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文选取广东省高要区、武江区耕地质量定级试点为对象,以实现耕地质量定级省域可比为目的,通过等比对应方法分别将高要区、武江区定级单元指数对应到利用等指数范围,以200为等间距划分级别,再从级别划分、级别面积及级别对应等别三个角度对进行对比分析,浅析实现耕地质量定级省域可比途径。

前言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的国情特点决定了耕地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1]。全面掌握全国耕地质量状况,完善土地等级体系,以便为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耕地[2]。目前,如何科学地评定耕地质量级别,为省域内占补平衡工作需要提供依据,使定级成果与分等成果紧密衔接,在省域内可比,已成为当前耕地质量定级试点工作的难点。

本文为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分别选取粤中南丘陵地区的高要区和粤北山地丘陵区的武江区定级单元指数结果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比对应方法实现省统一定级指数参数,然后划分级别,对比分析两个地区的级别结果,浅析实现耕地质量定级省域可比的方法,研究表明利用等比对应的方法可作为实现耕地质量定级省域可比的途径之一。

1、研究区概况

肇庆市高要区位于北纬22°47′~23°26′、东经112°26′~112°52′之间。全区陆地面积2186平方千米。地处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东接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西连资源丰富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韶关市武江区位于东经113°06′00″ ~ 113°34′00″,北纬24°42′00″ ~ 24°48′00″之间。地处广东省北部,东与浈江区隔河相望,南与曲江区白土镇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区毗邻,北与浈江区的犁市镇相邻,总面积682平方公里。

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高要区、武江区2017年耕地质量定级成果的定级单元指数,高要区定级单元指数范围为63-91,武江区定级单元指数范围为64-89。据统计2016年高要区水田面积为22732.45公顷,水浇地面积为2566.54公顷,旱地面积3670.21公顷;据统计2016年武江区水田面积为3996.49公顷,水浇地面积为498.97公顷,旱地面积2363.00公顷。

3、技术思路与过程

因素法测算定级单元指数为百分制,是属于县域可比范畴,难以实现省域内可比的效果,对实现耕地质量级别省域可比问题是当前耕急需解决。现行耕地质量等级价体系具有省域可比性的是耕地质量等别评价,耕地质量等别主要从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三个方面评价耕地质量[3]。从测评的因素因子体系上看定级因素因子体系较接近于利用等因素因子体系;省级利用等指数包括自然质量分与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土地利用系数[4],其计算出的利用等指数在省域内是具有可比性;定级单元指数是对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工程因素的综合评定[5];从测算出结果看定级单元指数相当于自然质量分,属于百分制,与利用等指数相比缺少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经多方研究探讨,本文提出一种可实现耕地质量定级省域可比途径的方法,以供参考。具体思路如下:以增加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指标体系的定级单元指数为基础,利用等比对应方法将定级单元指数对应到利用等指数中,然后运用等间距的方法划分耕地质量级别,从而确定耕地级别的方法,实现省域可比。等比对应对模型如下:

式中:Bi—第i个因素法的定级单元指数;Bmin—因素法的定级单元指数最小值;Bmax—因素法的定级单元指数最大值;Ai—第i个单元定级指数对应利用等指数值;

Amin—定级单元利用等指数最小值;

Amax—定级单元利用等指数最大值;

4、实证应用分析

(1)模型测算

高要区利用等指数最大最小值因素法的定级单元指数最大最小代入式子的等比对应模型为:

武江区利用等指数最大最小值因素法的定级单元指数最大最小代入式子的等比对应模型为:

通过上述式子分别代入到高要区、武江区因素法定级单元指数值内,计算出的省域统一参数范围分别为高要区1449-2467;武江区范围1150-2015。

(2)从级别划分对比分析

通过将定级单元指数等比对应利用等指数,实现省域统一参数后,将其按照200等间距划分级别,其划分级别如下:

表1 高要区级别划分

表2 武江区级别划分

由上表可知,高要区和武江区都主要划分为6个级别,但级别落在的指数范围不相同。武江一级耕地对应高要区三级耕地,二级耕地对应四级耕地,其后级别依次类推。说明以利用等为基准,将定级单元指数等比到省域利用等指数,实现定级单元指数在省域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级别面积统计分析

