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也有把網路作家們的作品稱為經典,那他們的作品是否真的能成為金庸作品那樣的經典嗎?

ps:相信每一名用心寫作的寫手,寫出來的小說都不是一文不值。


這個問題又在給我們網文招黑了啊……

我這麼說吧,不管網文存在不存在,但是今後,金庸古龍梁羽生,這樣的通俗文學大師,能寫出這樣水準作品的作家,或許還會有,但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師,我的意思是,作品能如金古梁這樣擁有國民級影響力的現象。

短期內,不會再出現了。

因為,時代改變了。

不會再有那麼多國人,有那麼多閑暇時間,抱著幾本小說,一啃啃一下午,一啃啃好幾天了。

哪怕是學生黨(事實證明,很多武俠小說的讀者,閱讀時間高峯,都是在學生時代),可如今的學生黨,生活狀態和生活節奏,也和幾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學習的壓力和負重,是幾十年前的學生無法比的。而閑暇的那麼一丁點時間,可以選擇的娛樂選項之多,也不是幾十年前的人能比的。

一句話: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太快,太快了!時間也太緊湊,太緊湊,太緊湊了。

不會z再有那麼一個時代的人,都有那麼多閑暇的時間,用在閱讀上了。

所以,不會再出現金庸,古龍,梁羽生這樣的通俗文學大師。

我不是說不會出現這樣的人,十幾億國人,無數文學青年,能寫出好東西的人,一定有,但是,已經沒有這樣的人,生存的土壤,和市場空間了。

我希望以後不要強行製造這種對立了。

並不是網文的出現,擠壓了其他文學的生存空間。

並不是這樣。

而是生活的節奏變化,時代的變遷,擠壓了其他文學的生存空間。

十幾年前,網文是在和網遊,動漫,搶奪用戶。

如今,網文的對手是抖音快手直播手遊和各種劇。

唯獨,從來,我是說,從來!網文從來沒有搶奪過傳統文學的市場。

並不是因為網文出現了,人們纔不看傳統文學了。

而是因為時代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變了,才漸漸沒有時間靜下來看傳統文學了。

唐三也好,任何網文作者,都不可能成為金古梁。

因為不會再出現那種傳統的通俗文學流行的時代了。

那個時代,已經被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徹底終結了。


(評論區有人問為什麼我只寫了唐三,因為最初被邀請的時候題目是這樣的)

先說結論:未來或許有,目前還不行。

網友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把邏輯凌駕於事實之上,認為同一邏輯可以相通於不同的事物。但實際上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在性質、狀態等方面的千差萬別,它們往往是無法直接嵌套的。

打開歷史版塊和政治版塊,無數腦殘的問題撲面而來,包括但不限於「霍光也沒有謀反為什麼地位不如諸葛亮?」、「司馬懿也足智多謀為什麼被噴成狗?」、「為什麼同樣是議和,寇準是英雄,秦檜就是漢奸?」,這些問題都是犯了一模一樣的錯誤。其他領域也有類似的,比如知乎居然有一大堆拿薛之謙和周杰倫比較的問題。

我明白題主的邏輯,你是覺得當年金庸也不被主流文學界認可,也都被大眾所喜愛,所以現在的頂尖網文作者以後也有機會變成未來金庸古龍的地位。我也很喜歡看唐家三少的書,十幾年前他剛出《善良的死神》的時候我每天在被窩裡感動地稀里嘩啦的(雖然結局我覺得是爛尾)。但就算是我這種長期讀者,根本不可能覺得他和金庸在一個量級。

網路文學也是文學,網路只是載體,我從不懷疑網文作家早晚會出大師,但要像金庸這樣,至少要符合兩個條件:1、著作水平經得起時間檢驗;2、著作引起了國民級的影響。

先說第二點,現在的網文看似熱,好作品也不少,但真正國民級的幾乎沒有(《鬼吹燈》或許算),唐三之類的和金庸不具可比性。別的不說,金庸小說影視改編率有多高大家都清楚,《射鵰英雄傳》是1957年開始寫的,1958年就有電影了。但唐家三少的作品呢?基本也就改編成遊戲了吧(還都迅速過氣),有影響力的影視劇至少目前一本都沒有,在這方面甚至還不如《鬥破》、《誅仙》以及抄襲的《三生》。等哪天某位網文作家的作品形成了類似《冰與火之歌》、《魔戒》、《哈利波特》這樣的國民度,纔有資格和金庸比較。

再說第一點,其實雖然時間檢驗有點漫長,但還是能看出端倪的。金庸的IP已經五六十年了,影響力依舊龐大,1961年出版的《倚天屠龍記》直到五十八年後的今天都在出新版電視劇。最近的《倚天屠龍記2019》雖然批評很多但影響很大,知乎的話題一個接一個。但唐家三少呢?十幾年前的很多作品,今天已經過氣了。但也有的網文作品過了幾年反而更火的,就有機會被時間沉澱為經典。

