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存储品牌我见过希捷,西部数据,日立,东芝,闪迪,金士顿,英特尔,三星,海力士,美光,尔必达。但是在这里面哪些是属于外包装企业,哪些是属于可以生产核心晶元和颗粒的企业呢?哪些又是属于核心业务已经被收购了的呢?


西数有个毛线独立NAND fab?

西数NAND班底就是收购闪迪来的,在此之前跟希捷一样,一穷二白只做机械盘。

而闪迪当年和东芝合资建厂,从东芝收购案看,西数刚一听说合作伙伴出轨,那气急败坏,具体新闻不用我转述了。

但是西数最后又不得不选择妥(yuan)协(liang)。

因为东芝以断供来威胁西数,西数只能认怂。这是一个拥有独立NAND生产能力的厂家应有的表现?

所以,一般认为:东芝-闪迪/西数联盟,以东芝为主导者。

不然西数不至于仅仅拿到了十年合作保证书就满足了。


收购闪迪,对闪迪品牌而言,伤害很大,首先闪迪高层流失,这一些人被美光吸收了不少。

然后西数为了推自己品牌SSD,刻意拉开闪迪和西数的价格。闪迪一度价格爆高,西数一路降价。但是熟悉SSD的都知道:西数SSD就是闪迪换皮的马甲盘。

这种玩法一边伤害闪迪老用户,而闪迪很多老用户是SD/TF卡玩家(照相录像),用闪迪盘也是消费习惯和品牌信赖;

一边割西数自己的肉,牺牲利润换市场。跟三星飙价,跟国产三金一云拼价。推出绿皮这种U盘,又伤害自己的口碑。


不排除西数这十年里开始独立建厂计划,毕竟东芝NAND业务已经有希捷海力士这些竞争对手参股。东芝也只保证给西数继续稳定供应十年。


独立fab:三星和海力士,两者虽然各自独立,却有一定友好合作关系。

合资fab:东芝-西数/闪迪联盟,现在貌合神离。而东芝可以甩掉西数,西数目前还离不开东芝。

半合资fab:IMFT。也就是intel美光合资厂。

最早IMFT合资,intel股权51%,美光49%,但是现在听说IMDT已经开始分裂:intel早就把股份卖给了美光,然后自己开独立fab。

而两家早些放出消息:96层3D快闪记忆体开发以后,两家将正式分家。

说明im都有各自独立生产能力,但是主要是联手关系,而不是西数依附东芝的关系。


其他小一些的,暂时没有关注过。

至于国产,

紫光目前很古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紫光就是长江存储。但是紫光目前还在用英特尔颗粒。。。

其实,长江存储是直接生产NAND的国产厂,不过它并不是紫光旗下子公司。而是由紫光控股,多家合作投资的。紫光一度想完全掌握长江股权,从而实现对长江存储的完全控制,但是目前看收购股权的计划没有执行。

早些年紫光声明对长江有51%控股权,剩下49%迟迟不收购。。。


日立只有机械盘,被西数收购了,目前还没有摘掉牌子,但是迟早的事。

尔必达已死,有事烧纸,卖给美光以后连牌子都没了。

希捷,我看了一下:群联固态贴牌。

企业级ssd是海力士全套贴牌。

因为没有自己的fab。

群联,东芝pao友。给东芝代工低端货。也封装东芝快闪记忆体,打自己的标卖给别人,但是自己没有fab。

这里为何要说群联,因为群联主控最近在紫光消费级SSD上出现了。

快闪记忆体颗粒有人说是英特尔,但是紫光表示是合作伙伴的颗粒。。。

紫光在NAND上与英特尔合作。同时又与建兴群联等代工厂搞好关系。

目前紫光固态只有企业级是自研发,消费级全是Made in TW。


简单讲,能够生产存储颗粒的就是需要具有Fab的厂商,而Fab的存储业务又区分DRAM和 FLASH, 不知道您指的是哪一种。

DRAM指动态存储,断电以后存储信息会丢失,我们说的电脑内存条,手机运行内存就是这种。

FLASH指快闪记忆体,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电脑上的SSD,手机的存储空间这种。

下面对以上提到的几个存储厂商分别介绍:

