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生的生活吧。

其实普通大学生之间也有差别,课多课少啊这块差距还是很大的。

大一大二的时候课是真的很多,早八点到晚九点有时候到晚十点半然后周末被安排上实验课,留了几张图。

所以那段时间大概可以总结为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八点上课,中午下课吃饭睡觉下午上课晚上吃饭上课回来有时间或者有ddl就要赶一下,懒了就玩玩手机。

现在大三,课少了很多,单周六节课双周八节课。这个时间段比较特殊,又准备出国的考研的保研的都是在初级准备阶段,所以有人很忙有人很懈怠,其实考研的话现在准备的就比较轻松,偶尔复习一下就可以,有大把时间可以浪。我准备雅思,其实也没少玩。保研的同学,现在好像也有很多时间可以玩,但是可能有人科研项目会比较多,那就很忙了。

所以像我呢,除了上课就是学学雅思做做题背题库练习一下,之前不那么紧迫的时候课余时间还会把上课的内容再复习一下,没听的课自己自学,要不然考试周很难受的。

其实说起来,这段日子还蛮惬意。但是每个人又好像生活在长期的焦虑中,我和我的好基友当然了,长期生活在语言考试的压迫之下,考研的同学开始考虑要不要转专业怎么复习怎么权衡考研的复习和现阶段的课程,保研的同学现在应该是冲刺的时候。

再就是身为工科学生,很多同学还有科研问题,渣渣如我,也经常找科研机会,帮老师画个图啊,去实验室啊,有些比赛啊等等。

我本人是说不上多喜欢学习,但是学习确实能让我快乐,尤其是长时间高效的学习让我很有满足感,当然自控力说不上太好,但是由于身处十八线沿海养老小城市,浪也没什么可浪的,我的同学们呢,也是没事就学习,那我也就跟著没事就学习,当然了还有运动,在学校运动是真的方便又便宜。

我日常生活大概就是上课+课外学习+运动+偶尔吃吃喝喝。周末的时候,我们宿舍大概会集体睡到十点十一点,成了习惯了。这大概就是工科女的日常吧,包括我,包括我的同学。

我也认识一些商科的文科的小姐姐,其实日常来说也差不多,但是她们更浪一些吧,经常出去玩啊旅游啊什么的,我是比较宅的不太出学校,喜欢旅游但是课是持续的走不开。

要说差别最大的还体现在考试周吧,考试周我们被十天考八门虐的喘不过气考到第四五门半夜复习不完还要念大慈大悲咒缓和一下心情再继续复习的时候,其他小姐姐们已经考完试可以回家了。

就大学的假期的话,工科生有很多竞赛要准备,当然不参加也可以,学校也会有一些项目的培养可以参加,就是牺牲放假时间了呗,别的专业的好像会更侧重找实习这样。

所以普通大学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悠闲中透露著焦虑。


在《洛基》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与生活就像是打拳击,其意义不在于你能打出多重的拳,而在于你能承受多重的拳。很多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中都有这样的一个主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都不是超人,所以我们只能过普通人的生活,这样也就是为什么,你拼尽全力才能活成普通人的样子。

你活成普通人的样子,实际上已经很了不起了,你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因为我们都只是普通人啊!


我从一名普能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吧。

我自我定位会始终是一名普通投资者,于是有朋友询问:你为什么你口口声声总是自称普通投资者呢?如果连你也是普通投资者,那我们得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得上是不普通呢?

恰好借机聊聊这个话题,一则回应上边朋友的疑问,二则让新来的朋友也大致了解一下我的投资思想,方便取舍。

证监会在年报里,通常喜欢把投资者区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市场上,对个人投资者,俗称散户。

取其个体资金少、总体数量多、跟大户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更像一盘散沙之意。

因为历史上的散户喜欢追涨杀跌,统计数据上看,八成以上是不赚钱的,所以散户这个称谓又带上了一点苦逼的色彩。

个人投资者这个称谓,过于冰冷、生硬;散户这个称谓,又多多少少带有一点藐视的味道。

都不能让我满意。

后来读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格氏「普通投资者」的提法,让我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我认为对广大个体的散户朋友而言,用普通投资者这个称谓更恰当,既无藐意,又有温度。

而且「普通投资者就有普通投资者的玩法」,只要遵守了适合普通投资者自我身份定位的玩法,收益并不一定差。

普通投资者不普通。

那我为什么总是跟朋友们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呢?

原因有三:

第一,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实际上是为了强化普通投资者的优势提醒。

很多人一提到机构、专业,就以为很高大上。

实际上,普通投资者相比于机构、专业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很多身份优势的。

最简单的,可能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普通投资者的股市投资资金通常来源于工薪,来源于日常的节俭。

这就让我们的投资实质上处于一种永远也不会满仓的状态。

自有资金,永不满仓,这就是普通投资者相对于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最显著的两个不同特点。

自有资金,意味著市场无论怎样演绎,仓位高低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不会出现基金公司股市下跌、投资机会闪现、越需要加大投入、客户赎回的压力越大的窘境。

永不满仓,意味著市场表现越差,投资机会越好,我们手中的后续资金赚取的利润越大。

从这个角度讲,熊市行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有源源不断后续资金支持的普通投资者越有利。

机构投资者这种天生的劣势,是非常不利于逆向思维、逆势操作的。

普通投资者发挥出自身特长,反而更有利于做逆向投资。

第二,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督促构建普通投资者自身独有的投资模式。

有一份好的工作,构建一个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组合,然后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安然投资。

雪球滚大之后,股票可以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收入(股息、打新收益等)。

而这一切,又将反哺我们的工作、生活与投资。

从而达到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都是从主动收入做起,通过股市投资,逐渐积累和提升被动收入。

直到有一天,从以主动收入为主,进化成以被动收入为主。

工作→投资→工作;主动收入→被动收入;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普通投资者这种天生的投资模式到底有多优秀!

