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著陆场,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太空梭并没有死,它可能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候回来。

863计划讨论载人飞船的方案,各个院所都倾其所能提供方案,据一份网上流传的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方案的区别。

从左往右分别为:大型空中平台起飞的中型空天飞机(左一),形如「能源-暴风雪」的侧挂式火箭动力太空梭(左二),顶托式中型太空梭(左三),顶托式小型太空梭(右二),载人飞船(右一)

后来根据初筛,大概是在右边的两个中选择,不过考虑到当时我国航空方面的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宇宙飞船成为了最终选项,并且在2003年成功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而2011年美国太空梭的退役,2015年欧空局太空梭IXV最后出现在新闻中,这些似乎判了太空梭的死刑,让我们从今天看来,飞船的路子是无比地正确。

但太空梭没有就此进入历史的尘埃中:大的太空梭太贵,小的不就便宜了嘛!

所以X-37B上上下下数次,在太空梭还没退役的时候,这个小飞机就上去了。

兜兜转转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复用,不论是运载器还是轨道器。

马斯克提出了火箭垂直回收,飞船再利用,这是垂直起飞+垂直回收的思路。

但还有另一条路:利用飞行平台发射太空梭,也能够实现重复利用,这是水平起飞+水平回收的思路。在2018年,航天科工披露「腾云工程」,利用180吨起飞质量的空中平台实现LEO 2吨的载荷投送能力——863方案的「左一」可能将在几十年之后出现在人们面前。

而且太空梭不需要抛弃掉载人飞船的服务舱,可以带著它回来。

这就意味著一个新的可能的竞争者即将出现,我们不去讨论它的战争意义,小型化太空梭的存在将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太空运载工具的发射成本。

对于此次任务而言,我认为轨道器任务完全成功的概率很大,其所需要的全部技术背景,包括超高声速再入、落区控制、无人起降、长期太空生存等等,已完全实现或早已实战检验。

期待它返航的那一天。

20200906更新:

返航了,很好,下次再飞一次吧!


可以用于空间站的紧急撤离。比如说空间站里有一个灵长动物因为意外或其他原因断粮了,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或动物福利,可以派空天飞机去接应。还可以用于维修在轨航天器,比如说哪个卫星的太阳能板有些碍事,飞过去帮它处理一下。


修改了一下问题描述,通稿里没有说」空天飞机「四个字,它叫「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等待返航!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和平利用太空 造福全人类!


2020.09.07更新:

荷兰的业余天文学家Marco Langbroek今天在推上说,发现了一个编号为(2020-063G, nr 46395)的新目标在332 x 348公里的轨道上运行。据他分析,是在9月5日22点25分从试验飞行器上释放的……

在轨飞行两天后,试验航天器已于今日(2020.09.06)成功返回预定著陆场,本次试验圆满成功!

分享自 @林晓弈 的微博小视频

回顾一下4日的发射画面~50万到手??长安万象的视频 · 6848 播放

终于等到你~

鳖版X-37B」可不是白叫的!

作为航空某型号重大专项「跨大气层飞行器」演示样机(验证机),当「神龙」挂飞试验的图片2007年12月11日第一次出现在网路上时,这个名号就不胫而走~这和美帝当时还在测试阶段的X-37简直太像了!

当时,还没有相关的公司或研制团队公开披露这一项目。但是从图片和其他公开信息来看,这是为未来可重复使用的无人或有人太空梭或其他「跨大气层飞行器」做技术测试。

而最早提出「跨大气层飞行器」这一概念的,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钱学森1949年在纽约的美国火箭学会会议上,就提出把火箭与飞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洲际高速客机的设想。

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航天还曾爆发过一场激烈争论:载人航天究竟是走太空梭之路,还是飞船之路?当时正处在太空梭的黄金时代,由多个单位提出,并经863专家组筛选出的6种方案中,有5种都是太空梭。但是受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和资金限制,最终选择从飞船起步。

不过,中国「太空梭」的雄心在2000年之后又重新被点燃。因为此时,X-37项目已经进入到工程研制阶段!

