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科技的发达,有越来越多家庭使用智慧家电,而这些装置通常是透过物联网借由网路来进行讯号的传输,虽然这样真的带给民众方便,不过这样真的安全吗?

资安与隐私问题

近日国内外都有传出民众因为使用AI、物联网、云端服务或者智慧家电产生资安疑虑的问题,像是在国外Amazon GO智慧音箱为了更想了解用户,就被爆会随时接收用户的声音。即使用户离了音箱5至10公尺,但在这个范围,用户的一举一动还是会被聆听到,并储存成大数据,让民众在家中的生活无所遁形,严重地引响著用户隐私。

而在台湾也有上述类似的状况,但比较特别的是,因为台湾只有少数的在地品牌拥有智慧音箱,但中文化设定的通常与大陆的百度、华为、小米、天猫等品牌进行合作,在音箱中的智慧助理都是以中国厂商的AI、云端为核心的情况下,用户的在资安问题上将有更大的风险,民众的日常对话很有可能被当成资讯搜集。

科技滥用下对用户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资安问题外,由于智慧家电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像是智慧手表、智慧电子锁、智慧监视器等,倘若这些原本能带给民众方便的技术被有心人士滥用,那恐怕会严重影响用户的身心安全。

像是在国外,由于治安较不佳,智慧电子锁、智慧电铃的运用相当普遍。但却有媒体曾报导,有民众表示自己家门的电子锁每天都会被改密码又或者电铃一直响但门外却没人,很明显是有人利用网路远端遥控家中的智慧家电,严重造成他们心理恐惧。

倘若对方手段、行为再偏激一点,那智慧家电很有可能将成为他们行恶的工具,像是运用智慧型手机的定位来追踪受害者、更改电子锁密码软禁房内的人,又或者透过屋内的摄影镜头来进行监控、偷拍等,借此用来威胁受害者等。以上种种行为都很有可能让受害者成为了被家暴的目标,毕竟家暴除了身体上的暴力,情绪、精神的折磨也算是一种。

尽管以上两大类的例子就现在社会案件来看目前还不多,不过也因为有这几起小例子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意识到科技创新的同时,如何产品不遭到滥用且能同时保护好所有人,那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否则再好、再方便的工具成为了不法人士伤人的利器,那大不如当时不要发明还比较好。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智慧新生活1】智慧家电爆夯!台人消费模式大解析

 

【智慧新生活3】智慧家电袭台多年…台湾智慧家庭遇到了这些困境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