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仁港

编剧:阿来主演:井柏然/吴京/成龙/章子怡/张译取材是中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疑似是建国70年贺礼。目前来看是否值得期待?


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政治意味浓厚。整个登山行动的前半段,在一些观察者眼中,可能跟美国攻击苏联的电影《K19》高度同步。这似乎是一个高层为了政治目的强压登山队员执行任务的故事,充满冷战阴郁,不断积蓄悲剧种子。

当年的史实大致如下:

本来中国要跟苏联人合伙登山。然而中国爱苏联,苏联更爱印度。1958年,知乎建议修改事件失败,知乎建议修改挟持知乎建议修改叛逃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西藏提出领土要求。然而,道义面前,苏联舍不得利益,不想得罪印度,建议推迟联合登山。三推两推,中苏矛盾爆发,彻底决裂。

登顶珠峰,就这样成为了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西藏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枪支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

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西藏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

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

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

攀登过程严重超时,物资消耗殆尽。在攻克障碍的过程中,队员们不得不脱掉防寒靴,导致手脚严重冻伤、坏死。一位队员甘当人梯,把队友扛上障碍物,自己体力不支无法前进。另外三名队员知道他可能牺牲在山路上,忍痛把他安置在避风处,并留下小队携带的大部分食物和氧气。这位队员自认时日不多,没有动用一丁点物资,写下遗书静静等死。

深夜,三名登山队员氧气耗尽。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山顶」,冒著风雪摸黑登顶。他们丢下了用尽的氧气桶等负担,但是仍然携带五星红旗和一尊主席像。这是一场人类在严酷大自然面前注定失败的不自量力。然而,三名队员凭著顽强的精神力量,硬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北坡、人类首次夜间攀登珠峰、人类首次连续14小时不携带氧气登顶珠峰的奇迹。

到了山顶,精疲力尽的三人想到,「如果我们死在山上,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我们来过这里」。他们强打精神,留下了随身携带的国旗和主席像,写下了记录登顶人员、登顶时间的字条,硬撑著下山。半路上,三人遇到了奇迹恢复的队友。此时,登顶队员已经24小时没有进食了,靠吃雪解渴、压饥,队友节省下的食物和氧气救了三人的命,四人相互搀扶下山,在暴风雪中返回营地,途中两名队员险些坠崖遇难。

因为暴风雪,印度登山队铩羽而归。之后的边界谈判异常顺利,中国得到了半边珠峰。

这四位登顶英雄,分别是地质工作者王富洲、解放军炊事员贡布(藏族,农奴逃亡参军)、伐木工人屈银华、消防队员刘连满。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征用人类第三极的勇士,他们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原本平凡的命运,自从跟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就注定了他们的一生将抵达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如果电影完全按照史实拍摄,这部电影的前半部甚至前四分之三处,完全是在朝著一个悲剧的方向发展。然而,靠著老一代登山家的顽强意志力,剧情就这样反转了。和史实的大团圆结局一起到来的,还有无数人的幸福生活。从普通劳动者成为登山英雄的两年间,登山队员们在西藏集训期间加入民兵平息叛乱。保卫机关大院,手撕叛军、搜索布达拉宫、押送俘虏……登山队员和当地军民一起保卫了和平,结束了万恶的农奴制度,让民主与自由降临西藏,让这里真正成为一方净土。如果雪域有灵,神灵必然庇佑为子民带来幸福的使者。要是这个世界不存在神仙?「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只要制作团队水平在线,《攀登者》将是本年度最有价值的影片。看演员吴京的微博发布的拍摄照片,李仁港导演已经尽量克服对飞碟帽的爱好了,吴京在戏中的帽子只有一个小小的鸭舌……李仁港导演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他已经尽力了。

真的是知乎建议修改。


我还是挺感兴趣的,

这片将会涉及到一个关键人物:贡布。

贡布是西藏聂拉木人,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9年选入登山队。他特殊在:他原本是农奴出身,逃亡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从小饱受西藏地主的压迫。勇于反抗的他,在解放军入藏废除万恶农奴制的大背景下,参军报国,平定叛乱,捍卫革命成果,完成登山任务,维护祖国领土主权,这个角色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表现的。

