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在三國里絕對是一流的人物,20多歲繼承父兄的大業,穩定內政,平定山越,選拔人才,雄踞東南。在曹老闆一統北方,荊州順勢而降的情況下,力排眾議,赤壁的一場大火燒出了三分天下,之前誰讓曹老闆這麼慘敗過。一直黑孫權後期的殘暴好殺,但是任用四大都督的誰,統治時間過長都會導致後期得昏聵。孫十萬孫十萬,孫權的確不是一個軍事型人才,但是大的潰敗三國三個君主都不少。背刺關羽,一個不好相處的鄰居,動不動威脅自己,你說能樂意。荊州也是徹徹底底的領土,孫吳最後也真正吸收了。不要談什麼同盟情誼,國與國之間最基本的關係是利益關係,談道德,春秋之後戰場就不講道德了。看結果,孫吳既打敗了劉備,一把火燒的劉備魂飛魄散,也穩穩擋住了曹丕。我只是覺得很多人黑孫權都是站在蜀漢的角度,我只能說東吳不是蜀漢開的,相反劉備能建立蜀漢,東吳功不可沒


司馬懿老而不死,熬死了曹家三代,成功奪權,證明了亂世之中長壽最重要。

德川家康老而不死,熬死了魔王和猴子,證明了亂世之中長壽最重要。

孫權老而不死,熬死了曹操和劉備,熬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家三代,連司馬懿都熬死了,然後呢?


寫這個回答是為了矯正一些認知,並無意吹孫權如何如何。

就《三國志》以及裴注來講,雖然是記錄了三國的歷史,但在詳略上存在著問題,在孫吳部分這個問題最嚴重,孫權時期的記載還算比較豐富,但這也是相對三嗣主來說,孫權時期的尚書令除了顧雍就沒有立傳的人物,從孫權稱帝後開始記載逐漸減少,比如著名的南魯黨爭這種國家大事記載散亂而且時間線不明,無法理清過程。孫權之後的三嗣主時期記載就更加稀缺,不說尚書令,連三公能夠立傳的人都是少之又少。我們都知道孫峻孫綝「亂國」、孫休寵信小人、孫皓實施暴政,國家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但就是這麼狀態的國家卻是三國中國運最久,屢屢擊退曹魏的進攻,這個國家到底怎麼運轉做到這些,限於史書的局限我們看不到了。扯就扯到這裡,下面就談一下孫權。

孫權被黑最多的依我個人見過的來算的話,應該就兩個:北伐和襲擊荊州。

先說說北伐。孫權北伐的時候面臨的是已經統一河北、中原的對手曹魏,北伐是否容易呢?當然不容易。很多權黑會拿劉裕北伐和陳慶之入洛說孫權不行,在這個問題答案下面我也看到了一個。

其實只要稍微看過書的就知道,三人的形勢真的完全不一樣:

劉裕北伐的時候,中原地區是羈縻狀態,齊魯地區是被拓跋珪趕跑的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我的一名朋友曾戲稱南燕舉行過史上最多人數的閱兵,實力不能說弱,但南燕總體實力不如曹魏是肯定的。不過劉裕這邊自己也有後顧之憂,那就是盧循,而且這個盧循也確實在劉裕北伐的時候給他帶來了麻煩。另一個北伐對象是關中的姚秦,這個北伐的時機是非常的好,趕上了姚興死、姚泓兄弟內鬥,結果可以算是兵不血刃滅了姚秦。我在這裡並不是想表達劉裕的北伐多麼容易水分多麼大,劉裕在其軍事生涯中表現的軍事眼光與才能確實非常強大,但是孫權、劉裕二人面對的形勢確實是不一樣的,無法拿劉裕來貶低孫權。要知道曹魏對吳作戰往往是投入青、徐、兗、豫、揚五個州的兵力,劉裕放在孫權的位置能否打下合肥,應該沒人敢說一定能,孫權放在劉裕的位置能否成功,我也不敢說孫權能。一個人的高度往往都伴隨時代的局限性,孫權與劉裕都是時勢創造出來的人物,他們在不同時勢下取得的不同成就是獨立的,無法比較的。

至於蕭衍派陳慶之送元顥的時候,北魏是這樣的:

  1. 河北相繼發生六鎮之亂、杜洛周葛榮之亂
  2. 關中蕭寶夤割據反叛
  3. 南方的蕭梁號稱江左五十年無事的盛世

這個形勢對於北魏來說真的是絕境中的絕境。但就是在這麼個絕境下,爾朱榮和他的北鎮集團硬是扭轉局勢打敗了所有對手。如果把孫權換過來呢?我還是會回答:沒法假設孫權北伐會比蕭衍做得好還是做得差。

再談談襲擊荊州。很多「季漢粉」會覺得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候是消滅曹操最好的時機,我也看到了不少神論。