本次将高要区耕地质量划分为6个级别,一级面积为36.86公顷,二级耕地面积为7454.17公顷,三级耕地面积为13655.80公顷,四级耕地面积为7028.88公顷,五级耕地面积为744.69公顷,六级耕地面积为48.80公顷。高要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级、三级和四级耕地上,总占比为97.13%。

从空间分布上看,一级和二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新桥镇、蚬岗镇、莲塘镇和金利镇,三级和四级耕地分布各镇较为均衡,五级和六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高的河台镇、乐城镇、禄步镇和水南镇。级别图1。

图1 高要区耕地质量级别图

本次将武江区耕地质量划分为6个级别,一级面积为299.98公顷,二级耕地面积为2938.67公顷,三级耕地面积为1752.52公顷,四级耕地面积为1596.29公顷,五级耕地面积为113.02公顷,六级耕地面积为157.97公顷。武江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级、三级和四级耕地上,总占比为91.67%。

从空间分布上看,一级和二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龙归镇,三级和四级耕地分布各镇较为均衡,五级和六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高的江湾镇。级别图2。

图2 武江区耕地质量级别图

(4)级别对应等别分析

根据通过将定级单元指数等比对应利用等指数,实现省域统一参数后,将其按照200等间距划分级别,将高要区、武江区划分为六个级别,划分级别对应利用等别如图3、4。

图3 高要区利用等对应级别分析
图4 武江区利用等对应级别分析

由上图可知,高要区省级利用等为8-13等,8等地级别最低,13等最高,武江区省级利用等为6-11等,6等最低,11等最高。高要区一级耕地主要分布在12等地,武江区一级主要分布在11等和9等地;高要区二级耕地主要分布10-13等地,武江区二级耕地主要分布在9-11等耕地;高要区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9-13等,武江区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6-11等;高要区四级耕地主要分布在8-14等地,武江区四级耕地主要分布在6-9等;高要区五级耕地主要分布在8-12等,武江区主要分布在6-9等地;高要区六级耕地主要分布在8-10等,武江区主要分布在6等地。

从级别对应等别来看,一级和二级耕地主要对应区域内的前三个利用等(11-13等和9-11等),三级和四级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间利用等别(9-11等和7-9等),五级和六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末级利用等。说明二者之间的级别对应等级别在数量上具有一致性,符合高级别对应高等地,低级别对应低等地。

5、结论

本文选取粤中南丘陵地区的高要区和粤北山地丘陵区武江区耕地质量定级试点为对象,采用等比对应方法处理定级单元指数,实现省域统一参数后,划分级别。对两个区的级别对比可得到以下结论。

(1)以利用等为基准,高要区对应省域级别为8-13级,武江区对应省域级别为6-11级。说明将定级单元指数等比到省域利用等指数,实现定级单元指数在省域内可比性。

(2)从各级别面积看,高要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级、三级和四级地,其面积之和占总耕地面积的97.13%,武江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二级、三级和四级,其面积之和占总耕地面积的91.67%,二者在级别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从空间分布看,高要区和武江区地势平坦地区耕地级别越高,地势较高地区级别较低,中等级别的耕地在各镇较均衡分布。

(4)从级别对应等别看,两地区的级别对应等级别在数量上具有一致性,符合高级别对应高等地,低级别对应低等地。

(5)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可知,采用等比对应方法统一处理定级单元指数,是一种实现耕地质量定级省域可比途径。

(注:由于篇幅有限,研究区域较少,本文仅提出一种设想,研究成果的实用性、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1] 邓彪彪,县级耕地分等定级估价一体化评价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 赵丹,泾阳县耕地质量定级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3] 王君萍,黄功文.基于GIS的镇巴县耕地质量分等定级[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2):137-140.[4] 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S].[5] 马仁会,李小波,李强,任向宁.农用地定级因素法与修正法比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 277-281.

作者:黄宇辉、杨秋华︱审核:罗伟玲︱编辑:王艳阳、林冬娜

文章链接:【专辑】耕地质量定级省域可比途径浅析 ——以广东省高要、武江区试点为例

想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

「 国地资讯 」(ID:guodizixun)、「 空间规划大数据联盟 」(ID:kjghdsjlm)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