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远扬是一方面,又是如何肯让王侯将相来门前相求出山的?


谢邀。

科举制产生以前,有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叫察举。什么意思呢,官员觉得你这人还不错,向朝廷举荐你,举荐你得有个名头啊,要么是你这人孝顺(孝廉),比如王.五娃.祥用体温融化冰面为母亲钓鱼,这多感人啊。要么是你这人优秀(茂才),怎么才能证明你优秀,当然是你爹优秀你就优秀啦,那怎么证明你爹优秀呢,你爹当官的话就优秀。比如袁谭就很优秀,因为他们家四世三公,所以刘备推荐他为茂才。

好了,这下知道在古代要声名远扬怎么办了吧。首先要搞个大新闻,要让大家知道你孝或者秀。但是这样不够,因为顶多让你在神奈川(划掉)县里有名……要想称霸全国,就得另想办法。

卧冰求鲤的王祥

以汉为例,有一伙子人号称名士,没事就喜欢吹牛品评人物,这么评论来评论去的,一不小心成为了大V,只要他们点赞的人物,无不名扬天下的,比如官二代曹操觉得自己名气不够大,就跑去找著名评论家许子将,要求他赞自己一下。许子将开始不同意,于是曹操不停在他耳边嗡嗡,点赞,点赞,点赞……,许子将烦的不行了,给了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开心了,哈哈哈的走了。

还有荆襄名士团,没事就商业互吹,见面就说我弟子/晚辈/朋友厉害啊,可比古之谁谁谁,遇事找他准没错,这一来二去,人多口杂的,名声不就出去了吗。

还有啊,做事要谨慎,取得外号要拉风,要知道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像卧龙啊、凤雏啊,麒麟啊,一听就高大上,出去别人介绍你也好说,你要叫个白地将军、要钱太守、盗桔者,好意思出去和人搭茬吗?

然后啊,辨别明主,你辅佐的人是绩优股,事业蒸蒸日上,你的名声自然水涨船高,你要跟著个什么韩馥、刘岱这样的,你的名字就只会出现在别人传记的某个角落。没找到明主怎么办,等!总有那么一个半个的会来找的,你看诸葛亮睡觉都等著一个。谢安出山前宅在家里,任凭桓温求著,求得都快没脾气了,才慢悠悠的去西府任职,这多涨声望。当然有时候也不能硬抗,遇著曹操这样的是吧,稍一威胁,司马懿乖乖认怂。

以上。


拿诸葛亮来说,他出山之前并不是不作为,比如交友,当他的朋友们纷纷出世展露才华,却又一致认为自己比不上诸葛亮,并且列出他某些独到见解的时候,他们的主公会怎么想?比如家世,诸葛亮虽然没有出山,可是仔细看看他两哥哥在哪?诸葛家可是遍布三国的哦。也许还有出游之类。这种才气横溢之人,只要与外界有交往,名气自然会透露出去。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不算历史问题吧,属于职场或者为人处世之类的问题。但是我只打算从历史方面回答一下(因为我是职场小白)(ノ=Д=)ノ┻━┻

1、诸葛亮家乡在现在的山东沂南县(琅琊郡阳都),祖上是名门,家族是官僚世家,因为曹操在徐州屠城才前往荆州避难的。诸葛亮父亲死的早,在亮亮九岁就死了,三兄弟由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是豫章郡太守(江西南昌),可是到岗不久就失业了,随后前往襄阳投奔老朋友刘表。诸葛玄死后,亮亮就和弟弟在隆中定居躬耕陇亩,这一待就待了12年。隆中的选址也是有讲究的,离襄阳不过20里 ,信息四通八达,文人雅士很多。当时刘表在荆州修了一处大学堂,诸葛亮就曾在里面读过书,典型的荆州学派。

