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二时看安妮宝贝的小说《七月与安生》,当听说要拍成电影了我还是满期待的,从电影下第一个只有几十秒的宣传片起我就密切关注它,直到今年九月我坐进影院。

我还记得那些「像蜷缩在母体子宫里的睡姿」、「眼泪和疼痛」、「女子」等的词句。当时年少不懂,什么书都看,逆反青春期加上阴暗文字,忧郁了很长时间。但是经历就是经历,当时的七月与安生之间美好、纠缠和感人的友情也算是一个青春情结。

作者安妮宝贝解释《七月与安生》:

这是关于一个人的灵魂中两个面,彼此对抗与和解的故事。而我更愿意说这是两个人的青春,我更想把它解说成友情的故事。

七月自小家庭美满和谐,父母善良温暖,通达人情。这样的姑娘必定一路顺利,有著很好的人生。而后情窦初开,拥有一份纯纯的校园恋爱,长情,甚至延伸到未来,和喜欢的人修成正果,人生圆满。

但偏偏同情过一个身世悲惨的闺蜜安生,让安生给她的生命埋下了不安生的种子。就算她们之间没有家明这个羁绊,也会出现其他矛盾让这份友情分裂。

安生从小无父,母亲弃她于不顾。从小不受管束,砸电铃、偷窃,好不容易念完初中终于上了一个不用考也能进并且更加不受管束的职校。在酒吧打工认识吉他手,后来跟著吉他手去了北京,又辗转各地。

七月与安生的人生本来就是分叉的。

二十五岁的相见就表明了。

安生带七月住破旧的小旅馆,七月又拉著安生在宾馆开了房间。

安生开心得在床上打滚说这是她住过最舒服的床;

在高端餐厅吃饭,安生怕贵要点沙拉,七月执意点了昂贵的龙虾。

安生几秒喝光一瓶酒只为了说服别的顾客买酒从而得到老板免费送的酒。

七月觉得安生这样省钱丢脸。安生说酒店的消毒毛巾都用来擦马桶,因为她干过这种工作;

安生说这种餐厅的龙虾都是宰人的,不要点,因为她干过这里的工作;

安生拼酒只为得到免费酒水,因为她为了生存练过这么喝酒。

七月对安生说,我不给你带回家谁管你。

安生从小叛逆,而她一直向往的是安生日子,经历命运多舛和颠沛流离的成长不安生也逐渐平复、安生。

七月的叛逆从逃婚开始,她重走了一遍安生的人生,旅行,去到远方。

自己以前待在家乡守候家明,等待爱找上门去,她自信又怯懦。

「All the times you』d think that i was holding back.Did you think i was just running from what i can』t have.」

听到窦靖童唱这一句我也才明朗,直到这次七月选择去游历、体验。逃婚又怀了家明的孩子。

安生的身世、经历都很悲惨,但她最终让自己安于现实,过著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安生的人生模式没有错。而七月,她叛逆得时间顺序错了,她的叛逆并不能被容于当时的俗世,作者便给七月安排了死亡。

这被佛教称作「因果」或者是「命数」。

就是这种命运,让七月与安生的人生纠缠不清。就像总有一些事会让她们分裂一样,她们一定会相遇、会彼此同情和爱护。

七月问安生,你恨我吗?

安生回答,恨过。

七月说,我也恨过你,可我只有你。

不是吗?谁没有经历过相互折磨也彼此爱护的友情呢?不是在这种感情里的磋磨比小爱情里懂得更多人生大道理、成长得更迅速吗?

