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思想之路》收錄了任正非講話稿400餘篇(點擊訂閱),從1994年到2018年,從深圳、中國到東南亞、非洲、歐洲、美洲,從研發、市場、服務到財經、人力資源、戰略、內控與公共關係,從交換機、通訊設備、移動終端到人工智慧、物聯網,從2G、3G到4G、5G,從物理學、化學、數學到心理學、哲學,從……到……,穿越時空看華為大幕如何徐徐展開,觀任正非大家成長進化,向優秀學習,與時代共舞。

我看到美國人十分執著的鑽研與認真精神,看到如紳士風度一般的有條不紊、井井有條的管理。 美國人踏踏實實、十分專一的認真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毫無保守的學術風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美國人沒有像中國人那麼多遠大的理想,也沒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空洞抱負,也不像我們那樣充滿幻想。這個民族踏踏實實、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IBM的總部據說佔地400平方公里,這令人難以置信。在矽谷我們的感受最深,彷彿每根脈膊都在振蕩。

以上摘自《赴美考察散記》—— 發表於1994年1月18日的《華為人》報。

美國在這種創新機制推動下,風起雲湧、層出不窮的高科技企業叱吒風雲,企業不論誰死誰亡,都是在美國的土地上,資產與人才仍然在美國,破產只是拴住了法人,員工又可投入新的奮鬥。這種從國家立場上來講的宏觀力量,永恆地代表美國的綜合國力。

我們在IBM整整聽了一天管理介紹,對他的管理模型十分欣賞,對項目從預研到壽命終結的投資評審、綜合管理、結構性項目開發、決策模型、篩選管道、非同步開發、部門交叉職能分組、經理角色、資源流程管理、評分模型……,我們訪問的所有公司都十分重視研發,而且研發要對行銷、技術支援、成本與質量負責任,與我國的研發人員僅注意研發有較大的區別。企業縮小規模就會失去競爭力,擴大規模,不能有效管理,又面臨死亡,管理是內部因素,是可以努力的。規模小,面對的都是外部因素,是客觀規律,是難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必然抗不住風暴。IBM明確技術領先戰略,貝爾實驗室更是如此。所有美國高科技公司的宗旨無不如此,沒有一個公司提出跟在別人後面,模仿的戰略是不會長久的。 我們訪問的所有公司都十分重視研發,而且研發要對行銷、技術支援、成本與質量負責任,與我國的研發人員僅注意研發有較大的區別。

世界著名公司,他們是靠研發創造出機會,引導消費。他們在短時間席捲了機會窗的利潤,又投入創造更大的機會,這是他們比我們發展快的根本原因。 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是後進者的名言。創造機會,引導消費,是先驅者的座右銘。

美國由於私人風險投資基金的推動,使得一批一批的志士,如痴如狂地去追求成功.拚命奮鬥是美國科技界普遍的現象,特別是成功者與高層管理者。是由數百萬奮鬥者推動的技術進步,管理進步,服務網路的優良服務,而取得的。不帶有陳見去認識競爭對手,認真向他們學習好的東西,才有希望追趕上他們。

以上摘自《我們向美國人民學習什麼》—— 1998年2月20日

我們有幸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老師,這就是IBM。華為公司的最低綱領應該是要活下去,那最高綱領是超過IBM。

當然我們讓大家去穿一雙美國鞋,但是我們讓美國顧問告訴我們美國鞋是這個樣子,到你們中國鞋是不是可能變一點,但這隻有顧問有這個權力,我們沒有這個權力。

一個月一次任命(指IPD小組,由IBM輔導建設的集成開發體系,簡稱IPD,開啟華為全面學習美國之路。),每次任命一定要除掉一兩個,就是全都好了,也除掉一個兩個。你把那個變動的名字劃給我,你就幫我比那個表(指找出人員名單列表差異),有兩個殺掉了,我們就成功了,不殺怎麼樣前進。我們IPD小組再不敢真真實實地接觸問題,那我們怎麼治理好別人呢?你就不可能治理好別人,你自己都稀稀拉拉的,然後以後我們去推廣的時候然後就好了?我不相信,骨幹不好,下面就好了?!從主觀上來說,第一點我們還是希望在技術上有所發展,成為一個很優秀的公司,而且我們所進入的產品是長線領域而不是短線領域,我們要縮短開發周期,加強資源配置的密度,要提高產品的先進水平和質量水平;從客觀上來說中國要參加WTO,美國對中國什麼都不要求,只要求中國開放農民和信息產業。(為什麼導入IPD。)

