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我们在一样的情况下也会这么做,那么即使这件事不那么符合一般的道德或者价值观,我们也不会谴责别的这么做的人。这种心理是什么依据或来源?或者说为什么我也会这么做就可以不谴责别人了?


跳出来,假设社会价值最大化是原则,就很好理解了。


为了内心自洽。

为了找同伴。

为了从众心理。


因为同理心,一般来说人在遇到和自己道德观严重不符的事情的时候会产生剧烈的抵触反应,这是教育作用下普世道德被默认为具有维护社会基本稳定性的重要条件而根植于大众内心的规则标准。但是人无完人,道德和人的私心很多时候都是有冲突的,这个冲突表现得明显与否取决于事件的利益大小以及各人价值观,所以回到最初的论述,如果发生一件事情,利益和价值观的权衡之下,你和当事人会做出同样选择,说明你们的道德观是处在同一个范围内,没有差距,自然也就会产生理解的心情。这也是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因为人生经历和性格等种种原因导致做出不同选择的人互相之间不能理解的原因。注意,此处仅讨论理解不理解,不考虑对错问题。比如杀人犯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但是大众和法律都不可以原谅他们一样。


心理依据如下:基准点:自己是一个拥有良好道德的普通人,但人无完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以及无限的贪婪,首先要接受这一点。触发点: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这么做,基于自己是一个拥有良好道德的普通人,这是人的本性,这是无可厚非的。结论:如果批评这种情境下的行为,就是批评人性自身,而人性是每个人的属性,也就是批评人类自己。


人会下意识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找借口,或者用哪句名言甚至于某些营销段子类文章做解释。而理解了他人潜意识里也赞同了自己。间接性允许了自己的行为,也让内心觉得合情合理。

谢邀。

用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事情为例子吧。

迟到。

除迟到外暂时想不到更好的例子。

1.等级

等级差距吧。好似老板和员工的那种,老板训职员迟到。老师训学生迟到等。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我称其为成本

同僚之间,等级没有差距的话,只看迟到这个情况下,就分成本了。比如从来不迟到的人谴责迟到的人可能会导致迟到者的恶感,若能承受这个成本,那就要看这个人的性格如何了。

2.认知

自己偶尔也会因为不可抗力迟到,那么谴责别人,不正等于谴责自己吗?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也有些会迟到的人还在大肆谴责迟到的人,我就不太懂他们的心理了,估计是把自己看得太高,或者是双标吧(双重标准)

因此,依据可能有以下这些:

等级

成本

性格

认知

双标

不知道学术界怎么定义这些,反正我的自我定义就是以上那些玩意了。


人总希望认识世界,最终发现只是在认识自己
因为我也这么做了,所以我就认为这样子是符合我的行为规范的事,所以别人这么做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之处这可能是也是一种同理心的一种体现吧但是,一个人,总是有缺点的,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道义和法律之下,有这样的心态(行为)也是可以的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