就像韩寒在点评说的,有些爱是自己都说不清楚,但一定会把彼此带离孤独。

说说主演周冬雨和马思纯。认识马思纯是从黎吧啦开始,《左耳》里的马思纯给黎吧啦这个小说人物赋予了生命,马思纯放得开,在主角演技尴尬的状况下简直是给电影救场。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她默默演了很多年,磨了很多年。直到《他来了请闭眼》、《盗墓笔记》里的表演都很出色。《左耳》里的黎吧啦叛逆也脆弱,像李安生。

可导演这次却没按套路出牌,让小马哥演了乖乖女林七月,她自己也说:这是一次挑战。

那么李安生当然就是周冬雨了。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七月出门点烟,一回头看见吉他手在和别的女人拥抱激吻,她只有一个嗤笑。冬叔这个笑,留在我脑海里很长时间了,印象深刻。

接到《七月与安生》这个剧本时所有人都认为周冬雨的风格就是林七月,可她一眼就看上了「安生」这个角色,监制陈可辛问她:你行吗?能不能演?冬叔骨子里就有倔劲儿,从《心花路放》、《少年班》和综艺《我们约会吧》里面很轻易就能看出。

《七月与安生》里爆发又顺畅的演技连获业内好评。连郝蕾都赞冬叔表演惊艳、自如。韩寒更是赞:「马思纯周冬雨惊艳表演,一定会有人拿影后。」

观影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傻姑娘从片头一直抽泣到了片尾。而我看到电影里安生哭得很丑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场,姑娘一直在释放,而我压抑了很久。

奇异的青春情结,很不错的电影。


先来探讨一个问题,七月与安生为什么会成为朋友?其实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她们不过是互相取暖、互相治疗罢了(女生一般上厕所都想找个人来陪),而在一起恶作剧、袒胸相见、讨论女生私密问题、陪聊、喝酒、谈论男人过程中蔓延出的情愫,化为所谓「闺蜜情」,就是这些情,牵引出了相爱相杀、爱恨纠葛,就像七月在浴室里说出那句刺骨但真实的话:「你以为除了我,还有别人爱你吗?」

没遇到男主之前,她们两个在心中都给彼此留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但家明的出现,让七月开始「背叛」,安生也喜欢家明,表面上她愿意为了七月放弃,实际她希望能与家明发生点什么,爱情并不是自己所能左右,于是她选择离开,眼不见情就淡了,爱情会,她相信友情不会。

爱过、也恨过,普天下的闺蜜都能在她们身上找到影子,产生共鸣。《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没有故意煽情,对闺蜜之间的矛盾、人性的自私、生活的无奈刻画得如行云流水,情到浓时,自然而然,而不会让人尴尬癌都犯了。

电影有很多个看点,比如一开始安生在公交站遇到家明,然后开始了倒叙,回忆。安生化名「七月」写下来她们的故事,而七月,早已不在人世,还有书中七月和安生互换生活,七月过起了一直眼红的流浪生活,安生选择了心心念念的安稳日子,而现实却是七月因大出血死亡,虚假和现实的对照,把观众的情感充分调动了起来,是一部很燃很真的情感片。


《七月与安生》电影以两个闺蜜间青春成长期相爱相杀的故事,电影以一种倒叙的手法来展开剧情的。此电影票房大卖,还产生了:金马奖双黄蛋。

主人公七月生在温暖的家庭里,从小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电影的乖乖女派,而安生的父亲抛弃两母女,母亲更是一个奇葩,性格更是叛逆张扬。这样的两个人却成了最好的闺蜜,可以讲两个人各方面互补相互吸引了彼此吧。

安生并没有像她名字一样那样安守本分,因家庭原因很早踏入社会了,知道怎么讨人喜欢,察言观色,也很是羡慕七月的家庭温暖,想从中得到一点点温暖,所以她去偷耳环送给爱美的七月妈妈,这也说明了安生内心敏感,孤独,缺少家庭的爱。

七月各方面都优异,看到同为年龄的安生过的生活充满著同情,也向往安生那种什么都敢做,没有个怕字性格所吸引。

所以彼此两闺蜜好的穿一条裤子了都,如果没有男主人公的话,两闺蜜一路走来肯定很相爱。而两个人偏偏喜欢上同一个男人-陈家明。

优秀的七月先认识了陈家明,第一时间好了自己闺蜜安生,而作为安生心里感觉到失落,害怕七月有了爱情会冷落疏远自己,自己又重新孤单一个人,所以跑去警告陈家明,却没有想到自己被帅气阳光的吸引,而陈家明内心也喜欢上了机灵古怪的安生了。安生不容许自己抢七月的男友,把陈家明推到七月身边,希望他们两个人结婚.生子.幸福的生活下去,自己还是过著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可七月看到了安生脖子上佩戴的玉坠,接受不了参有背叛的爱情。