作为美国正在进行的「高超音速」研究项目之一,这种能在外太空和大气层之间自由穿梭、可以在高层大气或太空中自由翱翔的「跨大气层飞行器」。可被用于在太空中执行军事任务,以及攻击地球轨道上的移动目标。

之后的2006年10月,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一院)透露,正在发展一种具有机翼的「跨大气层飞行器」,并预计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空军组织理论专家在2009年08月开展了一次"空天时代的空天观"主题研讨会。

空军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空天战场是以空天威慑、空天攻防作战和空天支援保障等为主要手段,以夺取空天优势和制胜空天为目的,由航空空间和航空力量、航天空间和航天力量以及与空天领域相关的地球表面和地面、海上力量充分联结、有机融合、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这时,距最早提出「空军空天一体化建设」已经过去20年时间了......

就在X-37B完成首次太空飞行并自主返回不久,2011年1月8日,陕西新闻播出「我国跨大气层飞行器试飞成功」的画面。

画面中的飞行器类似小型的太空梭,并注明:陶瓷基复合材料头锥和机翼前沿。与往返于太空和地球大气层之间所必需的热防护结构相吻合。意味著这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跨大气层飞行器」,与之前曝光的「神龙」挂飞试验照片何其相似!

再加上相关公司和攻关团队不经意间透漏的消息:「近期,中国航天某重点型号圆满完成高速自主进场著陆飞行试验,突破了高速自主进场著陆的核心关键技术。在该型号研制过程中,龙溪股份积极承担相关协作、配套任务。为此,航天科技一院特意发出纪念牌匾和感谢信......」

「在中航飞机西安制动分公司,航天一院姚世东副总师带领项目总体,向主研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马瑞卿团队宣读感谢信,并颁发荣誉证书。研制团队解决了全电刹车系统中一系列技术难题。不仅突破了无人机高速自主进场著陆全电刹车控制的核心关键技术,而且在国际、国内空天飞行器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为我国空天领域自主著陆装备全电刹车控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美国智库「国际战略评估中心」2011年09月就此发表了一份长篇报告,分析了中国「跨大气层飞行器」发展轨迹以及最新的成果。报告称,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发射自己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即太空梭,与此同时中国还计划将60吨重的太空站送入轨道。

2012年04月的《航空周刊》也曾刊文称,解放军可能在追踪美军,开发类似X-37B空天飞机的平台,从而将控制力延伸到太空。「神龙」可能已经完成了初级实验,并具备搜集情报的能力,最终有望发展成一款成熟的空天平台,从而与美国X-37B在太空展开较量。报道称,解放军可能正在模仿「美式空军」打造自己的「多维空军」,即在陆上空域、海上空域、电子战领域和太空中都能发挥作用。

虽然中国空间技术发展一直在效仿美国,且总是美国首先披露相关军事系统原型机,中国才公开相近的系统。但中国进入空天飞机俱乐部的步伐比想像得要快。

作为中国第一款「跨大气层飞行器」,该项目的推进速度和规模仅次于美国X-37B项目——2007年完成了滑翔/空气动力的飞行测试,2011年完成首次亚轨道飞行,原计划在2020.05.25开展首次在轨科研实验任务,由长征二号F自酒泉发射升空。也许是保密需要,也许只是为神舟12任务做前期准备吧,东风发射场对921塔架做了一次全面维护,导致任务推迟至今天(2020.09.04)……

不过,好饭不怕晚!作为功能更为完备的正样机,本次任务既可以用来验证「跨大气层飞行器」的相关技术,也可以作为发展一系列无人和载人航天器的基础,这些航天器既可以用于民用商业用途,同时也可以执行军事任务:包括能在跑道上起飞,具有高超音速巡航飞行器(HCV)在5马赫的机动能力,也有太空梭等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把货物往返运送上轨道的能力。

就在波音公司和美国国防部宣布研发X-37B的可载人升级版X-37C的同时,中国的两级入轨空天飞行器也开始步入大众视野。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空天飞机」,这才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武器装备。

伴随著超燃冲压喷气发动机等技术的研发成功,代表了航空/航天技术融合发展趋势的空天飞行器正式从概念走向技术研究。中国空间科学技术领域也开始从望其项背走向并肩奔跑,并试著超越曾经遥不可及的美帝!


前苏联·暴风雪号太空梭,于1988年11月首飞

32年了。我们终于追上了老大哥的脚后跟了么?

中国·863计划,于2020年9月首飞

不,我们已经超过了。而且,我们将走得更远,开拓更加广袤的太空疆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