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先亮观点: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可能属于弱有效市场,不如美国市场有效,但是其有效程度在不断上升。

下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效,要看的关键就是:证券的价格是否能够正确反映所有的信息。如果一支股票的价格,每时每刻都正确反映了所有关于该股票的各种利空和利多信息,那么该价格就是有效的。无论投资者买还是卖这支股票,都是基于一个公平的价格进行交易。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有效市场。

如何判断证券价格是否反映所有的信息?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

1)公司治理环境如何?有没有内幕交易?有没有人,有多少人从不法交易中获得超额回报?

2)有没有人,有多少人能够战胜市场,从证券的价格偏差(misprice)中获利?

3)市场流动性如何?越是有效的市场,相对来说流动性越高。

4)交易成本的高低?越是有效的市场,相对来说交易成本越低。

有效市场的核心,在于信息对称,公开透明。信息不对称越严重的市场,其有效程度就越低,反之亦然。

那么如何从实证上去检验呢?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基金经理的业绩回报。这是因为,基金经理的职业,就是投资(比如炒股)。这个群体,可以代表一个市场中职业玩家的水平和收益。大致来讲,越是有效的市场,基金经理越难以战胜市场,难以获得超额收益。

下面,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研究结论。

1 Su, Roger, Ying Zhao, Ronghua Yi, and Amitabh Dutta, 2012, Persistence in mutual fund returns: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 3, 88–94.

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中,作者统计了2002-2009年42个公募基金的业绩回报。作者发现,在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基金战胜或者不如基准(沪深300指数),但是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基金的回报有持续性。

如上图所示,在有些年份,有超过一半的基金战胜市场(上图红色);而在另外一些年份,则有超过一半的基金表现不如市场(上图蓝色)。总体上来看,基金的表现似乎比较随机,没有一个稳定清晰的规律,也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基金能够持续的战胜市场。

2 Yeguang Chi,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tively Managed Stock Mutual Funds,2013

在这篇学术论文中,作者统计了1998-2012年总共342个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历史回报。这些基金的历史至少需要达到15个月。

这篇论文作者得出了几个非常有趣的结论,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1)作者发现,在样本期内的公募基金回报显著高于市场基准。整个基金样本在14年内大约创造了每年5%左右的超额回报。这些超额回报主要来自于公募基金经理挑选股票的能力(Stock picking skill)。

2)中国的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公募基金取得的超额回报中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和掌握内部信息的关键人员(比如上市公司高管和最大股东)进行同步的股票操作。

3)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显著高于散户投资者。基金经理们在和股票散户的博弈中占有明显优势。

4)机构在A股公司中占股比例越高,公募基金的投资回报越差。随著机构在股市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要想获得超额回报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3 Dawei Chen, Christopher Gan, Baiding Hu, An Empirical Study of Mutual Funds Performance in China, 2012

该论文的作者统计了2004-2010年间149个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历史业绩。

研究发现,大约73%的基金的业绩回报战胜市场基准。平均来讲,所有基金产生的超额回报为每月0.48%,即每年5.76%左右。

同时该研究显示,中国公募基金经理创造的超额回报几乎全都来自于挑选股票的技能(Stock picking skill),而非择时(Market timing skill)。没有证据表明公墓基金经理有能力通过择时来创造阿尔法。

4 Halil Kiymaz,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utual fu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V 10, No. 4, 2015

该论文的作者统计了2000年-2013年间1037只公募基金的历史业绩。研究显示,该样本期内的公募基金能够为他们的投资者创造正的阿尔法。超额回报在激进型基金中最为明显,在QDII基金没有发现超额回报。

同时作者发现,中国的公募基金表现缺乏稳定性。每一年的基金业绩表现相差很大。这个发现意味著投资者如果靠基金过去的历史业绩来选择购买基金,那么接下来他们很可能会失望而归。

5 Wang Sul, Yu Tae, Chang Gyu,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utual Funds Performance, 2006

该论文作者统计了2002-2004年间65个公募基金的历史业绩。统计样本量包括48个封闭式基金和17个开放式基金。

研究显示,公募基金总体上产生正的阿尔法。这些正的超额回报主要来自于开放式基金。在封闭式基金中,大约有46%的基金的超额回报为负。基金经理们创造的超额回报主要来自于他们的挑选股票的能力,而非择时能力。

