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疏影月黄昏

来,送你一个不是文言的翻译版本。顺便」湖广、四川、贵州各土司兵生长悬崖峻坂之间,利臂轻足,性悍嗜杀与虏相埒。且素有藤盔、毒弩等器械,足为御虏长技」,山中闻见录也讲枪弩毙敌数千。

满文老档描述的3营步兵却是不带弓弩只带长矛腰刀,那么,这么明显的不同武器配置的军队,为什么硬要生搬硬套理解为2营以钩镰枪+盾+加弓弩配置(注,白杆兵按石柱厅志描写实际是枪盾兵)的石柱酉阳土司兵+车营火器兵?难道戚金号称精通戚继光兵法临阵把火炮鸟铳都当烧火棍用了?难道土司们都是打鸡血临阵把弓弩吃了?

我特别纳闷,满文老档这段把那3营是哪三营都写的清清楚楚,一波又一波的还在我评论区瞎搅和。「」有辽东之兵:武靖营之兵、虎皮驿之兵、威宁营之兵,及三总兵官之骑兵三万来援,」 3个辽军营多清楚,袁粉们真特么逗

@阿唐

想起来这位早已被我拉黑了。下面这个文就是专门讽刺他的。

李梦阳:明军的大召唤术,大凌河长山之战迷一般的兵力?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但是我偶然看到这个提问,就看到这位大袁粉又在秀。

我以前说我特反感袁粉,原因即是他们站在粉他家爱豆立场上,可以随他们心意胡乱解读拼接史料。这里这位阿唐又为我们展示了一次什么叫做拼接史料,自由心证。我都懒得用别的史料了,就拿《满文老档》来说事吧

下图采自对方文章,注意我标了1,2,3段。这3段其实是满文老档同一段落里互不相接的3句话。

满文老档原文如下:

「忽又来报:「河以南辽东方向见有兵。」汗往观之,见浑河以北一里外,有步兵二万,分立二营,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右翼四旗捕捞抵彼,不待绵甲,红巴牙喇兵至来即进击。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此后,击败其兵,自陆路追杀至河中,尽全歼之。时河南五里外,见一营步兵,有一万人,掘壕布置枪炮盾车以待。我兵将往战、有辽东之兵、武靖营之兵、虎皮驿之兵、威宁营之兵,及三总兵官之骑兵三万来援,于白塔铺前安营,先遣兵三百来战。明张、朱二总兵官率兵放炮遥蹑我先遣之二百名巴牙喇兵,待至左翼四旗大军营地,左翼四旗兵即行反击,败明三万兵,追击四十里,杀其三千,然后收兵攻其后营步兵,尽歼之。明三营步兵未携弓箭,俱执丈五长枪及锋大刀,身著盔甲,外披帛被,头戴棉盔,其厚如许,刀枪不入,然我兵冲入尽杀之。

说重点,袁粉第1,2段的内容为描述白杆兵,但是第3段其实是在讲见死不救围观的关宁军的前身辽军被清军「然我兵冲入尽杀之「,并不是白杆兵,这位袁粉却拼接给了白杆兵,这锅真不是这么扣的~~~~~

浑河之战白杆兵的表现按满文老档很好还原,满洲八旗精锐红巴牙喇骑兵没有携带盾车即向列阵浑河北岸的白杆兵阵冲击,。白杆兵背河列尖锥长矛阵。白杆兵其人数虽少,却毫不畏惧清军的优势兵力,坚守战阵,直接抵挡住了红巴牙喇骑兵冲击,并且八旗的「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

也要注意,满文老档原文并没有感慨过我标了数字4的袁粉所谓的「没有远程武器的白杆兵,居然战斗力这么强」,这句纯属他自己脑补。 而且白杆兵虽以长兵为主,但其实也是带弓弩的。

当然,后面袁粉就把人家战绩改为一名游击了。

说明一下,参将职位高于游击,整本《满文老档》承认的最高级别将领损失就是浑河之战对战白杆兵这一次。对比一下,袁崇焕那个宁远大捷《满文老档》里也只承认了2个游击损失。