(1)希捷:主营业务机械硬碟,没有FAB,生产的SSD 内存晶元来源于东芝;

(2)西部数据:同样是老牌机械硬碟厂商,但是有自己的FAB,能完全独立生产3D NAND FLASH SSD;

(3)日立: 日立已被西数收购,之前也是机械硬碟厂商;

(4)东芝:东芝于2001年宣布退出DRAM业务,专注于FLASH业务,产品为3D NAND FLASH;由于其他业务的经营不善,东芝存储业务被迫卖给了美国贝恩资本;

(5)闪迪:主营FLASH产品: SD 卡和SSD,闪迪严格讲没有自己的FAB,只是投资东芝共营NAND FLASH FAB,所以闪迪产品的存储晶元还是来源于东芝,另外,闪迪于2016年被西数收购;

(6)金士顿: 业务覆盖各种存储产品,但是没有自己的FAB,存储晶元全部来源于其他晶元厂商;

(7)英特尔:存储业务为FLASH产品,不同于其他厂商普遍采用的NAND FLASH结构,英特尔采用3D point结构,目前计划在大连FAB 68进行生产;

(8)三星:存储市场龙头企业,无论是DRAM还是FLASH,都是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在DRAM和FLASH领域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并建有数量众多的FAB来维持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DRAM market

FLASH market

(9)海力士:仅次于三星的存储器巨头,同样具备完整的DRAM和FLASH生产能力;

(10)镁光: DRAM 大厂,以DRAM业务为主;另外,早在2006年Intel与镁光联合成立了IM Flash Technologies公司,共同生产NAND快闪记忆体,虽然现在已经传出合作终止的消息,但是两家都具备FLASH晶元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11)尔必达:日本DRAM大厂,由于经营不善,2016年已被镁光收购;

为了方便查看,整体总结如下,参考:

以上内容为临时整理的,如果错误,欢迎指正,谢谢!


进口的前面有人说了,我就不说了。

国产的:长江存储 武汉新芯 福建晋华/兆易创新/合肥长鑫 等注意这个等字其他的评论区别人补充。

国外:三星 海力士 东芝 英特尔 镁光 这五家FLASH 或者RAM 晶元厂商

对了国外的RAM厂商ISSI被兆易创新收购了现在属于国产的吧。

这几年不说美国政府阻止好多优质半导体公司都会被中国财团收购,很可惜就是ARM和高通没拿下,ARM被软银收了,博通(幕后有中国财团身影)收购高通被美国政府阻止


三星 镁光 海力士


dram内存颗粒 三星 美光 海力士 国产紫光

nand存储厂家多一些 东芝这些也都有


国际上公认的四大NAND原厂 Samsung hynix Toshiba和micron

其中micron和Intel合资IMFT ; Toshiba和西数(sandisk) 又有复杂的合资合作关系,加上东芝存储业务实际上卖身贝恩资本 有点乱

所以行业上也有六大原厂的说法


现在在全球上有自己的难flash产能的只有5家,美光,海力士,东芝,闪迪。还有三星。其中nandflash晶圆产能最大的是三星,大概在全球份额的38%。东芝和闪迪大概在全球份额的34.5%。海力士大概在10%。


现在只有三星,海力士,东芝,镁光,西部数据(闪迪)和一些台湾厂商可以生产了。

一开始的时候生产nand的企业是很多的,但nand并不是正常的科技产品,它们更像是期货,也就是说nand的价格波动很大。这就意味著只有大玩家才能玩得起。

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的涨价nand颗粒让这些巨头大赚了一笔,然而很多人是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揍,大部分时期nand生产商只能保本经营。

当然,贼毕竟是贼,他们不仅会在关键时刻大赚一笔,而且还会窝里斗,比方说三星和东芝就把大部分生产nand的企业逼到绝路。另一方面,他们还能想尽一切办法限制产能,比方说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实际上,很多灾害都是这些厂商带我们认识的。

到现在,还能生产nand的基本上只剩下三星,英特尔,海力士,镁光,东芝,西部数据(闪迪)了。


旺宏、华邦、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紫光、中芯国际、华虹宏力、联电、ST等等。但是要细分,DRAM,NOR,NAND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有的厂是IDM,有的厂只产晶圆,有的厂是FABLESS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