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上也有把网路作家们的作品称为经典,那他们的作品是否真的能成为金庸作品那样的经典吗?

ps:相信每一名用心写作的写手,写出来的小说都不是一文不值。


这个问题又在给我们网文招黑了啊……

我这么说吧,不管网文存在不存在,但是今后,金庸古龙梁羽生,这样的通俗文学大师,能写出这样水准作品的作家,或许还会有,但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我的意思是,作品能如金古梁这样拥有国民级影响力的现象。

短期内,不会再出现了。

因为,时代改变了。

不会再有那么多国人,有那么多闲暇时间,抱著几本小说,一啃啃一下午,一啃啃好几天了。

哪怕是学生党(事实证明,很多武侠小说的读者,阅读时间高峰,都是在学生时代),可如今的学生党,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也和几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学习的压力和负重,是几十年前的学生无法比的。而闲暇的那么一丁点时间,可以选择的娱乐选项之多,也不是几十年前的人能比的。

一句话: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太快,太快了!时间也太紧凑,太紧凑,太紧凑了。

不会z再有那么一个时代的人,都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用在阅读上了。

所以,不会再出现金庸,古龙,梁羽生这样的通俗文学大师。

我不是说不会出现这样的人,十几亿国人,无数文学青年,能写出好东西的人,一定有,但是,已经没有这样的人,生存的土壤,和市场空间了。

我希望以后不要强行制造这种对立了。

并不是网文的出现,挤压了其他文学的生存空间。

并不是这样。

而是生活的节奏变化,时代的变迁,挤压了其他文学的生存空间。

十几年前,网文是在和网游,动漫,抢夺用户。

如今,网文的对手是抖音快手直播手游和各种剧。

唯独,从来,我是说,从来!网文从来没有抢夺过传统文学的市场。

并不是因为网文出现了,人们才不看传统文学了。

而是因为时代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变了,才渐渐没有时间静下来看传统文学了。

唐三也好,任何网文作者,都不可能成为金古梁。

因为不会再出现那种传统的通俗文学流行的时代了。

那个时代,已经被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彻底终结了。


(评论区有人问为什么我只写了唐三,因为最初被邀请的时候题目是这样的)

先说结论:未来或许有,目前还不行。

网友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把逻辑凌驾于事实之上,认为同一逻辑可以相通于不同的事物。但实际上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在性质、状态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它们往往是无法直接嵌套的。

打开历史版块和政治版块,无数脑残的问题扑面而来,包括但不限于「霍光也没有谋反为什么地位不如诸葛亮?」、「司马懿也足智多谋为什么被喷成狗?」、「为什么同样是议和,寇准是英雄,秦桧就是汉奸?」,这些问题都是犯了一模一样的错误。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的,比如知乎居然有一大堆拿薛之谦和周杰伦比较的问题。

我明白题主的逻辑,你是觉得当年金庸也不被主流文学界认可,也都被大众所喜爱,所以现在的顶尖网文作者以后也有机会变成未来金庸古龙的地位。我也很喜欢看唐家三少的书,十几年前他刚出《善良的死神》的时候我每天在被窝里感动地稀里哗啦的(虽然结局我觉得是烂尾)。但就算是我这种长期读者,根本不可能觉得他和金庸在一个量级。

网路文学也是文学,网路只是载体,我从不怀疑网文作家早晚会出大师,但要像金庸这样,至少要符合两个条件:1、著作水平经得起时间检验;2、著作引起了国民级的影响。

先说第二点,现在的网文看似热,好作品也不少,但真正国民级的几乎没有(《鬼吹灯》或许算),唐三之类的和金庸不具可比性。别的不说,金庸小说影视改编率有多高大家都清楚,《射雕英雄传》是1957年开始写的,1958年就有电影了。但唐家三少的作品呢?基本也就改编成游戏了吧(还都迅速过气),有影响力的影视剧至少目前一本都没有,在这方面甚至还不如《斗破》、《诛仙》以及抄袭的《三生》。等哪天某位网文作家的作品形成了类似《冰与火之歌》、《魔戒》、《哈利波特》这样的国民度,才有资格和金庸比较。

再说第一点,其实虽然时间检验有点漫长,但还是能看出端倪的。金庸的IP已经五六十年了,影响力依旧庞大,1961年出版的《倚天屠龙记》直到五十八年后的今天都在出新版电视剧。最近的《倚天屠龙记2019》虽然批评很多但影响很大,知乎的话题一个接一个。但唐家三少呢?十几年前的很多作品,今天已经过气了。但也有的网文作品过了几年反而更火的,就有机会被时间沉淀为经典。

