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作為自行車的動力版,需要的不是阻止人脫離車輛乘坐位置的束緊帶,而是緩衝軀幹和肢體衝擊擦碰的隔離層。比如現在歐洲和日本周邊廠家正在試推廣的瞬間膨脹氣囊衣。

和汽車一樣,摩托車參與交通可能遭遇的意外從險情突然性上來區分,大致可分為有備遭遇和無備遭遇兩大類。但是,汽車和摩托車的結構體積差別,決定了兩者的駕駛員在遇險時所需要採取的庇護邏輯不可能類同。

汽車本身就是一個廂體,有剛性結構作為承載外部衝擊的主體,人體的後半球和下半球也都有比較近距離的剛性結構保護。只有上半身所屬的四分之一半球是有動蕩空間的。人在裡面就如同被一個波圓臀翹的大姐姐從正面溫柔環住後背的小正太。基於這種結構特點,安全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束緊軀幹,防止人體因為慣性也在裡面跟著一起噼里啪啦地扮演海草隨縫飄搖給她36d罩杯的安全氣囊添亂,畢竟那裡甚是敏感,一碰就炸。

換言之,束緊帶不過是汽車本身防護設計當中的一個擔負輔助功能的組成部分而已。

以此類推,相比人高碼兒大的汽車姐姐,摩托車就是嬌小活潑的暴躁蘿莉。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汽車是鐵♀包♂肉,摩托則是肉♂包♀鐵。你的主場身份不再是蒼崎青子老師光源氏計劃養成中的正太版媛液志貴,而是喜提一米五六a杯耿直呆毛的後宮士郎。親個嘴兒還得蹦高的主兒你指望那個小身板怎麼作為屏障來保護你?

舉例來說,

在有備遭遇發生時,最壞的情況是有極少一點點的預判空間和時間,但完全不能以穩定騎行姿態避開事故,有時就需要採取主動低摔的方式來降低雙方接觸速度和接觸面破壞力。這個時候必然是車體在前人體在後,要爭取做到人車分開,一是為了避免摩托二三百斤的重量壓傷腿腳骨骼,二是為了有限降低自身滑動慣性以免仍被事故波及。相對這種需求,束緊帶在功能上起到的是反作用。

而無備遭遇最壞的情況,則是完全無察覺的死角發生的遭遇,這種情況下無論遭遇的客體體積和形狀如何,人體的受創面幾乎都沒有小於摩托車車體的可能。束緊帶在這種情況下同樣沒有什麼正面作用可言。

綜上所述,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摩托車手的防護措施基本都是圍繞車手身體進行貼身設計的。不過,束緊式防護機制並不是完全用不上的。比如在全身或半身型騎行服內部位於一些脆弱或突出部位表面的部分可以添置一個夾層,在該部位發生衝擊或刮擦時就膨脹變厚,形成點狀防護,也許能夠成為眼下防具材質主流的那種純粹硬質的工程塑料或碳纖維的一個補充吧。


自行車為什麼沒有設計安全帶?

自行車下坡最快速度能達到多少??

www.zhihu.com圖標

汽車的安全帶,也不是生下來就有的。

「1959年,沃爾沃發明三點式安全帶」這事已經被說爛了。

可真正對乘員之外提供防護的AEB現在還心智不全吧?

為什麼汽車不能設計成快撞車就自動剎車??

www.zhihu.com圖標

汽車的安全設計核心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畢竟,貧道掛了,賠付官司都不好打……

說說另一個回答提到的C1。

摩托車為什麼沒有設計安全帶??

www.zhihu.com圖標

C1的失敗,我在另一個答案中早就解釋過,不過1年前閱讀障礙比較普及。

為什麼 BMW C1 這麼好的 scooter 摩托車(輕便、好看、不用頭盔)只在歐洲賣了2萬多輛就停產了??

www.zhihu.com圖標

包括那個回答中最後貼出來的C1e原型車,慕尼黑也還是沒有投產。

而是選了給i3「陪綁」的C EVO方案。

現時城市裡,真那麼怕死,就別騎車了——不止摩托車,所有方向把式的都算。

認真的說。

以上。


把人控制在安全的封閉空間內是安全帶的設計理念。安全的空間遵循結構、材料,動力學等要素,通過安全帶能把人穩定控制在一個範圍,避免外界的衝擊造成傷害。

而摩托車的駕駛者處於開放或半開放空間,違背了安全帶的設計理念。摩托車的事故狀態也極其不穩定,事故發生時,人車脫離這一相對安全的措施也長期成為共識。

兩輪摩托車其實也有安全帶,不過都是為后座考慮設計的,此時的乘坐者便處以一個相對穩定且半開放的空間,但這個理念主要是照顧兒童的安全。

圖片來自aliexpress.com

只要具備不操控行駛還能停止後穩定的車輛,且封閉或半封閉車廂設計,安全帶就有機會在摩托車上發揮的作用。

比如三輪車 BMW C-E Electric Scooter

圖片來自motorcycle-usa.com

1992年,寶馬在科隆首次展出了C1摩托概念車。在當時,C1的出現對很多人來說只不過是一款看起來外形奇特,但又時尚新潮的摩托車,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它有什麼實際的價值,更別提會有什麼市場前景了。

到1999年底,C1參加歐洲的車展時,依然受到了冷落,原因還是其難以讓人接受的外形。不知道傳說中歐洲人精明務實都是從哪兒傳來的,不過也是外貌協會的嘛,開個玩笑。

寶馬C1摩托車是一款配備車頂的摩托車,兩支圓弧狀的鋁合金車架上鑲嵌了檔風玻璃,和汽車上的風擋玻璃一樣,並非一般的廉價塑料板,配上單臂雨刷,提供了就是更加可靠的質量以及日常使用的便利。如果僅以外形來評估C1的好壞,肯定有失公平,車頂雖然看起來只有遮風擋雨的功能,但是你想想,兩邊可是鏤空的,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實際上,這樣的設計,最重要的是為了保障駕駛人員的安全。

可惜早就停產了,主要是太貴售價等於5萬人民幣。


怕摔車的時候被壓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