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地球病了,人类病痛也愈来愈多,我的强积金户口近年亦因医药基金升值而进账不少,如果投资组合可再细分,我会建议你全数买入精神病患医药的项目,瞓身投资,保证你赚过盘满钵满。

众所周知,都市人的精神健康愈来愈差。从事精神病复康工作多年,同事间经常说笑,这行业长做长有,客如轮转,从来不怕失业。世卫不是早就发出了预警,精神病将会是本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么?至2030年,抑郁症更会成为全球的「头号杀手」。

其实无须专家预测,你我环顾四周就已经发现,精神病患并不罕见:失常汉犯案伤人的新闻,红星名人对抗焦躁抑郁的故事,车厢内行为怪异的乘客,亲友患情绪或精神病的消息,甚或乎自己,不也受著压力引发的头痛胃痛失眠情绪失控等症状折磨吗?

庆幸的是,近年社会开始关注精神健康,但到底如何关注,关注什么,大众仍然不甚了解。然后商人就会看准时机,抢先告诉你改善精神健康的妙法,大量刺激各下消费的广告,令人以为美食、旅游、购物、主题乐园、SPA、香薰、健康食品可以使你减压忘忧。

本来娱乐并非坏事,消费亦不是罪过,但期望享乐过后可以填补心灵上的缺失,就如喝海水止渴,吃、玩、买、睡过天昏地暗,或者可以像麻醉药般让你获得一刻舒缓,但当药力散失后,情况可能更趋严重。

进步的香港人可能已经发现,单纯的消费娱乐已无法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继而寻求更健康的活动来充实自己,跑步、行山、瑜珈、上艺术课、美容班、烹饪班、参予义务工作、宗教活动等,就成了新一代另类余闲消遣的选择,虽然这些都是健康又有益身心的活动,但若果以此作为逃避面对问题的手段,仍然是捉错用神,弄巧反拙。

都市生活节奏急速,人往往还没有搞清问题,便急于找答案,其实关注精神健康应该由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开始,尝试了解自己的情绪,找出源由,加以处理,才能对症下药。

情绪犹如人内心的指示灯,告诉我们自身正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当负面情绪来袭时,无须刻意逃避,也不用急于找朋友找活动,学习解读其中的信息,例如愤怒、焦虑、失落、哀伤等情绪背后,代表了自己那些渴望和恐惧?愈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便愈能够找到困境的出口。

把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疯狂地工作运动娱乐,不让自己有静下来「胡思乱想」的空间,其实等同将垃圾扫落地毡底,最终情绪崩溃压力爆煲,罹患精神病便成了无可避免的结局

拒绝商人为我们开出的处方,拒绝以压抑和逃避的方法处理问题,分清楚「想要」和「需要」的分别,认清真相,找出自身最根本的问题症结,才是保持精神健康的不二法门。
 
本文曾刊于<香港01>博评:
 
<风起了>个人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windrisesH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