而这位袁粉心心念念的广渠门之战嘛,啧,啧,《满文老档》中连一个兵的损失都没提。白杆兵还获了一句「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而广渠门这里对关宁军的评价都啥都没有。

「贝勒莽古尔泰,分兵为三队,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济格及墨尔根戴青、台吉豪格率兵前进追杀,时明伏兵四起,前进之四贝勒兵,即行友击追杀。贝勒莽古尔泰、额尔克楚虎尔及随行军士、屡败明溃卒来犯。巴克什乌讷格、额驸苏纳,率蒙古兵击败另外三队兵。」

因此,单从敌人的评价和感受看,浑河之战,白杆兵对八旗造成的杀伤和心理震撼程度远超过广渠门之战的关宁军。一向对清军战绩吹嘘的天花乱坠的《满文老档》都不得不承认白杆兵是「精锐」。

按明朝这边记载,白杆兵抵御了3次八旗的冲击,击杀八旗二三千人,在第四次冲击时,白杆兵精疲力尽才全军覆没。

袁粉啊,长点心。真特么low


历史上有没有关宁铁骑还两说。所谓的关宁铁骑,不过是辽东地区半独立军阀养的私兵。维护的也是辽东地区军头的利益。拿了全国大半的粮饷,打的仗一塌糊涂,野战野猪皮没赢过,伸手要钱是一把好手。

遇到野猪皮撤退转进其疾如风,野战迂回包抄其徐如林。烧杀劫夺百姓侵略如火,友军有难坐视不动如山。这段话送给关宁军最合适不过了。

投了满清之后,屠刀一转,对汉民烧杀抢掠,从北京打到云南。实在是百战之兵的典范。就这样来看,关宁铁骑比白杆兵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躲开,让专业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鉴于正反两方都用到了满文老档,那么你们把满文老档翻开

第71册

这里记载的是天命十一年的历史。

从之前的记载就可以发现,努尔哈赤勤于政务,往往天命X年 正月开始就处理国家事务,几乎日日不停,满文老档对此的记载也几乎是以天为单位。

而71层的天命十一年,则是从三月开始记录

开头记录的一篇叫刘学成的奏折里面是这么写的:谋事者人,成事者天矣……今已二日为何示得宁远?非辽东、沈扬之人较宁远寡而弱,枪炮较宁远少而钝也。乃汗自取广宁以来马步之兵,三年未战,主将怠惰,兵无战心也兼之,车梯藤牌朽壤,器械无锋及汗视宁远甚易帮天将苦于汗也。……我无以相报,仅以所虑之四事奏陈……即留守城兵而前往,则善矣。此其回也。」奏入,汗嘉之。

也就是说,这篇奏折说了三点,第一是安慰努尔哈赤,打宁远失败是天要你失败,不是你的错。第二是,天要考验你。第三是我认为要如何打宁远征服明朝。

努尔哈赤很开心,嘉奖了他(奏入,汗嘉之。

看见了吧。宁远大战,让努尔哈赤伤心的两个月没有做事,整整两个月满文老档无事可记。朝臣一看不是事,于是刘学成上奏,像哄孩子一样哄了努尔哈赤一番,努尔哈赤这才高兴起来。

纵观其他兵种和后金交战,可曾让努尔哈赤如此伤心?谁强谁弱不言自明。

这件事情后,满文老档又断了两个月,看来努尔哈赤心情还是没好起来。

到了五月,给他平复心情的人就来了,谁呢,毛文龙。

五月,毛文龙来偷袭鞍山,

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五月初五日,毛文龙派兵偷袭鞍山驿,被后金城守巴布泰击败,后金称:「杀其兵千余,擒游击李良美。」(《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

努尔哈赤心情终于好了,给毛文龙一封劝降信,这封信中自比 汉高祖、忽必烈,要求毛文龙来归降:韩信弃霸王而归汉高祖,刘整弃宋国而发蒙古忽必烈汗,此皆观天时择主而事,且留芳名于后世。谁人曾谓彼等为恶?……尔若诚能向我,时待尔优于彼等