2、其实诸葛可以说是在荆州声明远扬,但是说他天下声明远扬就有点夸张了。这里就要说一下亮亮如何在荆州经营他的关系网的。先说他的三位书友:徐庶、石韬、孟建,这些人虽然都是从北方来的,但都是荆州学士的翘楚,时间一长,关系或多或少都有些的。崔州平是崔烈之子,崔烈是东汉大臣,当过司徒,官至太尉,在荆州也有影响力。另外亮亮的妻子月英是黄承彦之女,黄承彦是蔡讽的女婿,蔡讽有个儿子叫蔡瑁,蔡瑁应该都懂了吧…而且黄承彦应该算是蔡瑁的姐夫。

3、演义里写刘备三顾茅庐是没毛病的,但至于是不是三次都带著关羽和张飞去、前两次去都没见到诸葛亮,那就有待商榷了。

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刘备的性格:①豪爽侠义的性情中人(鞭打督邮和法正) ②看人眼光很准,用人的方法高明(马谡和庞统)

刘备怎么说之前也是摸爬滚打大半个中国了,而且在遇到亮亮之前也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怎么说也算是个军阀了。站在刘备的角度,如果光听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就马上100%信任一个人,还交给他偌大的权利(并且这个人去找他前两次都不在,有耍大牌的嫌疑),那就是刘备社会经验还不够,完全不能符合刘备的风格嘛。

真正的情况是,在备备三顾茅庐之前,亮亮就去见了一次刘备,而且是在公众场合。刘备也是注意到了诸葛亮,于是等人都走完了就一个人在那编起了草绳。诸葛亮主动找到刘备分析荆州的形势和一些治理人民的方略,在分析完后得到了刘备的赞赏 。之后才有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

三顾茅庐里备备有可能是三次都见到了诸葛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咨」:商量,探讨。从两人的性格特点出发,三次都见到再请出山,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具体到底是什么,已无从考证。

4、亮亮到刘备军中担任的第一个职务其实不是调兵遣将的军师,甚至赤壁之战前关羽和张飞还对诸葛亮颇有不满。所以刘备派亮亮前往东吴沟通感情,赤壁之战结束后做了军师中郎将,相当于总税务官。而且之后其实大多数战役都是刘备在指挥的,诸葛亮基本是提供稳健后勤,到刘备去世才全部自己管的。所以亮亮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上去的,并非一来就人生巅峰。

成功并非偶然,做好准备,把握住机会,才能越走越好。

另外说一下,演义虽于正史有些许出入,但对于演义里的情节我一直抱著对80%情节的深信不疑。也正因为有了演义,才让我看到了如此可歌可泣的蜀汉历史,也才让我明白,我们的先辈有比我们更纯粹的理想和至死不渝的精神。


现代名校大学生没出过校门也有大公司去招聘。


家世背景,亲朋故旧满天下。


谢邀。

先来说诸葛亮。

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是何人呢?徐庶和司马徽。徐庶是诸葛亮好友,司马徽是名士,却非荆州本土士族。荆州本土士族有谁呢?庞德公,庞统的叔叔。

三人相比,庞德公才是在荆州有话语权的名士。

司马徽、徐庶和刘备包括诸葛亮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外来人。在刘表尚在、荆州本方势力不需要刘备这种外来人掌控的时候,庞德公是不可能与刘备有过多交往的,更不可能给他推荐本土或本族士人。直到刘备在荆州站稳,庞统才归于帐下。

三国演义里仿佛诸葛亮一上来就是高士,就是卧龙,可历史上,十七岁的诸葛亮在叔叔诸葛玄死后,不得不带著弟弟躬耕田亩的辛苦,就很少有人提及了。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大姐嫁与襄阳望族蒯祺,二姐嫁与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而他自己则娶了当地望族黄氏之女。

所以在荆州士人中站稳脚跟,诸葛亮靠的是什么?是联姻啊。不然凭什么给你一个外来人生存发展空间?