而这个登山队伍中,有消防员,伐木工,地质工作学者。尽管出身千差万别,但为了同一个目标,他们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英雄们平定了叛乱,捍卫了曾经饱受农奴制压迫的西藏人民的幸福,实现了攀登这一近乎不可能的目标

倘若这个故事好好拍出来,那将是一段史诗,人民和先锋队员们共同写就的史诗。

但是,这片是李仁港拍的……

啊,那完了。

我宁肯相信鹿晗的上海堡垒能大获成功,也不相信这位历史发明家导演能拍好这部片。

我倒是希望他能打我的脸,但我不认为他能做到。这片要是拍好了,我看完了就从标本馆倒立爬到实验室,就这样。


暂时没什么太多的信息,只能做几点预测:

1、个人对于李仁港的指导能力有所怀疑;

2、要拍,就一定要按史实拍,不要搞太多艺术创作,创作多了反而是口实;

3、可以预见,上映前后的网路交锋之激烈将是前所未有的,战斗双方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4、官方及出品方,可以考虑在上映前的宣传中,抓住攀登珠峰的史实进行宣传,并辅以珠穆朗玛峰的重要性,争取中间派的支持。

5、票房表现可能远不及战红流,片方和支持者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6、个人评价:如果说流浪地球在重工业特效方面的进步是劈叉式的,那这部片子在价值观方面的突破,有点像把一条腿砍了扔到五米外,剂量太猛。

7、不管怎么说,感谢当年的这些英雄,他们的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就「珠峰大本营还能不能旅游」进行讨论的前提;

8、本肥宅这辈子估计没啥机会去看珠峰了,特别是一次次减肥失败以后。

《流浪地球》后,吴京的地位如何??

www.zhihu.com图标吴京在《战狼2》和《流浪地球》上的成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战狼3》直接稳了??

www.zhihu.com图标

先恭喜吴京完成了「城楼三部曲」。

《攀登者》是国庆70周年献礼片,将会在国庆档上映。

这部片子改编了1960年我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

中国人首次登峰,这事听著就非常热血了。

珠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的边境,五十年代,清朝将其进行了命名叫朱母朗马阿林,而尼泊尔不承认, 当时,尼泊尔是印度的附属国,印度嘲笑中国:你们连珠峰都没登顶过,还好意思说珠峰是你们的?

于是,中国人向珠峰发起挑战。而且期间登山队经历的一次平叛战争。

看似很简单的故事,背后却要挑战身体上的极限,恶劣的地理环境,甚至很多人因此付出了生命。

题材是好题材,十分吻合当下学习强国的思想,以及观影趋势。

传闻所有演员是上面钦点。

「吴京、成龙、章子怡、张译、井柏然」

这个阵容真是一言难尽,毕竟几位主演的电影口碑腾飞过也扑街过,不适合作为评判标准。

那么来看看导演李仁港。李仁港作为香港导演,他执导老港片得心应手,90年代的几部影片分数都不低。

但是千禧年之后,他的片子总有种跟不上节奏的感觉,有网友这样评价:李仁港从影三十余年,以独特的美术风格屡拍烂片而屹立影坛,他能驾驭演员,重现古墓,通杀影视圈,如今又要来拍「献礼片」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编剧阿来,很多人可能有点陌生,他除了是现在的四川省作协主席,还是曾经科幻世界鼎盛时候的主编。

对于阿来老师还是很放心的,它本身又是藏族人,更能感同身受。

我只是非常好奇《攀登者》在李仁港手里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

这个故事原型已经非常燃了,剩下的就是需要将其影视化。

历史上最后爬上珠峰的三个人中途扔掉了大部分装备,只留下了国旗和伟大的半身像。

就冲一点,可以参考吴京在《战狼》里站在车上手举国旗的效果。

但问题是,如果抛开「意识形态」《攀登者》还有没有其它令观众买账的点?


据说把平叛的剧情拍进去了?

没有飞碟帽会死星人李仁港果然还是忍不住啊,不过这次好像能够圆回来——西藏人从十九世纪开始和英国人打了几十年交道,有那么几顶托尼盔也不是不可能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