不管怎么说,努尔哈赤心情好了。

六月正式开始干活

丙寅年六月初六日,与科尔沁奥巴台吉结盟,杀白马祭天,杀黑牛祭地,誓告天地。


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而翼明驻近畿。明年筑大凌河城。翼明以万人护筑,城成,命撤兵还镇。。。。这时白杆兵离开了,就是大凌河守卫战了,啥结果不用我说了。

欲择天下之劲兵而抽调之以臣所闻则有四川之白杆兵湖广之辰兵与臣乡之毛兵此皆勇猛过人而不以生死为念者倘团练得法一可当百置之宁锦间使为前矛而复以大炮助其威以辽兵随其后(大凌河救援战)。。。然后辽兵逃了。。。。

没白杆兵,关宁汉奸军敢筑城么?白杆兵一走,八旗兵就来收割菜鸡了

关宁汉奸军有脸和白杆兵比?


白杆兵,就是四川石砫土司部队,以用白木为材料的长兵器得名,最著名的一战,是辽东浑河之战;

关宁军,就是(山海)关宁(远)两镇的明军,是袁崇焕编练的骑兵为主力的边军,其著名战斗无数,是明朝最核心的战力。

以对后金战绩来比较

白杆军vs后金,只有浑河之战,此战《明史》,《满文老档》中都有记载,

《明史~卷271~童仲揆~周敦吉~陈策》

明史~卷二百七十一?

www.guoxue.com

(天启元年)

而大清兵已逼沈阳。两人(注:指董仲揆、陈策)驰救,次浑河……已,闻沈阳陷,诸将皆愤曰:「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周)敦吉固请与石砫都司秦邦屏先渡河,营桥北,仲揆、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名世统浙兵三千营桥南。邦屏结阵未就,大清兵来攻,却复前者三,诸军遂败。敦吉、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死。他将走入浙兵营,被围数匝。

记述很简单,白杆兵(石砫土司兵)奉命与戚家军(浙兵)等部队一起救援沈阳,然而半路就听到沈阳陷落的消息,但是两军依旧士气高昂,一路赶到浑河,两军分开,白杆兵先过河,然后突然遭遇后金主力,坚决抵抗,三次击退后金,然而最终不免被击败被全歼的命运。

《满文老档》

1_《满文老档》1?

www.fs7000.com图标

第十九册 天命六年(注:天启元年)三月

见浑河以北一里外,有步兵二万,分立二营,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右翼四旗捕捞抵彼,不待绵甲,红巴牙喇兵至来即进击。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此后,击败其兵,自陆路追杀至河中,尽全歼之……明三营步兵未携弓箭,俱执丈五长枪及?锋大刀,身著盔甲,外披帛被,头戴棉盔,其厚如许,刀枪不入,然我兵冲入尽杀之。

后金攻克沈阳后,发现有明军援军抵达浑河,已经在两岸扎营,于是派遣右翼四旗兵穿绵甲,推盾车进攻;

然而围攻的后金兵可能发现白杆兵布阵还没有完成,想乘机捡便宜,所以直接发动骑兵冲锋,结果被白杆兵痛打一通,因为,白杆兵是重甲+长杆冷兵器为主力,刚好克制骑兵的重步兵,

最后,至于怎么击败白杆兵的,《满文老档》没有详细记述,只是在后面感叹了一下,没有远程武器的白杆兵,居然战斗力这么强。

在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补遗》里,记载后金以大炮击败白杆兵:

李永芳得明军炮手,亲释其缚,人赏千金,即用以攻川兵,无不立碎者。

《山中闻见录》记载:

李永芳购炮手千金,以沈城大炮击川兵。

然而此事不见正史,所以不敢确信;

在《八旗通志》里,能查到的浑河之战的战绩,是一名游击,

八旗通志_第9部分_八旗通志?

www.guoxuedashi.com

席尔泰,满洲正白旗人……

赐名鲁克素,编佐领使统之积功晋十六大臣之列,授游撃世职,天命六年从大兵征沈阳,明总兵陈策统四川兵三万由黄山渡浑河来援,与我军鏖战不退,席尔泰随后军助战,大败之,追至浑河殁于阵