最后七月未婚怀了陈家明的孩子,生下孩子安生帮著抚养,七月走上安生的生活,去远方流浪(其实应该已经死了,只是为了陈家明心里前点愧疚而已),安生倒是安定下来带著孩子过著平凡生活。

电影可能给看过结局的人一种压抑感,感觉很不过瘾,剧中两闺蜜的感情给人一种像同性恋的感觉。此电影当然是绝好的,带著我们观众跟著剧中人物哭泣,难过,压抑。

《七月与安生》,是我喜爱的文章,因为相对于安妮宝贝的其他的一些文字,比较温暖,也没那么绝望。而且一直以来,偏爱这样的题材,女生和女生之间的情感,总有那么一点暧昧,她们彼此相惜相怜,却又隐约带有一丝同性之间的嫉妒,也有彼此伤害的可能。这是一种奇妙的爱。

《七月与安生》拍成电影我是不太看好的,因为原文比较短,而且安妮宝贝书中的人物的都比较边缘化,担心拍成小时代原来你还在这里2的快节奏不知所云莫名其妙,何况还是曾国祥这样的年轻导演操刀。但是看过之后却是满满的惊喜。

电影做了很多扩充和改编,我个人觉得改得非常棒,故事的味道和内核一点没变。相对于原著里人物的作,电影角色也更丰满、三观更正。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我喜欢这样的开始。年少时相遇,尽管仍会有各自的小秘密,但灵魂是赤诚的,渴望敞开的,而不是已然封闭的。她们关系有多紧密,甚于同穿一条裤子同睡一张床同泡一个浴缸。

我常常想,两个女孩间的情谊要怎样才不免于破碎?男人是一道迈不过的门槛,在没有遇到男人之前,她曾是她生命里除了父母外最重要的人,那么在恋爱以后呢?结婚以后呢?就总会有疏远是吗?因为她不再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

这是个俗套的故事:两个女孩,一个男人。一对好友同时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为什么她们总是要喜欢同一个男人?因为分享是不是。她们惯于分享:糖果、欢乐、忧愁、秘密,于是当遇到男人时,她们随著习惯的滑滑梯滑到了一起。

有人说男主渣啊,我觉得这不是人之常情嘛?安生那么有趣,像是精灵。一个乖巧温良的男生无法抵挡她对他的诱惑,哪怕安生从未刻意为之。你敢说你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对其他人有过心动?对浑身都是澎湃生命力的少女没有过热情与憧憬?我觉得这才真实啊。

一直看好的就是周冬雨,不愧是张导选出来的人,不得不说周身上有一股无法言喻的气息,很适合拍文艺。曾国祥是个不错的导演,把女性心思拍的很讨巧 。火车站分别、浴室撕叉及结尾签字戏赚足了我的眼泪 。

浴室撕逼的镜头,七月扯开衣服露出内衣,声嘶力竭地喊著,家明喜欢的是我这样老土的款式,不是你。你以为除了我还有谁爱你吗?没有人爱你。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你凭什么和我争?

周冬雨湿漉漉的眼神注视著她,只是说了句,你和家明,我肯定选你啊。

她们都恨过彼此。但重要的是,我只有你,她们更爱彼此。她们之间的情感纠结,可能让那个男人都有点无法触摸。

在许多涉及女性情谊的小说里,我看到的是知己的情谊,相互安慰的情谊,惺惺相惜的情谊,在这里,终于看到了爱,这很好。

国产青春片终于不再只有青春即爱情的尴尬了,对很多平凡老实的女孩子来说,青春的记忆里更多的是「安生」而非家明。

那些年我们在一起的闺蜜,才是念兹在兹的岁月。


还没看过小说版的《七月与安生》,但就电影来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七月与安生这对不同寻常的闺密之情。这两对性格迥异的女孩互相影响著对方。有欢乐,有争吵,有共享,有背叛。有守护,但也有无奈。