从年龄来看,中国股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市场。从市值规模来看,中国股市仅次于美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

从交易量来看,中国的散户的交易量大约占到了市场总交易量的80%左右,而机构和法人的交易量加起来只是占到剩下的20%。所以中国股市的特点就是,占有股份不多的小股东,以非常高的交易频率在股市里买进卖出。

这种特点导致我们的股市可能会有很多噪音(Noise),即脱离股票基本面的无意义波动。比如去年11月,在媒体报道特朗普逐渐取得大选领先时,川大智胜逆市大涨6%。2014年,文章出轨,伊利股份大跌4%。2013年,李天一被抓,ST天一跌停。2012年,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澳柯玛涨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这样的市场中,有信息,数据和知识优势的基金确实能够利用这些因素攫取超额回报。本文上面列出的这些证据表明,在过去15年,中国的公募基金经理总体上做到了战胜市场。

同时研究表明,这些超额回报主要来自于以下这些途径。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够更快的得到关于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并且在第一时间做出交易决策,那么就有可能领先一步获得更好的回报。

2017年01月,中国私募基金泽熙投资管理的创始人徐翔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同时并处罚金。据媒体报道,法院经审理查明,2010年至2015年,被告人徐翔单独或伙同被告人王巍、竺勇,先后与十三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合谋控制上市公司择机发布「高送转」方案、引入热点题材等利好消息;徐翔、王巍基于上述信息优势,使用基金产品及其控制的证券账户,在二级市场进行涉案公司股票的连续买卖,拉抬股价。徐翔组织实施了全部13起证券交易操纵行为,从中非法获得巨额利益。

这样的案件说明,内幕交易是能够获得超额回报的最稳妥策略。当然,从事非法内幕交易的风险也是巨大的,这样的基金经理早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基金经理提供的阿尔法主要来自于他们挑选股票的能力,而非择时能力。这一点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经常收到类似以下问题的投资者提问:我在基金定投时,是否应该在低点加仓买入,在高点减仓或者卖出?现在市场看上去很贵,我是不是该等一个月再进场?

择时,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有巨大的诱惑。但是研究显示,即使是以炒股为业的基金经理,也没有可靠的择时能力,更何况普通散户投资者?关于这个问题,本专栏历史文章《通过择时来买卖股票靠谱么?》(https://zhuanlan.zhihu.com/p/22714287)有更多详细的分析。

展望未来,主动型基金经理要想继续获得超过市场平均回报的超额回报,其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这其中有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随著证监会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想要通过非法内幕信息来获取交易回报将变得越来越难。当然,即使是海外成熟市场,也无法完全杜绝内幕交易(比如美国的SAC案件)。但是从趋势上来讲,这将变得越来越难,基金经理们敢以身试法的比例也会越来越低。

其次,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上图显示的是上交所投资者结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2007年时,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主要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但是到了2014年,法人股占到了所有流通股的60%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上交所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原限售股占比高。随著限售股解禁,一般法人的持股占比迅速上升,超过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也就是说,能够让机构割的「散户韭菜」将会越来越少。同时,散户投资者的投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也导致那些「瞎买瞎卖」的投资者日益减少。

再次,中国的基金数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目前在二级市场上的公募基金大约有近4000支,外加2万支左右的私募基金。同行之间的竞争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有效程度,也让任何一家基金战胜市场变得更加困难。像上文中提到的跟著公司内部人员买卖股票的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获知。如果有足够多的投资者通过这种方法去投资股票,那么该方法提供的阿尔法就会渐渐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说,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可能属于弱有效市场,不如美国市场有效,但是其有效程度在不断上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不能算有效市场,这个「有效」和美国的不一样。

相反中国证券市场是一种非常纯净的市场,特别单纯,大家来的目的都是钱,都是从市场上赚到钱,这个目的十分的纯净,不含一丝杂念。

只是赚钱的方式,短期或者长期考量不同罢了。

当然有人说,难道美国的市场不纯净吗?大家不是未来赚钱吗?

