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東國家與以色列建交是因為美國施加影響所造成的,那麼這只是部分原因,如果我們再深入的思考一下,為什麼五年前、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美國做不到呢?尤其是九十年代的美國是全球唯一霸主,不但出兵幫助科威特,還能組織阿拉伯國家為美國攻打伊拉克提供諸多幫助,這一時期的美國可是說一不二,其影響力更大,但沒有成功說服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能夠和以色列建交。1976年埃及和以色列建交完全是出自自身國家利益的原因,建交的初衷是解決了西納半島爭端。1994年約旦和以色列建交,到1995年收回被以色列佔領的340平方公里。這二個建交案例都說明當事國是基於國家利益而做出的外交政策,不能說美國的作用沒有,但不是主因。

現階段阿拉伯部分國家開始與以色列建交或者正有所考慮,更多的原因還是出自自身利益需求,在中東這盤混亂棋局中,依靠戰爭來獲取利益恐怕對誰都沒有好處,而且經過多次戰爭並未能解決根本問題,更主要的是民族、宗教、領土問題已經不是中東面臨的主要矛盾,如何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下發展經濟纔是根本方向,建交並不等於放棄利益訴求,全球局部戰爭經常發生,很多都是有外交關係的當事國,建交只不過多了一條溝通渠道,或者說是緩和關係的表態。

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如果你沒有很多盟友,至少不要增加敵人。中東的亂象本來就很嚴重,隨著美國國力的衰退,土耳其、伊朗、伊斯蘭勢力、以色列、沙特等各方勢力各有表現,誰又能說得清是朋友或是敵人?或者現在是朋友將來又會是敵人呢?那麼在看不清的情況下,減少一個敵人總是有利的,所以一些比較富裕的小國,沒有多大野心的阿拉伯國家就有這樣的意向,先緩和矛盾,建立正常國家關係,多一條溝通渠道不失為一個穩妥的策略。


理智上,我贊同建立友好的國際關係,擱置爭議,謀求發展與和平,中東飽經罹難,許多國家面臨著發展的問題,沒有個和平環境,每年都鬥來鬥去,彼此都傷元氣。

但情感上,我還是不太能接受五次中東戰爭被以色列虐過的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就這麼輕易地冰釋前嫌,國讎家恨只為短期利益就一筆勾銷,貝都因人的尚武精神被踐踏,巴勒斯坦不是兄弟了?如果我是阿拉伯人,在這件事上我會覺得有些羞恥。


911至今的二十年,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冒險拖累了美國經濟,透支了美元信譽

但確實在中東成功地摧毀了幾個反美政權,通過承受經濟傷害換來了中東地區的安全利益

  1. 首先,伊拉克戰爭、ISIS、以及維持幾個扶植起來的親美政權本身十分昂貴,而美國頁巖油革命幾乎使美國成為能源輸出國。控制產油國帶來的利益抵不上付出——投入產出不成比例。這造成美國走上兌現美元信譽的不歸路——是的,信譽也是錢。世界人民如果相信美元可以保值,就會願意用資源和商品來換美元。但這也是飲鴆止渴:有容易的渠道獲得食物,誰還會費勁自己種地呢?所以美國的製造業、農業產業鏈逐漸萎縮,轉移到了中國。既然濫發美元是解決一切燃眉危機的捷徑,那就發唄。美國早晚要在美元貶值過程中兌現美元的信譽,但這個過程比所有人預料都要早發生。中東、金融危機、新冠、兩黨競爭賄賂選民等等一系列因素讓美元信譽危機即將到來。。。
  2. 但是,美國並非毫無所獲! 美國通過消滅反美的遜尼派政權,成功地將遜尼派穆斯林團結在親美遜尼派國家周圍,成功地激化了遜尼派與伊朗為首什葉派之間的矛盾,成功地促成了針對伊朗的以色列與遜尼派統一戰線。伊朗已經被孤立。俄羅斯在敘利亞出手就是為了緩解什葉派的孤立壓力。伊朗如果倒臺,美國的軍事觸角就可能會完全轉移到俄羅斯和中國眼皮底下:北約將會東擴到波羅的海、烏克蘭甚至白俄羅斯,亞洲包括臺灣地區、南海、朝鮮半島。。。

中俄的準軍事聯盟關係是當今維護全球戰略平衡的根本性國際秩序架構。中俄關係的緊密程度將取決於美國戰略壓力的緊迫程度。大三角關係仍然是美國迄今為止沒有在歐亞大陸採取軍事行動的唯一原因。中俄沒有形成軍事聯盟,僅僅是因為美國還沒有兵臨城下。

川普曾試圖分裂離間中俄,但沒有成功,但他卻成功地分裂了美國,分裂了他所在的共和黨

2020年由於美國內部的政治危機,中國迎來了自2001年911、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第三次黃金髮展機遇。


這反應美國在中東控制力和影響力有所減弱,中東問題中東人自己解決可能已經在進行。

以色列做為美國的盟友,在這個時候願意跟中東國家建交,意味著以色列正在一定程度上思考獨立面對區域政治問題,或許是希望通過區域和解與整合摸索與尋找地緣政治的利益而努力。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以色列經濟也受到衝擊,要解決當前經濟和政治問題,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聯合更多的國家共同應對危機。