最后补一点模式问题吧。早年金庸小说是先报纸连载,然后整改成书的形式,有答主说和今天的网文很像,但其实土壤环境、反馈程度上都差别很大。当过签约作者的就知道,今天的网文反馈机制不大友善,打赏推荐等机制非常容易让作者浮躁,被读者牵著走。而网路环境也不是特别好,早年的报纸读者虽然也会写信反馈,但大多是一些知识分子比较文雅,现在的网路环境可能会喷得作者丧失写作兴趣。所以现在如果想出一个金庸级别的不走出版社而走网文的作者,就算有这个水平,对性格和忍耐力本身也是巨大的考验,还要和网友「斗智斗勇」(见下访谈)。所以现在能出好作品的网文作家,我个人是非常极其钦佩的。

再说一遍,我不否认可能会出现流传千古的网文大师,但至少现在的,还没够上。


很多人认为,文章写得长,是水平。写得很长,是高水平。

大错特错,真正的高水平,就是要用尽量简短的文字去清楚明白的将自己的思想描述出来。

我们看到的名著小说,一般篇幅就比较长。不是因为写长就好,而是因为,在尽量简短准确的情况下,它依然有那么长。

网路小说,看的时候很爽,但这种爽是非常低级的爽,是快餐式的爽,它无法形成沉淀,因为看了就丢了。比如我们吸烟,每一根都觉得很爽,但如果让你回忆你一生中最爽的事情,肯定不是吸烟。我们可能觉得一个网路小说好看,但又说不清楚它哪里好,里面人物太多,场景太多,事情太多,连回忆都不知道应该回忆哪一部分。这样的小说,不是写得好,是写得不好。

不得不说,写网路小说的作者中,还是有很多货的,但网路小说这种机制限定了,它可以是一场盛宴,但不会有什么经典。举个例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信每一家都有很多嘴炮。要说价值,肯定都是有价值的,但如果让你挨个去看,你肯定不会喜欢,他们也不会成为经典。齐国有一个稷下学宫,其学术氛围是战国最好的,里面经常讨论,每一场讨论都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把这些讨论通过流水账记录下来,也不是经典。我们再看看那些经典,哪一个不是短短几句话就说明问题的?

现在的网路小说,篇幅太大,废话太多;热点纷纷,缺少重点。而且,大部分小说,缺少思想,或者说作者因为知识不够,凝结其中的思想过于低级。如果这些作者功成名就之后能静下心来,好好归整一下,浓缩一下,提炼一下,再去考虑经典的问题吧。


网路文学与所谓传统文学的争端也算是由来已久了,而且似乎是什么人都可以参上一脚,结果就像现在这样乱糟糟犹如一场原始人的辩论大会,大家各自述说著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在倾述,却没人倾听,只好期待一个嗓门大的来结束这场闹剧。

我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闹剧呢?

因为这场争端本来就是一个乌龙事件,是个天大的笑话。

这场争端的核心问题,就是传统文学和网路文学孰优孰劣。然而,朋友们,什么是「传统文学」?什么又是「网路文学」?如果我说「传统文学」根本就是个伪概念,「网路文学」也并不存在呢?

「传统文学」为什么是个伪概念,「网路文学」又为什么不存在?

1.根本没有「传统文学」这一概念

至少在当下的语境之中,并没有这种东西——除非你把时间倒回1915年,彼时新文化运动正好兴起。与使用白话文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等等便是与当时的旧文学形式相对的「新文学」。

2.「传统文学」不「传统」

有人把「传统文学」放到了网路文学的对立面,那么姑且就将「传统文学」当成纸媒文学。纸媒文学的外延是相当广的,从诗歌到戏剧,到小说、散文,全都是文学。我们都知道鲍勃·迪伦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可见歌词也算是文学。咱们不说体裁,就说时间跨度,上起四千多年前给你原文你都看不懂的《吉尔伽美什》,下至20世纪后现代派,连其中的演变都不想想,直接一竿子全打到一起了,我都佩服创造出「传统文学」这个词的人了。如果照这么归类,现在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不传统」的文学了。

3.「新文学」不新

既然要确立「传统文学」这个概念,那就要确立一个与之相对的概念,这个概念要么是「非传统文学」,要么是「新文学」。在这么一场争端中,参与者们似乎都自然而然地将网路文学摆到了这个位置——然而很不幸,网路文学根本担当不起二者中的任何一个,更不用说后者已经被占用了。这不是说网路文学没有「新」的地方,而是说网路文学无法从所谓的「传统文学」中脱离而出,他们是单向包含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至今为止,网路文学所使用的手法、技巧,根本没有超出所谓的「传统文学」的范畴,甚至所谓「传统文学」中的许多技法,网路文学通常根本就没用出来。当然这不全是写手水平的问题,而是网路文学根本不能用这些技法。用了以后,谁看?网路文学本就是轻阅读,费点脑子都没人看,甚至因为更新的要求,只能水字数,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情恨不得变成一段话,连语言的简洁准确都做不到,更遑论技法了。加上网路小说发表方式的限制,你很难在网路小说中看到《黄金时代》这样非线性叙事的小说。