最後補一點模式問題吧。早年金庸小說是先報紙連載,然後整改成書的形式,有答主說和今天的網文很像,但其實土壤環境、反饋程度上都差別很大。當過簽約作者的就知道,今天的網文反饋機制不大友善,打賞推薦等機制非常容易讓作者浮躁,被讀者牽著走。而網路環境也不是特別好,早年的報紙讀者雖然也會寫信反饋,但大多是一些知識分子比較文雅,現在的網路環境可能會噴得作者喪失寫作興趣。所以現在如果想出一個金庸級別的不走出版社而走網文的作者,就算有這個水平,對性格和忍耐力本身也是巨大的考驗,還要和網友「鬥智鬥勇」(見下訪談)。所以現在能出好作品的網文作家,我個人是非常極其欽佩的。

再說一遍,我不否認可能會出現流傳千古的網文大師,但至少現在的,還沒夠上。


很多人認為,文章寫得長,是水平。寫得很長,是高水平。

大錯特錯,真正的高水平,就是要用盡量簡短的文字去清楚明白的將自己的思想描述出來。

我們看到的名著小說,一般篇幅就比較長。不是因為寫長就好,而是因為,在盡量簡短準確的情況下,它依然有那麼長。

網路小說,看的時候很爽,但這種爽是非常低級的爽,是快餐式的爽,它無法形成沉澱,因為看了就丟了。比如我們吸煙,每一根都覺得很爽,但如果讓你回憶你一生中最爽的事情,肯定不是吸煙。我們可能覺得一個網路小說好看,但又說不清楚它哪裡好,裡麪人物太多,場景太多,事情太多,連回憶都不知道應該回憶哪一部分。這樣的小說,不是寫得好,是寫得不好。

不得不說,寫網路小說的作者中,還是有很多貨的,但網路小說這種機制限定了,它可以是一場盛宴,但不會有什麼經典。舉個例子,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相信每一家都有很多嘴炮。要說價值,肯定都是有價值的,但如果讓你挨個去看,你肯定不會喜歡,他們也不會成為經典。齊國有一個稷下學宮,其學術氛圍是戰國最好的,裡面經常討論,每一場討論都是有價值的,但如果把這些討論通過流水賬記錄下來,也不是經典。我們再看看那些經典,哪一個不是短短几句話就說明問題的?

現在的網路小說,篇幅太大,廢話太多;熱點紛紛,缺少重點。而且,大部分小說,缺少思想,或者說作者因為知識不夠,凝結其中的思想過於低級。如果這些作者功成名就之後能靜下心來,好好歸整一下,濃縮一下,提煉一下,再去考慮經典的問題吧。


網路文學與所謂傳統文學的爭端也算是由來已久了,而且似乎是什麼人都可以參上一腳,結果就像現在這樣亂糟糟猶如一場原始人的辯論大會,大家各自述說著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在傾述,卻沒人傾聽,只好期待一個嗓門大的來結束這場鬧劇。

我為什麼說這是一場鬧劇呢?

因為這場爭端本來就是一個烏龍事件,是個天大的笑話。

這場爭端的核心問題,就是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孰優孰劣。然而,朋友們,什麼是「傳統文學」?什麼又是「網路文學」?如果我說「傳統文學」根本就是個偽概念,「網路文學」也並不存在呢?

「傳統文學」為什麼是個偽概念,「網路文學」又為什麼不存在?

1.根本沒有「傳統文學」這一概念

至少在當下的語境之中,並沒有這種東西——除非你把時間倒回1915年,彼時新文化運動正好興起。與使用白話文創作的詩歌、小說、戲劇等等便是與當時的舊文學形式相對的「新文學」。

2.「傳統文學」不「傳統」

有人把「傳統文學」放到了網路文學的對立面,那麼姑且就將「傳統文學」當成紙媒文學。紙媒文學的外延是相當廣的,從詩歌到戲劇,到小說、散文,全都是文學。我們都知道鮑勃·迪倫獲得了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可見歌詞也算是文學。咱們不說體裁,就說時間跨度,上起四千多年前給你原文你都看不懂的《吉爾伽美什》,下至20世紀後現代派,連其中的演變都不想想,直接一竿子全打到一起了,我都佩服創造出「傳統文學」這個詞的人了。如果照這麼歸類,現在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不傳統」的文學了。

3.「新文學」不新

既然要確立「傳統文學」這個概念,那就要確立一個與之相對的概念,這個概念要麼是「非傳統文學」,要麼是「新文學」。在這麼一場爭端中,參與者們似乎都自然而然地將網路文學擺到了這個位置——然而很不幸,網路文學根本擔當不起二者中的任何一個,更不用說後者已經被佔用了。這不是說網路文學沒有「新」的地方,而是說網路文學無法從所謂的「傳統文學」中脫離而出,他們是單向包含的關係,而不是對立的關係。至今為止,網路文學所使用的手法、技巧,根本沒有超出所謂的「傳統文學」的範疇,甚至所謂「傳統文學」中的許多技法,網路文學通常根本就沒用出來。當然這不全是寫手水平的問題,而是網路文學根本不能用這些技法。用了以後,誰看?網路文學本就是輕閱讀,費點腦子都沒人看,甚至因為更新的要求,只能水字數,一句話就能說完的事情恨不得變成一段話,連語言的簡潔準確都做不到,更遑論技法了。加上網路小說發表方式的限制,你很難在網路小說中看到《黃金時代》這樣非線性敘事的小說。