这个话题先放在这,过会我们再聊。

第三,强调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实际上还是为了从思想深处强化普通投资者的身份认同。

普通投资者永远都不应忘记,我们厮混的市场,是一个被扒了皮、剥了骨、抽了血的股票二级市场。

再好的投资标的、投资机会,转到二级市场后,都会被大打折扣。

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二级市场当成了一级市场,用玩天使投资的方式投机于二级市场。

这种状态,输是必然的,不输才是偶然的。

我以前曾经专门撰文论证,普通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身份认同错位,把二级市场当成一级市场,不把自己当成普通投资者。

我时时提醒自己永远只是一名普通投资者,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醒自己不要犯上述低级错误。

永远知道自己身处何地、是干什么的、有几斤几两,这样头脑就会少犯迷糊,行为上就会少犯错误。

以我为例

1)我最初的投资资金,就是来源于我工资;

2)正因为知道后续资金的重要,我在工作之外,还逐渐扩大了自己赚钱的来源(说句题外话,很多人忌讳谈这些,害怕被人扣上割韭菜的帽子,我相反,我坦然承认这一切。凡以正当手段获得的收入,我都会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偷不抢、合法合规,何必遮遮掩掩);

3)按照「低估值、高股息、稳定经营、适当成长」的原则择股,按照「三五个板块、六七只个股」的原则,构建了一个较为稳健的股票组合;

4)不停地场外赚钱,不停地场内买股——股息再投入,打新再投入,长此以往,无限重复;

5)最终,股票的雪球越滚越大。

6)到目前为止,我还在坚持这个模式,而且,在可见的未来,只要条件许可,我永不会停息这一模式。

工作让我快乐,投资让我丰盈,它们像两条并行的铁轨载我前行!

我的投资实践证明了,这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实际上,我很早就研究过巴菲特的投资模式。

巴菲特的自我身份定位,是「企业管理者」——世人称他为股神,他对这个称谓是不太感冒的,他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地强调,他不是炒股者,甚至不是股票投资者,而是企业管理者。

他苦心经营著伯克希尔,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为他提供了大量成本极其低廉的浮存金;他用浮存金购买优秀企业的股权;优秀企业的股权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收入;然后他再拿著这些流动性收入去购买更多的股权……以此往复,最终形成规模宏大的投资循环。

大家看看,他的良性循环模式跟我们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循环模式,除了有规模上的不同之外,还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吗?

显然,逻辑和路径,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上边提到的问题: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模式天生具有极其优秀的基因,但是不自知。

所以,在有人质疑腾腾爸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时,我却暗自高兴,因为我知道,我已与巴菲特暗通款曲!

在我眼里,所谓普通投资者的玩法,恰恰就是一种巴菲特式的高级玩法啊。

希望今天关于普通投资者的阐述,可以给朋友们厘清一下市场上最常见、同时也是流毒最为严重的两种错误观点。

第一种观点:普通投资者无法玩转股市。

这两年总有人提醒我们:A股在升级换代,将来必定会与国际接轨,普通投资者最终会被机构投资者消灭和取代。

很多朋友,为此而焦虑。

我可以很把握很确定地告诉你,这话有道理,但你只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这就是错的——你给自己定好位、并按上边的投资模式躬行不倦,谁都淘汰不了你。

市场的镰刀只能收割到上蹿下跳的投机者,对遵守市场规律的投资者是完全没有办法的。

第二种,股市是暴富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尽快实现财务自由,晋级成为职业投资者,从此自由自在,不用再工作了。

这种观点的错谬之处,实在太多。

任何一处,都可以洋洋洒洒独立成章——这里只点点题。

首先,股市不是暴富之地,长期看,它能给我们提供的年化复合投资收益,也就7%上下,加上通胀,10%,所以,请你放低预期;

其次,财务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你甘于「一箪食、一瓢饮」,你现在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财富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当你吃饱的时候,你会发现世上还有更多比吃饱有趣的事儿;

最后,无论你多么有钱,工作可能都是你人生最好的一项资产——现在,人人都说马云退休了,马云自己也说自己退休了,但最近发生的事,你相信他退休了吗?

人只要还在想著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就没有退休这一说。

无非是从这一种身份变成另一种身份,从这一个岗位变成另一个岗位而已。

最重要的是,工作给你的不仅仅是金钱。

它给你的,可以是整个世界。

总之吧,诸友可以对我下边的几句话进行体味和探讨:

1、在A股,你我注定都是一名普通投资者;

2、做一名普通投资者没有什么不好的;

3、只要做与身份相符的事,普通投资者的玩法,对你我而言,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玩法;

4、牛逼如巴菲特,也跳不出这个套路。

好了,今天就讲这多


吃饭睡觉打豆豆


不知道啊,感觉自己努力了还过不上普通人的生活,想死了都


柴米油盐,为生活奔波


我们眼里看到的样子。


平淡无奇,迷茫无力,指点江山


拿著4-6千的工资做著跟三点一线的工作。

枯燥乏味。迷茫的一皮


普通上班党,朝九晚六,地铁一小时上班感觉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