4.以载体为依据的分类方式可笑至极

如果仅仅从传播的载体上来分别,那么这场争端就更是天大的笑话了。如果村上春树在网路上发表了一部新作,你们会将这部新作算成网路文学吗?不,你依然会将它当做你们口中所谓的「传统文学」。如果《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新卷发表在网上,人们会将它算作网路文学吗?我看更有可能的是,所有人依然会将它算作轻小说。而《鬼吹灯》《盗墓笔记》《诛仙》即使以纸质书的形式出版,人们也依旧会认为它们是网路文学。可见人们认识中的网路文学并不以载体为标准。而且,如果有人以在网上发表一首诗歌,或者一部戏剧,恐怕都没人承认是网路文学,这对小说以外的体裁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如果文学能够以载体来分类,岂不是也应该有岩壁文学、石碑文学、青铜文学、竹简文学、羊皮卷文学、纸莎草纸文学?如此一来,倘若有人在内裤上写作,岂不是又要多个裤衩文学?可见,网路文学其实也是个伪概念。网路文学既不网路,又非文学。

5.网路文学到底是什么?

我们通常说的网路文学,在我们的认识里,实际上就是在起点等小说网站上,按照某种特定模式创作并发表的类型文学,是大众文学中的一种,以欲望叙事为主,以娱乐为目的,为读者提供欲望的宣泄口。它们有著特定的商业模式,特定的写作方式,特定的类型与题材,并且针对读者的口味与心理进行了强化,比以往的任何小说更注重取悦读者。由此可见,网路小说其实并不是什么怪胎,从古至今都有许多专门取悦读者的商业娱乐文字,并非什么稀罕物。

网路小说能否成为经典?

如果不改变如今网路小说的商业模式,很难。

何况,文学这东西,根本不是读者多就能成为经典的,文学艺术并不存在民主。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就拿网路文学如此稀薄的信息量来说,读一遍都要跳著读,读第二遍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了,这样的作品如何成为经典?你说要改变?你倒是说说怎么改变:

首先,写手要吃饭的,每天都要更新,如果不注水,除非他是天才,否则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其次,读网路小说是为了娱乐,本质上读网文就是一种轻阅读,如果信息量大了,如何能让读者不弃书?一本百万字的网路小说,读得快的话,有个两三天就看完了,即便是不看完结的小说,追连载,每天更新的两三章看完也不过数分钟的事,完全可以用碎片时间解决。如果给你来一本字数远远少得多的《喧哗与骚动》,你试试要多久能看完?

最后,网路小说自有其特殊情况,这种被读者高度绑架的作品注定失去更多种的可能性,连尝试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起码,你不可能像卡尔维诺、博尔赫斯那样自由地去探索。

综上,网路小说即使不排除未来出现经典的可能,也是相当困难。至于「传统文学」与「网路文学」之争,大家当笑话看即可。就让那些别有用心的搞事者在幕后跳脚去吧!


说了好多遍不会

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水平太差、写的烂

从古自今,认真看书的人就只是极少数人。之所以给人一种古代人文化水平更高的错觉,是因为文章都是认字的人写的呀,能流传下来的都是被时间这张大筛子筛选过的好吧,古人写的烂的文章也超级多,你没看到就说不存在这事不可取好吧。

古代认字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四,高的时候达到百分之十。古代蜡烛是高级消费品,油灯也不是谁都点得起的,天亮起来干活,太阳下山就休息。如果白天不干活而要看书的话,就要占用一个劳动力,全家人得干活养活这个人,所以读书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行为。是什么给了你们古人天天捧著小说看的错觉?

古人没有电视,但他们有戏剧;古人没有电台,但他们有说书;古人没有流行音乐、说唱rap,但他们有小曲儿、快板儿、数来宝;古人没有网路,但他们有天然的口口相传一段八卦、一段传说的好奇心。很多故事原本都只是传说,是某几个特别优秀的文学家整合起来写成了小说。是什么给了你们古人不懂得娱乐,只爱看书的错觉?

如果按识字率、读书普及率来算,现在才是整个人类历史之中读书的最高峰。也正因为是高峰,所以才产生了这么多写些不知所云的破文字,还自我感觉良好到能比肩大师的自大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