多少年以后,诸葛亮回忆起自己未出山的时候,描述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对躬耕的辛苦是记得很清楚的,正是刘备的信任让他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

再来说其他智囊。

有名的智囊,大概想了几个,比如张良,比如荀彧等,比如李泌。张良是贵族,光这个身份就碾压一众泥腿子了,但其实张良并没有拿自己的贵族身份如何,他是凭独到的眼光与智谋令刘邦折服。荀彧是汉末典型的士族,从小就有前辈名士给好的评语,没有汉末动荡也不愁没官做,人家本来已经举孝廉当上了守宫令了。去袁绍那里,袁绍也要以礼相待,在曹营更是稳居文臣首位。李泌是少年成名,从小就有神童美名,见到玄宗皇帝也对答如流,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总之,有名的智囊们,首先自己必定才华横溢,是金子才会发光,然后需要的是机遇。为什么乱世智囊显得更多呢?因为有机会显示才华啊,有事件给你显示预判能力啊,有战争给你制定谋略啊,没有这些,那你就必须得优秀得像李泌那样从小显现出超人的才华,不然谁能注意到呢?

时势造英雄,实际上时势也成就智囊。


有本事 + 有人举荐。

魏晋时期还没实行科举,用人主要采用举荐制。水镜先生当时属于荆州有名的士族。他推荐的人,刘备当然信得过。要不然呢?刘备关羽张飞见水镜先生之前就没听说过诸葛亮。曹操也不知道诸葛亮,后来向荀彧打听才知道。名声远扬应该是在士族或者读书人这个圈子里面吧。


你得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孔明其实是个富二代,甚至是富n代。诸葛家本来就是本地的世家大族,他从小跟随叔父诸葛玄,诸葛玄是什么人,豫章太守,放到现在,那就是省委书记兼军区总司令。他的老丈人黄承彦是名门望族,靠著这些,诸葛亮才有书读,能后洞悉天下大势,获得信息上的优势,有了这些,眼界宽了才能有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人才不是天生的,他跟那些玄幻小说修炼一样,是需要投入海量资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家室,诸葛亮也就是个普通人。

换到现在,如果诸葛亮就投胎到一个普通家庭,那么不好意思,也就那样了。如果他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父亲是地方首富,母亲是委员代表。叔叔是省委书记,伯伯是军区总参。没事就能去省长家串门,还取了一个实业企业家的女儿当老婆,你说他是如何出名的。


这其实就是自我营销的技巧,要想声名远扬而且王侯将相络绎上门,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自己一定要有真本事。这个是基础,不再多说。

二、家庭以及周围环境加成。其实很长的历史时间上,贵族统治或者精英统治是常态,又或者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两汉魏晋南北朝,察举制、九品中正盛行,但是本质逃不出家族垄断,王谢也好,风评也好,白丁出身的真的是凤毛麟角,诸葛这样的本身就是官二代,虽然没落了,但是周围结交的都是社会名流,就算隐居在南阳,但是有黄家、庞家这样关系不错的家族支持,其他博陵、颍川的名流都是好朋友,肯定会宣传出去,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你有没有知名度。

三、商业互吹。其实类似春秋战国、三国等等乱世,已经出仕的人物举荐好友或者人才是常见的,一方面是你的情分摆在那里,能落个引荐之功,一方面是自己的利益使然,互相提携巩固利益很正常,而且为了自身集团发展拉拢队友是必须的,比如周瑜推荐了二张,徐庶推荐孔明,然后为了体现对方的能力,肯定要吹嘘一番,当然这个能力是必须要有的(第一条我就列明了),像什么烛火和太阳的对比啦,什么经天纬地之才啦,都是差不多的,这样一说就吸引老板来主动招聘了。

四、故作姿态。就和谈恋爱什么的一样,一下子就答应的或者主动送上门的舔狗往往不被重视,当备胎的滋味很难受的,有个成语叫做终南捷径,虽然是唐朝的事情,但是历朝历代都有人用这个手段,诸葛亮的三顾茅庐也是,我是人才,我有名声,而且我的朋友圈都在吹捧我,整个荆州的精英圈子都在和我交朋友,可是我就是不热衷于功名,我就是躲著你,给你神秘感,老板觉得我这样一颗埋藏著的珍珠万一被人撬走了可惜,自然上门来找我。另一方面老板也在故作姿态,他要表现出自己的求贤如渴,战国时候的黄金台就是这个例子,只有放低姿态,人才才会被吸引过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