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并没读过隆中对吧……

刘备明说「欲信大义于天」,问诸葛亮「计将安出」。

问的就是怎么能夺取天下,而不是问能不能夺取天下,不是问夺取天下是不是会很难。

刘备一个依附地方势力的非政府武装,要是好奇问能不能躺赢,那准是失心疯了。

诸葛亮的回答也很耿直: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上来就是肯定对手强大,明说曹操那不是运气,抛掉「换我也行」的错觉吧。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做大,正面刚更没戏了。「不可争锋」这话都说出来了,这叫「画饼」?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然后明确说孙权也惹不起,「不可图也」没留半点余地。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您还是挑软柿子捏吧,别老挂记那点同宗的情分了,捡漏要趁早。为啥强调「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因为在传统中原视角下,益州不是很好的立足之地啊。但是北方「不可争锋」,江东「不可图也」,就别挑肥拣瘦了。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诸葛耿直泼了半天冷水,可算说两句场面话。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看见没有,拿下荆益、养精蓄锐、西戎老实、南越顺服、孙权不背刺、内部不分派系、然后还得坐等对手内乱……这得是什么级别的主角光环啊……一路中大奖,最后才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打动刘备的也正是这些,明确知道什么是不现实的,并能够在种种「不可能」之中找到一条荆棘遍布,尽人事凭天意的险途,这才是刘备迫切需要的臂助。

为啥不指一条坦途呢?或者虽然艰难但是成功率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战略方向呢?

潜台词就是没有呗。

例如「衣带诏」(先不管是否史实吧),告诉你我这有个皇帝血书,靠这个就能一呼百应天下同心共诛曹操,甚至曹军自己都会离心离德纷纷归附——这玩意才叫「画大饼」呢。


你以为当时刘备还能坏到哪去


诸葛亮:讲完好的,咱们再讲讲坏的。

如果以上计划有所差池,将军就没有地盘了。只能生活的像题主一样,空怀大志,僵卧家中,整天吃饭睡觉玩游戏,没事写点废话瞎x。不知将军岂有意乎?


第一、因为不应该,刘备去找诸葛亮,是问他我要创业,该怎么办,诸葛亮的回答是,你应该怎么办。而不是,你要当心这个,要当心那个。

第二,因为不需要,刘备去找诸葛亮的时候,等于是一无所我有,要啥没啥。就算创业失败又如何?再差也比现在也比从前好。

第三,因为不符合,如果害怕坏的打算,刘备当时呆在曹操那不就好了。好歹也是刘皇叔,待遇不会差。他去找诸葛亮,二者都是为了天下,凡事都有成功和失败,无所谓了。

历史上很多人做事,从来不是百分百把握,而是觉得应该去做。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说白了,隆中是诸葛亮给刘备指点方向。


刘备问的就是打天下你问诸葛亮为什么给他说打天下的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