七月是个典型的乖乖女与学校里的三好学生形象,安静,害羞,保守,传统,待人真诚,重感情,但又不乏些小叛逆。

安生呢,也许是天性,也许是家庭原因吧,叛逆爽朗的性格很吸睛,在电影剧情里,几乎没有一人讨厌她。在七月家蹭饭了几年,不旦没有遭到对方父母的嫌弃,相反,林家父母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了。

在感情这一方面,也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为了不打扰七月与佳明的恋情,鼓起勇气,与音乐青年一起北漂。从此她没了七月长年的亲身陪伴,只有书信的往来,可以说,她这时是孤独的。因为爱上了佳明,自以为背叛了她们十几年的闺密之情,不可能再与七月回到儿时那单纯的岁月了。

然而这对闺密却互相影响著。七月打心底里羡慕安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有豪放不羁的性格。七月也想和安生一样,可是这种乖乖的邻家女孩就是放不开自己。也许,与安生成为闺密,她可以近距离在安生身上感受到自己向往而又怯懦不敢改变的与之对立的性格与生活。到后来爱上了家明,七月变得更怯懦了(不过到后来勇敢了),家明的出现更加禁锢了七月那颗放飞自己狂野的心。安静的七月,憧憬不羁的游历。

安生呢,不幸福的家庭,让她长大后,自力更生,独立生活。她懂的生活的苦,生活的痛。然而如此的生活,并没有让安生向生活低头,她乐观面对。

在这过程中,是七月的陪伴,让她能感知生活美好的一面。为什么她经常去七月家蹭饭,不是因为自己没饭吃,而是她期望著七月家庭和睦的氛围,她也想有这样的一个家,有七月一样的父母,有和七月一样的亲姐妹。叛逆的孩子其实内心还是潜藏著一颗安定的心,后面几年的流浪,更让她懂得生活的艰辛。归于安定远离漂泊的愿望更加强烈。后来,她开始尝试拥有固定的生活与工作。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去补习班上课,增强自己的技能,以便可以得到一份可以不靠他人支撑起在大城市生活下去的安定工作。独立的安生,向往安定的生活。

这对互补的闺密,虽然有过背叛,有过不悦,有过争吵,然而到最后还是不离不弃,永远是对方坚强的后盾。最后放脱自我的七月,大胆逃婚,辞职。

怀有身孕,无路可走,她所能依靠的只有安生了。产后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安生,几天之后,永远的成了安生的心灵陪伴。

安生将她们的故事写成了小说,然而署名的作者确是「七月」,在小说里,安静的七月真正的过上了那种漂泊、游历四海、体味人生苦与乐的旅行了。而那个曾经叛逆流浪安生,嫁了个爱她的老公,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电影的小说里,七月变成了安生,安生也成了七月。

不请自来!

你好,我是冷哥——《七月与安生》,青春的残垣断壁

曾国祥执导,根据作家安妮宝贝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主演的周冬雨、马思纯凭本片共同夺得第53届金马奖影后殊荣。

描述古灵精怪的安生与聪明乖巧的七月,两人从十三岁结为好友,到二十七岁间的青春故事。安生自小家庭破碎,七月家成了她唯一的去处,情谊好到一同洗澡也不介意的两人,因为爱上同一个男人--家明,而渐生嫌隙。

安生选择离开故乡、四处打工,不时写明信片给七月,末了附上一句「问候家明」。相隔多年再见面的两人,价值观、生活态度截然不同,唯一不变的是她们回不去的青春记忆,以及密不可分的闺蜜情感。

AB面

七月与安生看似个性迥异,实则是录音带的A、B两面,两个人的故事可以当作一个人来看,A面听完接著听B面,B面听完又接著想听A面。两个人都特别爱装,不过就是漂泊与安定两颗心的隐藏与表现,没有对与错,只有不同阶段的选择与体会。

七月装作文静、识大体,其实有著想漂泊的心,只是希望留在故乡的她,能换来追寻更大世界的家明与安生,一眼回眸;安生自小没有父母照顾,选择读职业学校,早早出了社会,变得世故,靠著混吃混喝的本领在大城市活了下来,想安定下来的梦始终因遇人不淑而碎。

