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其实说的还是不太对的,不是好口碑电影低排片,比如《血战钢锯岭》口碑好,排片高到今天依然坚挺;而是小众类型题材容易遭遇排片遇冷。

目前中国电影观众普遍还是喜欢欣赏简单的喜剧电影,大多数观众们不喜欢费脑子考虑太复杂的情节,挑电影首先喜欢挑名演员和大导演。而那些复杂且高级的电影表现形式很容易把大部分观众拒之门外,造成一些小种类型的排片不利情况。

前日我在微博发帖呼吁增加《你好,疯子!》的排片也是有苦衷的。《你好,疯子!》绝对是一部用心制作的电影。无论是导演饶晓志还是各位主要演员:万茜、周一围、金士杰、王自健、莫小棋、李虹辰、刘亮佐、曹卫宇,以及我的监制郭帆都是非常用心在做这部电影。《你好,疯子!》在我看来也是可以预测的好口碑电影,只是这种多元素混合略微烧脑的类型和题材,在中国不能被广泛接受,所以院线排片遇冷。

《你好,疯子!》今天遇到的排片遇冷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会长期存在。 希望在未来,中国的电影观众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接受各种类型的电影同时存在于市场环境中。给小成本电影多一些机会。谢谢大家。


好口碑电影被低排片的情况确实存在,从《你好,疯子》上映第一、第二天的排片情况来看:这部片子的排片待遇,与它的口碑不相符。截止1月4日,该片的豆瓣评分已经达到7.2分,但排片比例没超过8%。

所以,连我这样的重度影迷,在电影院都没遇到这部片子。

令喜欢这部片子的「悬疑」迷不满的是:那些所谓的「名导大制作」,有著各种各样口碑问题的片子,长期霸占著排片。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院线方对片子的盈利能力不信任。

「好口碑」≠「高票房」,院线方关注的是电影的票房,票房不高的影片,哪怕口碑再好,院线也不会多排片,因为挣不到钱。

尤其是一些曲高和寡的文艺片,虽然口碑很好,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其敬而远之,这就难免遭遇排片困境。

《你好,疯子!》影片质量不低,但悬疑类天生不是中国电影观众最喜欢的菜。

不信你可以做个统计:那些内涵深刻、烧脑的国产片基本上在票房上都难得善终。根本原因是:现在的普通影迷去电影院的目的,还是为了简单的娱乐,不想动脑。

第二,与影院之间的利益分配没谈好。

根据国家电影管理局此前出台的规定,院线占到票房的分成一般为7%。

但电影行业是活跃度很高的,资金和利益分配复杂多元的行业,有些院线又参与到了电影的制作中,有些影院又同时有些发行地能力,这就使得:这个分成比例并非一成不变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排片比例不够,跟利益分配是有很大关系的。

第三,行业关系问题。

不止一位电影制作方的人因为低排片而抱怨甚至撕逼院线方,可以预想的是:这些激烈反抗院线排片的,他们的下一部影片恐怕很难获得院线的大力支持。

再加上,有些院线本就投资了同一档期的另一部电影,为了自家电影获得更多票房,你的影片肯定会被挤压排片空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排片问题最根本地还是利益问题。

我们影迷期待的局面是:电影制作者多生产制作佳片,电影院给这些好少多排场次,更多的影迷走进电影院看完后打高分,这样的市场才是影迷、制作方、发行方、院线和影评平台共赢的市场。

(欢迎关注头条号「文艺青年读美剧」,如有错漏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功利的社会,快餐化,过度商业化的时代,一切以盈利为导向,从投出钱那一刻就在等著回报。所以更符合现在需求片子可定排片高,你可以讲情怀,但是不能跟钱过不去。《情圣》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从宣传看有胸有大腿,带点性暗示,和搞笑喜剧人出演的《情圣》更有市场,《罗曼蒂克消亡史》 属于文艺片,没有特效大场面,没有搞笑等吸引观众的因素,本身拍的又不太好懂,虽然口碑很高,但还是小众化,难以满足普通观众的需求。实际上世界各国的文艺片都面临这种情况,曲高和寡。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运营也基本不会把小众领域的片子排得比喜剧这种大领域高。

最后,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国产神剧越来越少


所谓好口碑,是谁的口碑。电影终归是大众自己掏钱进影院的,掏钱的大众认可的,才是影院服务的主体。


容易在影院睡著或可看性不强,不刺激的影片场次肯定少排一点,如文艺片应该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等去包场同时上座率肯定比商业片低,所以你场次多也没用,还有些片看到中途就有很多人离场,还好是老影迷如新影迷失望后,以后再不到影院看电影了,我一直看排片这点万达一直做到很好,希望中国在新建影院中把科技厅放在第一位,不要建的都是普通影厅,这方面不好和美国比的。


首先大家要明白 豆瓣的口碑不代表大众口碑 血战钢锯岭是好看 但战争题材本身票房就受限 院线又不傻 他们拍片都是按照商业价值排的 院线老板又不是豆瓣影评人 一些小成本独立电影分是高 但根本不是绝大多数老百姓会选择看的 甚至都看不懂 要是院线给这种片子高排片估计院线也离破产不远了


不应该总是埋怨院线,原先的目的是经商,那么目标就是商业运作,无可厚非。反过来,

市场还是看观众,其实排片的问题主要还是观众口味问题。院线为了迎合观众作出的选择无可厚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