4.以載體為依據的分類方式可笑至極

如果僅僅從傳播的載體上來分別,那麼這場爭端就更是天大的笑話了。如果村上春樹在網路上發表了一部新作,你們會將這部新作算成網路文學嗎?不,你依然會將它當做你們口中所謂的「傳統文學」。如果《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新捲髮表在網上,人們會將它算作網路文學嗎?我看更有可能的是,所有人依然會將它算作輕小說。而《鬼吹燈》《盜墓筆記》《誅仙》即使以紙質書的形式出版,人們也依舊會認為它們是網路文學。可見人們認識中的網路文學並不以載體為標準。而且,如果有人以在網上發表一首詩歌,或者一部戲劇,恐怕都沒人承認是網路文學,這對小說以外的體裁來說是極不公平的。舉個極端點的例子,如果文學能夠以載體來分類,豈不是也應該有巖壁文學、石碑文學、青銅文學、竹簡文學、羊皮卷文學、紙莎草紙文學?如此一來,倘若有人在內褲上寫作,豈不是又要多個褲衩文學?可見,網路文學其實也是個偽概念。網路文學既不網路,又非文學。

5.網路文學到底是什麼?

我們通常說的網路文學,在我們的認識裏,實際上就是在起點等小說網站上,按照某種特定模式創作並發表的類型文學,是大眾文學中的一種,以慾望敘事為主,以娛樂為目的,為讀者提供慾望的宣洩口。它們有著特定的商業模式,特定的寫作方式,特定的類型與題材,並且針對讀者的口味與心理進行了強化,比以往的任何小說更注重取悅讀者。由此可見,網路小說其實並不是什麼怪胎,從古至今都有許多專門取悅讀者的商業娛樂文字,並非什麼稀罕物。

網路小說能否成為經典?

如果不改變如今網路小說的商業模式,很難。

何況,文學這東西,根本不是讀者多就能成為經典的,文學藝術並不存在民主。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說過,「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就拿網路文學如此稀薄的信息量來說,讀一遍都要跳著讀,讀第二遍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了,這樣的作品如何成為經典?你說要改變?你倒是說說怎麼改變:

首先,寫手要喫飯的,每天都要更新,如果不注水,除非他是天才,否則根本無法完成任務;

其次,讀網路小說是為了娛樂,本質上讀網文就是一種輕閱讀,如果信息量大了,如何能讓讀者不棄書?一本百萬字的網路小說,讀得快的話,有個兩三天就看完了,即便是不看完結的小說,追連載,每天更新的兩三章看完也不過數分鐘的事,完全可以用碎片時間解決。如果給你來一本字數遠遠少得多的《喧嘩與騷動》,你試試要多久能看完?

最後,網路小說自有其特殊情況,這種被讀者高度綁架的作品註定失去更多種的可能性,連嘗試都被扼殺在搖籃裏了,起碼,你不可能像卡爾維諾、博爾赫斯那樣自由地去探索。

綜上,網路小說即使不排除未來出現經典的可能,也是相當困難。至於「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之爭,大家當笑話看即可。就讓那些別有用心的搞事者在幕後跳腳去吧!


說了好多遍不會

有些人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水平太差、寫的爛

從古自今,認真看書的人就只是極少數人。之所以給人一種古代人文化水平更高的錯覺,是因為文章都是認字的人寫的呀,能流傳下來的都是被時間這張大篩子篩選過的好吧,古人寫的爛的文章也超級多,你沒看到就說不存在這事不可取好吧。

古代認字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四,高的時候達到百分之十。古代蠟燭是高級消費品,油燈也不是誰都點得起的,天亮起來幹活,太陽下山就休息。如果白天不幹活而要看書的話,就要佔用一個勞動力,全家人得幹活養活這個人,所以讀書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是什麼給了你們古人天天捧著小說看的錯覺?

古人沒有電視,但他們有戲劇;古人沒有電臺,但他們有說書;古人沒有流行音樂、說唱rap,但他們有小曲兒、快板兒、數來寶;古人沒有網路,但他們有天然的口口相傳一段八卦、一段傳說的好奇心。很多故事原本都只是傳說,是某幾個特別優秀的文學家整合起來寫成了小說。是什麼給了你們古人不懂得娛樂,只愛看書的錯覺?

如果按識字率、讀書普及率來算,現在纔是整個人類歷史之中讀書的最高峯。也正因為是高峯,所以才產生了這麼多寫些不知所云的破文字,還自我感覺良好到能比肩大師的自大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