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烏衣巷口夕陽斜的xia屬於古音範疇嗎?

古音是如何被考究的?

就目前而言古音有哪些,如果很多的話能不能舉些課外的例子~

問題比較多見諒


1.斜 xia 不是古音,是叶音。古時人們不知道一個語言的語音會有發展變化,在閱讀古籍時發現一些不和諧的音韻,為了求和諧,將這些不諧音的字臨時改念,這種做法稱作「叶音」(協音)。

2.由於中古時代沒有錄音設備,人們只能透過客觀的記錄而重構中古時代的漢語。現時中古漢語利用下述幾種基本資料重新構建:

隋朝和唐朝的韻書(《切韻》、《經典釋文》、《廣韻》)等;

根據韻書編成的韻圖(如《韻鏡》、《七音略》等);

南北朝和隋唐詩人的用韻情況;

各個漢語方言(如閩語、粵語、客語、吳語和贛語)殘留的中古漢語痕迹;

朝鮮語、日語和越南語的漢字讀音;

梵漢、藏漢對音,用漢字音譯梵語、藏語詞的材料。

《切韻》是隋朝陸法言編輯的韻書,是中古漢語語音研究的最重要的依據。

《廣韻》是宋初的著作,把唐朝的幾個韻書結合在一起,其主要依據是《切韻》,但《廣韻》收的字條遠遠比《切韻》多,剩下是從其他韻書抄過來的。學界一直以為《切韻》已經失傳了,直到1947年發掘了敦煌出土的《刊謬補缺切韻》(唐朝王仁煦著)。

《切韻》用反切的方法來記錄中古音。反切上字注聲母(反切上字的聲母和被切字相同),反切下字注韻母(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被切字相同)。字條按照韻類排列,一共分193個韻類,反而沒有直接說明《切韻》分多少聲類。

宋朝的等韻圖(《韻鏡》和《七音略》)用表格的方式分析《切韻》的語音系統。但是,直接用韻圖的分析來理解《切韻》的體系相當困難。第一,韻圖上沒有說明分析《切韻》所用的方法,只介紹其結果。第二,韻圖忽略了《切韻》的語音系統的一些重要的音類。

上古漢語的研究中,對《詩經》韻部研究是一重點,顧炎武研究認為《詩經》中的每個字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因先秦時期漢語字音是有著不同於現時發音的語音系統,導致用今音念《詩》會出現韻腳不諧音的情況,但若用先秦的語音系統來讀則韻腳自然諧和,就沒有「叶音」的必要了。清代學者段玉裁在研究先秦古籍時又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諧音字的偏旁與《詩》中的韻腳相吻。他提出了「同聲必同部」的理論,為上古音韻學的研究邁出了第一步。

按照段「同聲必同部」的理論,凡《詩》中用作諧音字的偏旁相同,則在先秦音系中屬同一韻部。例如「瓜」字在《詩》中與「壺」、「苴」、「樗」、「夫」四字押韻,今音 guāㄍㄨㄚ顯然不與 húㄏㄨˊ、jūㄐㄩ、shūㄕㄨ、fūㄈㄨ 四音押韻,但在先秦音系中則和諧。且《詩》中偏旁為「瓜」字的「孤」、「弧」、「狐」等字也同時與「瓜」、「壺」、「苴」、「樗」、「夫」擁有相同的韻部。

另外還有對《切韻》系韻書的上推研究,對藏緬語和其他語言接觸的比較研究等方式。

3.目前各方言都是由上古漢語演變而來,或多或少都保留了古音。但要是完全和中古或者上古相同,在普通話中沒有,在各方言中也很難找到,歷經幾千年時光,不會保持不變的。

4.從近代的角度來說,由於北京話同樣存在文白異讀情況,所以很多多音字如覺、鑿、學等。還有比如百餘年前的北京話是分尖團音的,比如天津zin,弓箭zian,姓sing名(感謝msoeg指出錯誤)等,也可看作北京話的「古音」。


當然了,這個標準就是郭錫良先生集歷代先賢之大成的《漢字古音手冊》。(棒讀)


首先,要明確標準。古今是相對的,漢語在每個時期都有方言之分。

今天我們讀的漢字音,是以近古漢語官話為基礎的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音。很多保留中古音特徵的漢字,大多分布在多音字的讀法里,比如大王,大夫的「大」,補給,給予的「給」。還有一些分布在字讀音與聲旁讀音(現代漢語普通話、官話方言大區)不一致的字里,比如抹布的「抹」,台灣省的國語標準將抹布的「抹」字讀音改為字音符合聲旁音了,與「末」字的韻母一致。

這些古音的保留,在一開始倒不是人為規定的,而是語言習慣保留下來,到了後來基礎教育通過正字正音將其保留了下來,這在全世界的語言教學裡,都很常見。

題主你舉的例子不算讀古音,只能算是仿古讀法。這首詩是唐詩,絕對是永明體之後的詩歌了,講究聲律,還要模擬古代的一整句詩每個字的平仄才算是做到了完全的模仿。

烏衣巷口夕陽斜在廣韻里是屬於下平九麻,你的韻母擬音比較符合,聲母可能不太符合。另外,國際音標【x】是「喝」字的聲母,軟齶擦音,清輔音。


要看是方言還是普通話,各地方言里都有不少保留的古音吧,普通話倒是沒什麼印象有那些是古音。南方方言保存的古音多些,百度閩南語這些字條會給你介紹很多。讓我印象意外的倒是有次看到邢台話視頻,抱讀成bu,這個就很明顯的古音了,以前本來以為北方話幾乎沒怎麼保留古音的。


xia 不是古音。。是為了讓北普朗讀古詩押韻認為改變的讀音,叫 「叶音」。。

邪 中古擬音是IPA: zia

xia 這個 音,是 叶音,通過 改讀字音的形式來讀詩的,保證他的平仄~

而且古音現代來說讀音是沒有規定,而且就像有些答主提的一樣,他是一種相對概念,但是現在一般分為上古音(先秦到漢),中古音(五代,唐),近古音(宋元明清)~

《切韻》是隋時的韻書,已經沒有了,只留有序言部分,中古一般會用《廣韻》,近古一般是《中原音韻》,這些都是韻書~

對於上古,中古音我們一般用的擬音,比如王力先生,潘悟雲先生,鄭張尚芳先生都有一套自己的擬音~

王力先生在《漢語音韻學》上說「音韻學是千古絕學」,如果列舉古音,我覺得不好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