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雪」字的各家擬音如下:

各家所擬的介音都是包含 i/j、u/w 兩部分,排列順序有所不同。

但為什麼大家都不把介音擬作 [y] 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是遵循傳統吧。不過很多人經常拿魚韻變作[y]的時間來標誌撮口韻的產生,我覺得理由並不充分。為什麼魚韻和模韻韻核相同時一定要擬作[iu]呢?擬作[yu]視作撮口韻,這[y]介音不就出來了嗎?所以,我覺得中古時期三等韻獨立之後,主母音為/i/ /e/的韻就可以大膽地把三等合口介音擬作[y]。

雪 [sy?t] 雖 [syi] 規 [k?ye] 跪 [gy?e]


都是同位音,足資辨識就好。況且三等還有輔音性的普三重三與母音性的重四要區分,寫成 /y/ 就分不出來了。

中古無[y]。


我的擬音「雪」就是 s?et!中古漢語有 ?(二開)、j(三開)、w(一、四合)三種基本介音,然後通過組合形成 ?j(重三開)、?w(二合)、jw(三合)、?jw(重三合),? 就是 jw 的簡寫,而且也不用考慮 j 和 w 誰前誰後了!不過注意我的中古擬音系統中只有 ? 介音,卻沒有 y 韻腹,像「諄」是 t??in,「風」是 p?u?,其實還只是 w 遇 i 或 j 遇 u 的簡寫……另外 ?j 是不是也可以簡寫成 ?,如果允許濁擦音符號當近音用的話,或者認為它當時的音值就是 ?,因為重三後來都丟掉 ? 變成純粹的 j 了!反正四個次入韻,我認為韻尾是 s → ? → ? → j 這麼演變的,頂齶音是韻尾擦音的一個首選位置,葡萄牙語音節尾的 s 就發生了這種變化,推測古希臘語也同樣有 s 和 ? 的區別!

上次我說的 riti 就是「雪」的意思,有人查過了嗎~~


同問,就希望請你們討論下,切韻與其在各地的後代(當前廣大三四等合流方言各自祖先在合流前),分別是合三還是合四更適合擬為單純無標的/y/,或者說字面的[y]是合三還是合四的同位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