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是出生于1962年的一位日本导演,近年来他的电影在中国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他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如父如子》,《无人知晓》等等,至于说他的作品为什么感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是枝裕和特别擅长用亲情来打动观众,但同时他所讲述的亲情并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别离与生死,而是「在丰裕的生活里,人物烦恼著也失去著,但是还能感受到美和快乐,一如生活本身」。

比如在《步履不停》中,是枝裕和将视角对准一个家庭团聚的某一天,就像是我们每天的日常一样,看起来毫无波澜,其实每个人都有压抑在心底的秘密。

母亲因怀念自己的大儿子而揪著被救者不放,使其一直心怀愧疚,但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恶毒挖苦别人的母亲形象,反而是因为母亲的这种举措我们更能看到母亲对大儿子的怀念,和对死亡的不能释怀。

还有电影后面所展示的母亲追黄蝴蝶,并极力认为那只蝴蝶就是自己的大儿子的情节。虽然导演并没有用极易打动人的哭戏来表现母亲的内心,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一种心疼和感动。

而《如父如子》,是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比较有戏剧冲突的一部电影。

两个家庭抱错了孩子,这样的题材想来拍电影应该是很狗血的,但是枝裕和却用一个留白的结局给了我们温暖和感动,生与养都有著浓浓的亲情。

特别是庆多与父亲和解的那一段,两个人分别走在路的两边,福山雅治扮演的父亲不停的在劝慰,而庆多只是摇摇晃晃的往前走,他做过的玫瑰花,放弃了的钢琴,偷偷拍过的父亲的照片……都在父子俩之间产生共鸣,两个人之间的心理阻碍慢慢消除,而分岔路到此也合而为一。在两条路的交汇处,父亲用宽大的手掌抚摸著庆多的头发,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背景图,在斑驳的阴影中父子俩重归于好。

这种亲情的淡淡抒发大概是是枝裕和电影打动人的关键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