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乌衣巷口夕阳斜的xia属于古音范畴吗?

古音是如何被考究的?

就目前而言古音有哪些,如果很多的话能不能举些课外的例子~

问题比较多见谅


1.斜 xia 不是古音,是叶音。古时人们不知道一个语言的语音会有发展变化,在阅读古籍时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韵,为了求和谐,将这些不谐音的字临时改念,这种做法称作「叶音」(协音)。

2.由于中古时代没有录音设备,人们只能透过客观的记录而重构中古时代的汉语。现时中古汉语利用下述几种基本资料重新构建:

隋朝和唐朝的韵书(《切韵》、《经典释文》、《广韵》)等;

根据韵书编成的韵图(如《韵镜》、《七音略》等);

南北朝和隋唐诗人的用韵情况;

各个汉语方言(如闽语、粤语、客语、吴语和赣语)残留的中古汉语痕迹;

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的汉字读音;

梵汉、藏汉对音,用汉字音译梵语、藏语词的材料。

《切韵》是隋朝陆法言编辑的韵书,是中古汉语语音研究的最重要的依据。

《广韵》是宋初的著作,把唐朝的几个韵书结合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切韵》,但《广韵》收的字条远远比《切韵》多,剩下是从其他韵书抄过来的。学界一直以为《切韵》已经失传了,直到1947年发掘了敦煌出土的《刊谬补缺切韵》(唐朝王仁煦著)。

《切韵》用反切的方法来记录中古音。反切上字注声母(反切上字的声母和被切字相同),反切下字注韵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被切字相同)。字条按照韵类排列,一共分193个韵类,反而没有直接说明《切韵》分多少声类。

宋朝的等韵图(《韵镜》和《七音略》)用表格的方式分析《切韵》的语音系统。但是,直接用韵图的分析来理解《切韵》的体系相当困难。第一,韵图上没有说明分析《切韵》所用的方法,只介绍其结果。第二,韵图忽略了《切韵》的语音系统的一些重要的音类。

上古汉语的研究中,对《诗经》韵部研究是一重点,顾炎武研究认为《诗经》中的每个字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因先秦时期汉语字音是有著不同于现时发音的语音系统,导致用今音念《诗》会出现韵脚不谐音的情况,但若用先秦的语音系统来读则韵脚自然谐和,就没有「叶音」的必要了。清代学者段玉裁在研究先秦古籍时又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谐音字的偏旁与《诗》中的韵脚相吻。他提出了「同声必同部」的理论,为上古音韵学的研究迈出了第一步。

按照段「同声必同部」的理论,凡《诗》中用作谐音字的偏旁相同,则在先秦音系中属同一韵部。例如「瓜」字在《诗》中与「壶」、「苴」、「樗」、「夫」四字押韵,今音 guāㄍㄨㄚ显然不与 húㄏㄨˊ、jūㄐㄩ、shūㄕㄨ、fūㄈㄨ 四音押韵,但在先秦音系中则和谐。且《诗》中偏旁为「瓜」字的「孤」、「弧」、「狐」等字也同时与「瓜」、「壶」、「苴」、「樗」、「夫」拥有相同的韵部。

另外还有对《切韵》系韵书的上推研究,对藏缅语和其他语言接触的比较研究等方式。

3.目前各方言都是由上古汉语演变而来,或多或少都保留了古音。但要是完全和中古或者上古相同,在普通话中没有,在各方言中也很难找到,历经几千年时光,不会保持不变的。

4.从近代的角度来说,由于北京话同样存在文白异读情况,所以很多多音字如觉、凿、学等。还有比如百余年前的北京话是分尖团音的,比如天津zin,弓箭zian,姓sing名(感谢msoeg指出错误)等,也可看作北京话的「古音」。


当然了,这个标准就是郭锡良先生集历代先贤之大成的《汉字古音手册》。(棒读)


首先,要明确标准。古今是相对的,汉语在每个时期都有方言之分。

今天我们读的汉字音,是以近古汉语官话为基础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很多保留中古音特征的汉字,大多分布在多音字的读法里,比如大王,大夫的「大」,补给,给予的「给」。还有一些分布在字读音与声旁读音(现代汉语普通话、官话方言大区)不一致的字里,比如抹布的「抹」,台湾省的国语标准将抹布的「抹」字读音改为字音符合声旁音了,与「末」字的韵母一致。

这些古音的保留,在一开始倒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语言习惯保留下来,到了后来基础教育通过正字正音将其保留了下来,这在全世界的语言教学里,都很常见。

题主你举的例子不算读古音,只能算是仿古读法。这首诗是唐诗,绝对是永明体之后的诗歌了,讲究声律,还要模拟古代的一整句诗每个字的平仄才算是做到了完全的模仿。

乌衣巷口夕阳斜在广韵里是属于下平九麻,你的韵母拟音比较符合,声母可能不太符合。另外,国际音标【x】是「喝」字的声母,软腭擦音,清辅音。


要看是方言还是普通话,各地方言里都有不少保留的古音吧,普通话倒是没什么印象有那些是古音。南方方言保存的古音多些,百度闽南语这些字条会给你介绍很多。让我印象意外的倒是有次看到邢台话视频,抱读成bu,这个就很明显的古音了,以前本来以为北方话几乎没怎么保留古音的。


xia 不是古音。。是为了让北普朗读古诗押韵认为改变的读音,叫 「叶音」。。

邪 中古拟音是IPA: zia

xia 这个 音,是 叶音,通过 改读字音的形式来读诗的,保证他的平仄~

而且古音现代来说读音是没有规定,而且就像有些答主提的一样,他是一种相对概念,但是现在一般分为上古音(先秦到汉),中古音(五代,唐),近古音(宋元明清)~

《切韵》是隋时的韵书,已经没有了,只留有序言部分,中古一般会用《广韵》,近古一般是《中原音韵》,这些都是韵书~

对于上古,中古音我们一般用的拟音,比如王力先生,潘悟云先生,郑张尚芳先生都有一套自己的拟音~

王力先生在《汉语音韵学》上说「音韵学是千古绝学」,如果列举古音,我觉得不好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