限,研究區域較少,本文僅提出一種設想,研究成果的實用性、科學性還有待進一步探討與研究。)

[1] 鄧彪彪,縣級耕地分等定級估價一體化評價技術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3.

[2] 趙丹,涇陽縣耕地質量定級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7.[3] 王君萍,黃功文.基於GIS的鎮巴縣耕地質量分等定級[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38(2):137-140.[4] GB/T 28407-2012.農用地質量分等規程[S].[5] 馬仁會,李小波,李強,任向寧.農用地定級因素法與修正法比較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6): 277-281.

作者:黃宇輝、楊秋華︱審核:羅偉玲︱編輯:王艷陽、林冬娜

文章鏈接:【專輯】耕地質量定級省域可比途徑淺析 ——以廣東省高要、武江區試點為例

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

「 國地資訊 」(ID:guodizixun)、「 空間規劃大數據聯盟 」(ID:kjghdsjl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