僅就後來南北朝的經驗來看,北方政權到底是否這麼輕易能滅要打個問號。比如上面提到的絕境中的北魏竟然能在北鎮集團的領導下能夠反撲成功。當然此時彼時形勢不一樣無法比較,但曹魏恐怕真不是各位想得那麼容易就能滅的,還是不要做白日夢了。也許會有人問我:滅不了曹魏,孫權背盟襲擊就是對了?我在這裡只是想對襄樊之戰抱有無限幻想奢望的人潑個冷水而已,下面就講講孫權背盟和偷襲。

孫權背盟和偷襲固然是非常不講誠信的表現,被批評也是當然,但是亂世大家不都是為了生存爾虞我詐嗎?就像很多被冠以「吳粉」之名的人也提到劉備背盟攻打劉璋,背盟劉備也有過;曹操也曾跟袁譚結盟攻打袁尚,然後又滅了袁譚,曹操也背盟過。如果在亂世做一個道德高尚的白蓮花,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世界上存在一輩子不說謊話的人嗎?恐怕很多網民只會批評白蓮花是個愚者、不懂政治、不該從政之類,不會稱讚他人品道德如何。出來混遲早要還,劉備不幸運,還真碰上孫權這種隊友陰他了也沒辦法。

背盟對於孫權來說到底是利大弊大?退一萬步來講,襄樊之戰真是消滅曹操的非常關鍵之戰,那麼孫權的選擇到底是該幫曹還是滅曹呢?

中國的地勢是由西向東漸低,孫權的江東處於最下游最低的地勢。在孫權早年英明的操作下把南郡拱手借給了劉備,長江上游的軍事重鎮控制在了劉備手裡。退一萬步假設孫權跟著劉備一起出兵滅了曹操,孫權是不可能從江東穿過大別山路過南陽盆地去拿下關中。他的進攻對象是能走水路發揚自己水軍的兩淮、青徐地區。而劉備這邊按照隆中對出兵的話,那他就是由關羽直取許、洛,劉備取關中,我們都知道關中地勢號稱「天下上游」,那麼到時候,孫權是全面處於被劉備居高臨下壓制的狀態。曹操在的時候,孫權還有長江天險可以防他,而劉備該怎麼防呢?

敵在淮南,而長江之險,吾與敵共;敵在上游,而長江之險,乃制之於敵矣。雖然,淮南亦未可輕也。人亦有言:欲固東南者,必爭江漢;欲規中原者,必得淮泗。有江漢而無淮泗,國必弱;有淮泗而無江漢之上游,國必危。孫氏東不得廣陵,西不得合肥,故終吳之世,不能與魏人相遇於中原。

那些批評孫權襲擊荊州是自斷命脈、弊大於利的,真該好好讀讀、理解這段話。

最後再多嘴,雖然《三國志》的魏書部分有許多花式擊敗孫權的記載,但敵國之間這麼記載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後面北魏跟劉宋、南齊、南梁之間的記載雙方就更加花里胡哨的了。孫權本人北伐雖然沒有收穫,但也沒有過什麼大敗,就算算上了全琮北伐的失利,那也給了曹魏非常慘痛的代價。

再強調,我無意吹或者洗孫權如何如何,但是針對很多人一些錯誤的認識確實有必要進行矯正。


題主說的都是事實,若孫權活在混亂的五代十國那不失為一代豪雄,可惜偏偏生活在三國,與另外兩者相比都黯淡不少。「弱」者被黑,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孫權究竟「弱」在哪呢?主要有兩點,人設與正統性

先談談人設。

曹操與劉備的奮鬥路線其實十分鮮明,霸道與王道,暗榮玩家肯定對此類詞十分熟悉。

曹操走的霸道路線,主要是靠武力征服,挾持過皇帝、屠過城、滅過諸侯踏過蠻夷,會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詩,也會吹「若無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牛。這種性格鮮明的人物其實很討喜,就像元首哪怕罪行累累現在也照樣不少人喜歡。

他是個矛盾的人,也是個極端自信的人,加上自身強大的實力,這種人往往帶有很強的感染力能讓人追隨。類似模版中有秦始皇、外有亞歷山大,那都是粉絲無數的角色。

劉備走的王道路線,其實也就是儒家所倡的仁道,打的是感情牌。一生轉戰無數,大地圖從東北部打到到西南部,在曹操手下裝過慫,也在漢中亮過劍,從賣草鞋到登皇位,十分具有傳奇色彩。而最為人所稱道的仁君形象,那也是實打實的無屠紀錄與攜民渡江所標榜出來的,猇亭慘敗後也如降臣黃權所信任那樣未加害其親屬絲毫。

雖仁卻非演義那般近乎軟弱的形象,那也是有年紀輕輕一怒抽督郵的血性、年近半百感慨髀肉復生卻壯志未酬的執著、半隻腳踏進棺材卻仍衝冠一怒為「兄弟」興兵親征東吳的豪義之人啊,這種角色招喜也絕不奇怪。能說上黑點的只有打宗親取益州了,這仁者見仁吧,免得說多了被人說是洗。