安生外放、桀敖不驯,其实心比谁都细,不顾一切偷了耳环送给七月的妈,招来七月白眼。周冬雨把安生宁可浪迹天涯、成全好友感情的酸楚演绎得淋漓尽致,人生不断地回旋、重蹈覆辙,用自信满满的外表掩盖了物质匮乏的自卑。

马思纯在电影的前段表面安静贤淑,默默等待男友的回心转意,后段的对安生的嫉妒、与闺蜜情谊生变的伤心、让家明逃婚的毅然决然……情感从内敛隐忍到爆发,张力十足的表现令人震慑,无怪乎两人共同夺得影后殊荣,写下金马历史崭新的一页。

影子

七月与安生小时候踩著彼此的影子,象征和对方幸福一辈子,曾几何时,七月踩影子的对象成了家明,有了包袱,不再是那个动辄袒露共浴的孩子。七月是个乖孩子,也不免活在安生懂得讨好长辈,比自己更有异性魅力的阴影下;安生的衣著、家庭温暖都是七月给的,除了成全闺蜜感情、离乡背井,看似顾全大局的选择,其实带有离别的不舍,与留下来的渴望。

电影有多场别离的戏,不管是难分难舍的浓烈,还是一言不合的心碎,是想对方留下来,还是跟著一起走,有再多的转折起伏,都还是像小时候踩著影子般带点祝福的心,即使不能如影随形,但想照顾对方的真诚,以及代替对方去看辽阔的世界,想抓住生命自由的渴望是一样的。

电影改编了原著的结局,让七月产后大出血死亡,留下安生扶养七月的女儿,而向往自由的七月则活在安生写的网路小说里,算是让七月与安生两个人合而为一的结局。

人生中那些说好的、没说的、不该说的却说了、该说的错过时机说了,七月一句:「我恨过你,但我也只有你。」由体会过爱恨交织的闺蜜情谊的人,讲出来的话是很复杂的叹息。我有你、我没有你,到我又有了你,片子走的不是历经二三十年的生老病死,而是短暂青春的生离死别,并不是小格局、你侬我侬的电影,相对的很庞大、深沉。

转变

一场两人在浴室里争风吃醋的戏,七月受够了安生借住家明家,四处挂著内衣勾引家明,愤而脱了衣服,拉著自己的俗内衣,告诉安生:「家明就喜欢这样的!」安生一句:「我们怎么会变这样?」道尽两人青春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青春是一首诗,短而隽永,美好藏在细节,结束像是离别,伤感只有曾经,莫须再多话别。

故事用两女一男的爱恨纠葛讲述青春转变的措手不及,两人的对比,世故与未经世事,隐让与争夺,自由与束缚,出走与留下……是什么让我们转变了?变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需要别人来提醒那个陌生的自己曾经存在?再好的闺蜜感情也会转变,不一定是因为男人,而是各自书写的生命故事大相径庭,想要再找回年少单纯的岁月已经不可能了,那些让与忍不过就是青春时期的回光返照,青春这堵墙早就被生活琐事炸得剩下断垣残壁。

电影无疑是个生长痛的故事,伤感的别离不是最可怕,内心对人生有了预期,怕期待落空,对人生未知的恐惧,好像可以操之在己的奔向自由,又摆脱不了成为命运齿轮的一部分,浅浅淡淡的叙事却深刻打动人心。你可能是七月,也可以是安生,甚至两者都是,一个好的电影就是能让你在故事中看见自己,跟著人物的情绪转折,会哭、会笑、会煎熬。


相见的唯一一个夜晚,安生因为喝醉睡得很熟。七月失眠却无法和安生说话,只能一个人对著黑暗沉默。她们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并肩睡在一起。可是安生再不会象以前那样,爱娇地搂著她,把头埋在她怀里,把手和腿放在她身上。这是七月与安生的写照。每个人都逃离不了长大的命运,小时候的肆无忌惮都变成了长大后的束缚。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成长是一个很痛的命题,痛并快乐著,就像七月与安生,说好的一辈子的姐妹,几次分离,同一个男人,分崩离析的姐妹情。七月有时就是安生,安生有时就是七月。