那是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中国证券市场,大体有点类似100年前的美国市场,纯净到为了赚钱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把水搅浑,虚构隐藏各种信息。各种内幕不透明交易。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政府在,我们的政府有点像市场的监护人,换句话说政府的动机「不纯净」,就是政府在考量市场稳定,实体就业,政府在把控批文。这一点不像美国政府那样「单纯」。

例如,美国股市崩盘,就是由大量的人去跳楼,美国政府也不会去管这些跳楼的人。不会试图拯救他们。但中国政府需要考量社会影响。

总而言之,所谓资本主义,那就是只管资本,不管其他的。

有了这个理解,你能明白 ,为什么咱们股市不能做空了,为啥不能搞T+0了。

期货市场能搞这些,因为大宗商品没有想法,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有想法啊,另外很多上市公司还是国企。

那你说著市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一、弱式有效市场假说(Weak-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额等;

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二、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emi-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

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三、强式有效市场假说(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推论三: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基金和有内幕消息者也一样。

来自投资行为学的教材。

在天朝,政策市、内幕市屡见不鲜。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内幕分析均有其特定的作用。

当然,我并不认可这种粗暴的划分方式。

其价格波动更多来自于心理博弈,换句话说——基本面的数据、线的走势、内幕消息的放出,

都是博弈的工具与筹码而已。


个人看法,以基金经理收益率实证市场有效性是不妥当的。因基金经理进行的市场行为,受干扰因素较多,以此衡量,颇失公允。

不如挑选被国内外不同市场中的大部分市场交易主体所熟悉,并接受的经典数理分析指标,针对特定时序范围内的重点指数成份股进行回测,并根据回测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据我个人实证,国内市场是强有效市场。可惜数年前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因无发文吃饭的实际需求,全部没有保留……我使用MCAD和CCI,对道琼斯工业指数成份股与上证指数成分股进行了基本分析,同时用纳斯达克和创业板指的分析作为旁证。

最终结论是:国内市场为强有效市场,相对美国市场明显更有效。


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对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还缺乏经验,加上中国进行股票市场实验的独特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致使股票市场的运作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扰,许多地方存在著监管漏洞,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与宏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著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国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股市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

2、资本品种类不足,衍生工具缺位,这既无法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也无法满足国内企业多层次发展的大量融资需求。

3、投资者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我国证券市场上90%以上的投资者为中小投资者,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在质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他们对证券市场投资产生的收益和风险没有正确的理性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存在投机心态。在经历盲目投资、盲目跟风的阶段后,又陷入了整体没有信心的状态中。虽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总体而言中小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也没有话语权、表决权。

4、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质量不高,在监督管理公司运行和治理方面没有发挥有效作用。信息披露不规范,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业绩报表等都存在水分,不但拖延信息披露时间,还隐瞒重大信息,甚至伪造数据。而上市公司违规操作、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更是不断发生,虚假重组、恶意重组等圈钱多于融资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误导了投资者,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有鉴于此,监管层表示要优化金融证券市场体系结构,下大力气补短板,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更好提升金融供给效率。

要努力化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要加快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步伐,完善发行、上市、退市、交易、并购重组等一系列规则。其次,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 第三,优化交易监管制度,不允许行政干预股指,最大限度实现投资者的公平交易。第四,强化交易全程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第五,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加快推进《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实现持续监管和精准监管。第六,构建多渠道提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的阵地。

然而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并不像有效市场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和谐、有序,有层次。

比如,有效市场理论并未考虑市场的流通性问题,而是假设不论有无足够的流通性,价格总能保持公平。所以有效市场理论不能解释市场恐慌、股市崩盘等,因为这些情况下,以任何代价完成交易比追求公平价格重要的多。

其次如果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反馈各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市场就会出现错误定价。

根据世界各大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理论上完美的市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并且在证券市场,短期经常出现无效性,像是个投票机,人气旺的证券标的走高;而长期会趋于有效性,像是个体重机,本质好的证券标的不会寂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