孫權確實比較尷尬了,像暗榮都不知道給他什麼名號,大多都是以「羈絆」之情(即友情)糊弄了事。但你翻史書,確實會發現,孫權是最沒有立場的,赤壁之戰時還聽從周都督那句「實為漢賊」的宣言選擇抗曹,而轉眼間懟關羽之後怕曹劉聯手就做了漢賊兒子的大魏吳王,實在有點諷刺。外交路線先聯劉抗曹,再通曹刺劉,後又聯劉伐曹,你說好聽點這叫聰慧之道,說難聽點那就是投機之道甚至是小人之道,實在與我們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內涵相違背。

還有就是曹操劉備的黑點基本都能說是為大志服務的終極角度來洗,無論是以征服天下還是匡扶漢室的旗號,但孫權你用不上,因為大家甚至都不知道你志向是什麼。說是守成吧然而和鄧芝吹牛不說還總是喊著要北伐,但說是要進取一統天下,卻因為菜基本無勞而返,而對手除了張遼大多名氣有限,那就更加加劇菜這一事實甚至得了十萬這稱號。有人解釋這是實力不濟不代表沒志向,但為何偏偏你守家的時候就能連打赤壁、夷陵兩大史詩級戰役呢;加之晚年在朝廷與宮內的那些廢太子、害功臣的破事,本該是大一統皇帝做都會被罵的事情你個偏安一隅的皇帝卻迫不及待做了,怎麼叫人看出你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又怎麼叫人心生好感呢?

題主說的「穩定內政,平定山越,選拔人才,雄踞江東」都是事實,但曹劉也都有,而人家有的你沒有,有也是負面的,那就比較尷尬了,同等條件下,大多選擇粉曹劉就比較自然了。既然有粉必有黑,要有對比、凸顯作用,一直說要反對的不要捧一踩一那是幻覺,回顧生活,從小時候被父母對比隔壁小王到長大了被老婆對比隔壁老王(大霧),對比手法一直是人們最習慣的強調方式之一,那既然要烘托所粉的對象除了互黑就只有順帶黑一下孫十萬了。

再談談正統性。這個傳統史觀一般以魏為正統,畢竟魏晉一脈相承,政治制度與體系都具有傳承性,這也看出我們骨子裡信奉其實還是先秦那套,倡導天下人之天下而非家天下,能者居之,所以現在背書一般也都是」秦漢魏晉南北朝「;而南宋因為政治因素改提蜀漢為正統,倡導血統論,欲以此來證明南宋偏安政權的合法性。

兩者都有一定道理,在此我也分不出對錯,各有各的哈姆雷特嘛。但無論誰都沒人支持孫權正統論的,這就導致孫十萬在史書界與大義上很吃虧了。無論什麼角度你都是割據勢力,要被大一統的歷史車輪所隆隆碾過的,說難聽點就是在歷史潮流的對立面,絕非是什麼值得褒揚的事。

非正統性這一點本身也不算啥黑點,但可惜具有正統性是吸粉的一大亮點,幾年前貼吧論壇還日常為正統性撕逼,而現在全面三國還大把玩家嚷嚷著要匡扶漢室呢。

黑點本身就多吸粉點又少,權黑多那不是理所應當的事嗎?


曹操:我要國家一統,不管過程是否手段殘酷

劉備:我要國家一統,同時我盡量讓手段柔和

孫權:一統是不可能一統的,只有搞搞分裂才能過下去的樣子,誰可能結束這種分裂的平衡我就要搞事,正面沖是打不過的,只有捅菊花和搞防守才能贏的樣子,實在不行就認孫子算了,唉唉我被劉備打慘了,曹操我給你兒子當大魏吳王了。

我好爽,夷陵之後看著季漢好氣又不能來搞我,魏水軍垃圾的一比打不過來只能布兵守,我好安逸啊!我又要搞事了我的兒子當中我也要搞平衡,你們都不許站隊。陸遜你出來,你站什麼隊,我就罵你了怎麼的,呀他就被罵死了。我好爽啊!以上


這位兄台應該是一位「權粉」吧,不過黑孫權其實代表了一種價值取向。我覺得孫權之所以被黑得那麼慘,只因為他得罪了一位最不應該得罪的人——關二爺。

話說當今天下只要有漢人在的地方必有關帝廟,哪個行業敢不拜二爺?哪條道兒上的敢不敬二爺?關二爺代表了什麼?代表著:」忠、義、仁、勇「,二爺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關公文化在海內外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無數的善男信女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關帝廟朝拜,敬香。無數的人會在朝拜的路上痛罵孫權等「吳狗」,這一切是孫權必須承受的。

唉,孫權也是可憐,他得罪的是一群人,更是是一種影響力巨大的文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