关宁军vs后金的战例就多了,以比较著名的广渠门之战为例,

此战《明史》,《满文老档》都有记载,

《明史~袁崇焕》

明史~卷二百五十九?

www.guoxue.com

崇焕惧,急引兵入护京师,营广渠门外。帝立召见,深加慰劳,咨以战守策,赐御馔及貂裘。崇焕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不许。

出与大军鏖战,互有杀伤。

记录虽然简单,然而细想却很震惊,袁崇焕率领的关宁军只是九千骑兵,却能与后金主力「鏖战」,后金承认「互有杀伤」,显然,关宁军不仅是反应迅速,紧急救援,还能以少敌多,不落下风。

《满文老档》

(天聪三年,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大军起行,汗营于北京城北土城关东隅,两翼兵沿东北隅立营……

汗队率右翼诸贝勒,领白旗◆军及蒙古兵前进……左翼贝勒莽古尔泰、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济格、墨尔根戴青、额尔克楚虎尔、台吉豪格率白旗◆军及蒙古兵前进。左翼诸贝勒所攻之兵,乃是宁远都堂袁焕、锦州总兵官祖大寿军。贝勒莽古尔泰,分兵为三队,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济格及墨尔根戴青、台吉豪格率兵前进追杀,时明伏兵四起,前进之四贝勒兵,即行友击追杀。贝勒莽古尔泰、额尔克楚虎尔及随行军士、屡败明溃卒来犯。巴克什乌讷格、额驸苏纳,率蒙古兵击败另外三队兵。

后金记载,分为两翼,右翼由皇太极率领,攻击满桂,左翼由莽古尔泰率领,攻关宁军,突破伏兵重围,并屡屡击败来犯的「溃兵」,

这,有点混乱,怎么有屡屡来犯的溃兵呢?显然,这里有隐笔。

在后面的章节里,有这样直白的文字,

天聪四年二月

初五日,汗与诸贝勒会审众兵同袁都堂兵交战于都城南关东门时,为袁击败一事。

明确说了,有部队在与广渠门的关宁军交战过程中,被击败,显然这才是真相,后金有胜有败,是一场鏖战。

实际上,关宁军是守方,后金是攻击方,不管后金怎么吹嘘自己战绩,关宁军顶住了攻击,这就是胜利。

查《八旗通志》,广渠门之战的战绩是,

台弼善,满洲正黄旗人……

天聪三年随大兵征明,北京与明经畧袁崇焕力战阵亡……恩赐骑都尉世职

没写具体官职,但是骑都尉的爵位不低,是正四品,可比较的洪承畴是轻车都尉正三品,

结论,同样是以少敌多,同样是面对后金一翼,浑河之战白杆兵战败,关宁军却能击退敌军,从战力上讲,关宁军略胜一筹。

后来发展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白杆兵在后来的明末混战中,虽然力战屡屡克敌,然而最终被明末的滚滚泥沙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关宁军却异军突起,将星无数,成为明军的绝对主力,其将领也迅速成长为明军中最耀眼的将星。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秦良玉》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

www.guoxue.com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泰昌时,征其兵援辽。良玉遣兄邦屏、弟民屏先以数千人往……天启元年,邦屏渡浑河战死,民屏突围出。兵部尚书张鹤鸣言:「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而奢崇明党樊龙反重庆,赍金帛结援。良玉斩其使,即发兵率民屏及邦屏子翼明、拱明溯流西上……驱抵成都,贼遂解围去……复重庆。(崇祯十三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于观音岩、三黄岭,遂从上马渡过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竹箘坪,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而《明史》单独为关宁军出身的三将,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立传,称之为明末良将,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www.guoxue.com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六~曹文诏~周遇吉~黄得功》

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至游击。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

……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周遇吉,锦州卫人。少有勇力,好射生。后入行伍,战辄先登,积功至京营游击……黄得功,号虎山,开原卫人……时辽事急,得功持刀杂行伍中,出斩首二级……由是隶经略为亲军,累功至游击。崇祯九年,迁副总兵,分管京卫管……赞曰:曹文诏等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三人者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故别著于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