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學的時間特別長,但發現一天十個小時都在學,計劃也只能完成三分之二,感覺有點泄氣。

學著學著就開始產生了極大的自我懷疑,我做這個真題到底有沒有用?每天早讀兩個半小時有沒有用?怎麼還不見效?學的這些內容有意義嗎?之類的更加消極的想法,更加泄氣。

不懂得主動休息,等到特別累的時候休息還特焦慮,感覺幹什麼都緩不過來,一喪喪好幾天。

請問大家有和我一樣的學習經歷嗎?都是怎麼調節的呢?

我是在備考一個類似考研的考試,現在基本是全部自習,具體考試名字不說了,現在感覺隨便問點學習的東西,一帶考試名字,機構一窩蜂的湧上來。


像極了老夫當年二戰考研的時候,

這是馬拉松,不是百米競賽。不是一竿子的買賣,需要長期艱苦奮鬥。

既然是長期工作,那不不太可能以衝刺的狀態去迎戰。否則長期的壓力下,身心都會出現問題。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休息好了,才能繼續戰鬥。

休息的時候,就是休息,學習的事情一點都不要想。


做一件事情時間長了,產生厭倦、懷疑的情緒是正常的,有時候還會質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打退堂鼓。

這也是人們對不忘初心這個說法反響比較強烈的原因。

對付這種情況,首先要在選擇的時候慎重考慮,跟隨自己的真心。

其次,在努力的過程中,要能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疲憊倦怠的時候,要通過適當的方式休息、娛樂,恢復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嚮往。

第三,就是對結果要有合理預期,成功自然可喜,如果不能如願,但自己已經足夠努力,就可以接受,可以總結經驗,重整旗鼓,下次再戰。

若對自己有完美主義的絕對化要求,不允許絲毫差錯,那是個人成長需要處理的問題,要在生活中不斷覺察、思考和調整。


太急躁了。制定好計劃。執行時讓每次課結束時都留有餘味,不要學到力竭。分配好精力。規律飲食作息運動。電腦都有極限,別說人腦了,你同時打開二十個軟體試試,好電腦你都會懷疑它的性能。別給自己找麻煩,學習任務本來就夠繁重了。


謝謝邀請

我覺得一般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這個積極的懷疑。我在之前備考職業資格考試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情況,總感覺投入時間特別多,但是感覺收益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大。自己特別沮喪,甚至都不想考試了,為自己找退路,覺得就是一個證書嘛,不考不要了也沒事兒。但是自己真的不甘心,後來調整一下狀態後,就不一樣了。我把我的經驗告訴你,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總覺得投入時間多,但是計劃完成不到位。

這個是自己高估自己的學習能力,這個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情況,首先你要先用1天時間,記錄一下自己的學習時間與進度,先不要看計劃,能完成多少就是多少,但是要實實在在的學習效果。等完成一天學習後,再參考這個學習進度制定一個稍微高一點點的計劃,這樣你就不會有那麼沮喪了,而且是真實的計劃,不是靠自己憑感覺做的計劃。

認識自己的學習時間。

你每天學習10個小時,真正在學習上面的時間是有多少?是否中間沒有被手機,遊戲,或者查資料,看其他網頁所吸引走,或者被同學借東西,接電話,拿快遞等等打擾而浪費時間。10個小時裡面有多少是被自己無形所浪費掉的,要確認一下。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首先看自己在什麼環境學習效率高,是圖書館還是自習室?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而且一直都不要去變。其次使用番茄學習法,每25分鐘一個番茄來完成學習內容,如果覺得25分鐘不足可以進行調整,但是不要一次超過60分鐘。最後每天總結一下當天學習成果,哪些完全掌握,還有哪些需要再鞏固。

以上幾種方法雖然簡單易懂,但是持續才是最大的收益,希望能夠幫助你。考研不易,加油努力。


找個學習群互相打氣,量化學習反饋,及時的正向反饋可以讓學習保持動力


這個是必經階段吧,好像是通過隧道,只有走過陰暗才能看到出口。


休息一下,繼續努力,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候,一切就好了。


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很正常。


備考期間要勞逸結合,適度緊張就行,不要太過,否則會適得其反,學習主要還是要找對方法,有一個系統的計劃,這樣會輕鬆很多。


控制好節奏,張弛有度,勞逸結合,人不是機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