以上摘自《在IPD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1999年4月17日在IPD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EMT很欣賞IBM這套內控體系,華為內控體系建設就是要穿美國鞋[1],在內控系統建設上不打補丁,要重頭做起。在組織與流程不一致時,我們以改組組織以適應流程。現在任職的所有幹部,理解這套系統的人就上崗,不理解的人就下崗,不講資格、資歷,要用一些明白人向IBM學習把這套體系建立起來。

公司的內控審計系統可以推翻重來,不要在我們現有的內控基礎上作。需要完全按照IBM的內控實踐,重新起草華為的《內控管理制度》,並作為內控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推行,制度起草不必受制於華為已簽發的原有相關文件。

以上摘自《內控體系建設就是要穿美國鞋,不打補丁》—— 2007年8月24日關於IBM內部控制實踐介紹及EMT對華為內控建設的指導意見

福布斯和美國幾個著名雜誌評價,華為對美國的威脅是什麼?為什麼美國這麼怕華為?因為美國企業謀取短期利益,華為能控制人的慾望和貪婪,所以能長遠發展。

我們要敢於超越美國公司,最多就是輸,華為已做出這麼大貢獻了,垮了也無怨無悔。只要努力奮鬥就能瀟洒走一回,我們要敢於拼搏。大時代變化太快,華為這種後發的優勢已開始體現出來,我們要敢於領先、超越、駕馭這個時代。美國怕是有道理的,因為他真正了解華為。

以上摘自《要敢於超越美國公司,最多就是輸》—— 2013年5月17日在片聯開工會上的講話

我們也不是完全只靠自己這近萬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去對未來技術的研究,世界一切優秀的企業、世界各個大學和各個研究機構,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

我們不僅僅只有一束光在照亮我們,還有千萬道光也在照耀我們,近萬名基礎研究人員+7萬多產品開發人員,8萬多人,加上未來每年將近20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我們的消化能力又比任何人都強,實際上我們自己就變成了金身,只要我們能謙虛地消化,我們就能領導這個世界!我在達沃斯有一個全球直播的講話,記者提問,我說首先我不懂技術,我不懂管理,也不懂財務,我手裡提著一桶漿糊。華爾街日報記者說我賣萌。其實這桶漿糊,在西方就是膠水,這粘結人與組織的膠水本質就是哲學。前面三十年我提著這桶膠水,澆在大家腦袋上,把十八萬員工團結起來了。現在我又提到這膠水到加拿大來了,也要澆到加拿大你們這些偉大人物身上,把全世界的科學家緊密連接成一個群體。這個哲學的核心就是價值創造、價值分享,共有共享,保護每一個貢獻者的合理利益,形成一個集群,這個戰鬥力是很強的,這個就是分享的哲學!這個哲學要粘結全世界優秀的人。首先我認為我們沒有競爭對手,我們主要是和大家聯合起來服務人類社會,所以我們的夥伴越多是越好的,而不是我們一枝獨秀。但不是說我們很謙虛,用自己的死亡變成肥料來肥沃土壤,讓別的莊稼長得好一點。所以我們自己要活下來,別人也要活下來,共同為人類信息社會做出合理的貢獻。 若果要明確一下我們的競爭對手,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惰怠。 華為立志: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以上摘自《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一桶漿糊粘接世界智慧》—— 2017年10月4日-6日訪問加拿大四所高校校長座談會,以及在公司員工座談會上的講話。

(點擊訂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