电影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小说《七月与安生》,利用七月的旁白讲述了一个相对规整又有新意的故事。节奏不拖,整个叙事过程也很自然,特别是七月与安生互写明信片的部分,用明信片内容带出情节,节奏加快的同时叙事也很明确。

陈可辛导演所说,电影的三个反转其实他一开始是反对的,他觉得观众接受不了这么多次的反转,会把观众弄烦,但是在一个200人的试映场中观众都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处理,于是这个处理被保留下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确实成为了电影的一个亮点。

第一个结局,追求自由的安生嫁给了一个平凡的男人,过上了平淡的生活。而追求安稳的七月却因为家明的逃婚而不得不过上安生向往的流浪人生,这样的反转体现了一种人生哲学,长大后往往会变成曾经以为绝对不会成为的那种人,七月和安生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的曾经和未来。第二个结局,七月变成了勇敢的出逃者,她让家明逃婚,只为自己的出逃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她坐在医院的楼梯说出安生曾经说过的:「我只是不想把离别弄得太伤感。」安生变成了责任的承担者,她抚养起了七月与家明的孩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真正的结局中,那个在27岁结束生命的人,是七月,所谓的第二个结局只不过是安生编出来骗家明的,安生其实是在代替七月活下去。这样的结局是真正升华了二人关系的结局,他们不仅仅是闺蜜是情敌,更是生命中深深羁绊的对方,永远纠缠在一起。


作为安妮宝贝的书粉,这部《七月与安生》是没有让书粉失望的。

初读此书时,正活在把友谊看的比什么都重的年级,见识了生活中无数对七月与安生,倒回来想想,她们都无法成为七月与安生。这段千锤百炼的感情已超越了友谊,盘根错节于双方骨血,你生不能,我死不得。你有的我要不得,我有的你求不了。可那又如何呢,七月最舍弃不下的是安生,安生无法忘却的是七月。

故此,你我都做不了七月和安生。

电影双女主选的实在太过合适。温良明媚的七月(马思纯饰),桀骜敏感的安生(周冬雨饰),从少女长成姑娘,种种过往事迹,给观众扑面一个真。是了,我们信了,信了这并非一场电影,而是两个姑娘的人生。因为信,所以触动。

最好的爱情是活成了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友谊是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七月与安生自出生便注定不同,温暖与凉薄,本也是对立词。可这两个人又同样偏执,以各自的方式宠著疼著对方。我的家如同你的家,你的感情必须由我审查,因为太不相同,所以又太过羡慕彼此。可这丝毫也阻碍不了她们日益长大,情根深驻。

姑娘长大最逃脱不了的就是爱情了吧,两个人因为一个男子开始崩裂。看下来,并非男子有多优秀,只是人性中占有欲与独特感的作祟,此时的她们,开始明晰自我及对方身上的不同差异,模仿甚至争夺。

看似荒唐,不过是想成为你,才能更好的在一起。

站在了对立面,就意味著要撕开一些口子,流一点儿血,揭一些伤疤。成长之后会认为有更加重要的事,你于我,都渐渐不会重要。可七月与安生偏偏不行的,我爱你,从我羡慕你的生活,进入你的生活,侵略你的生活,夺走你的生活。

其实是我太过爱你,爱到成为你,才能原谅你和自己。

再倒回去看看电影,根本分不清,谁是真正的七月,谁又是真正的安生。


看了电影 个人原因并不觉得惊艳 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最后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电影之所以会让人有共鸣感 并非是讲述了很多人的人生 而是展现了很多人想要的人生 每个人在真实的生活中 也许都寻找过另一种样子 只是觉得多数人都没有成功

更重要的是 无论多要好的朋友 终于是敌不过爱情 无论是哪种性格的人 终究敌不过内心的占有欲

其实也无可厚非 爱情很美并不是因为伟大 而是因为自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