中東局勢一向受美國影響最大,美國忙於解決內部問題無暇他顧,但要是美國騰出手重新參一腳,中東局勢未來如何,還是難以預測。

這是個人一些淺見。


同行之間纔是赤裸裸的仇恨。

先讓伊朗這種離經叛道的邪教國家去死纔是各方的共識,反伊朗統一戰線建立了而已。

而且伊朗這種鬥爭不堅決,妥協不徹底的二五仔行為已經被外人看出來色厲內荏,搞他是遲早的事,先掐了這個最危險的傢伙再說。


對於以色列和這些遜尼派國家來說絕對是好事,和平對於他們太重要了。但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而言,並不算是好事,因為一個失去三足鼎立之勢的中東,並不符合大家的利益。對於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就真的很糟糕了。

但無論如何,大家嘴上都要說是好事,畢竟誰也不能指責和平是不對的。但各種其他的諷刺挖苦陰謀論也一定會滿天飛一陣。


應該是被以色列打服了或者被嚇怕了,這挺好,至少能安定幾年了


13日阿聯酋宣佈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美國摻合了一腳。

阿聯酋是繼埃及後又一宣佈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與埃及行為被認定為「單獨媾和」不同,阿聯酋此舉背後似乎得到了阿拉伯國家聯盟包括沙特在內的默許。

美國大選距今已經不足一百天。因此,選舉在該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地緣政治操作中發揮了何種作用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正常來說,一般政客在臨近選舉之時往往通過煽動民粹主義以嘗試贏得更多選票。該種民粹主義的指嚮往往與公民社會的政治構成與民族偏好有關。當然,公民社會的民族偏好往往也受政治行為與受某些資本家掌控的媒體影響。而這些媒體往往會出於支持或者反對某些政治家的需要而定向的煽動民粹主義。

整體來說,美國公民社會的整體偏好是親猶的。阿聯酋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無疑意味著阿聯酋承認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合法存在與猶太人的合法生存權利。尤其是條件從「歸還巴勒斯坦的所有領土」變為了「暫停吞併行為」,實質上是猶太人的巨大勝利。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近日的民調中落後接近五個百分點。可以預測的是,該操作或將對特朗普的選舉起到正向作用。

當然,選舉可以成為推動該地緣操作的重要因素,但不會是唯一因素。該操作能夠落實也與美國中東整體關係掛鉤。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東危機之中,不滿於美國極度偏袒以色列,阿拉伯國家發起了針對美國的石油制裁。以沙特為主的OPEC對西方國家的石油禁運某種程度上直接引發了西方國家的經濟滯脹,迫使西方在中東進行讓步。但是自美國開發頁巖油以來,石油自給能力大幅上升,同時美國在拉美的影響了不斷上漲,中東對於西方的石油影響力不斷下降。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美國石油自給能力上升,但這不意味著中東影響力完全喪失。阿拉伯世界與OPEC仍然可以對世界石油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今年年初,為應對美國頁巖油威脅與內部談判的破裂,沙特與俄羅斯大量增產,間接導致了美國股市的瘋狂大跌、連續熔斷。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仍然需要考慮到阿拉伯世界的整體情緒。事實上,筆者認為美國這次的操作依然比較謹慎,有試探之意。

客觀上來講,本次美國的地緣政治操作或許能夠對地區穩定起到正向作用。無論多麼不情願,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最終還是要在中東共處的。巴勒斯坦最終還是要獨立的。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他們自己,最終都無法改變這些。極端的武力的民族主義正在被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美國在內的公民社會自我凈化,大多數民眾不再願意使用極端的武力去解決事情,也不願意看見世界上任何地方戰火再起。

有分析人士指出,本次阿以關係正常化背後不無其單獨地緣政治考量。除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中東的波斯人(伊朗)正在逐步崛起。雖然同為伊斯蘭教國家,但是伊朗是什葉派,沙特等國家是遜尼派,二者明爭暗鬥了幾十年;伊朗大規模支援中東各國境內的伊斯蘭革命運動也引發了包括以色列在內國家的擔憂。伊朗核協議被美國單方面破壞後,通過安理會渠道針對伊朗遭到了中俄在內國家的反對,英法等國也舉棋不定。在這種情況下,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達成某種默契共同針對伊朗崛起也不出奇。雖說伊朗核協議是美國單方面破壞的,但是伊朗對此不再繼續履行相關義務的情形客觀上也加劇了中東各國對於地區安全的擔憂。

必須要點明的是,我認為這次的地緣政治操作存在風險,很可能並不能延續下去太久。以色列在聲明中用了「暫停」(侵犯巴勒斯坦)一詞,而阿聯酋用了「停止」一詞,無疑是埋了個雷。站在以色列的角度來說,以色列不會如此輕易的放棄進一步掌控巴勒斯坦地區,內塔尼亞胡也要面對國內右翼分子的壓力。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深陷貪腐風波之中,急需一定的政治操弄來救場。本次操作將起到什麼作用,我們還需要靜候。


謝邀,其實這就應了那句話「在外交上沒有永遠都朋友,也沒有永遠都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有美國撐腰的以色列不是阿拉伯國家能消滅的,與其幹生氣,還不如建交做生意大家一起發財。加上阿拉伯國家普遍自身問題一堆,明面上少一個敵人總好過明面上多一個冤家,所以多個中東國家和以色列建交也就可以理解了。至於巴勒斯坦?沒有實力的憤怒從來就不叫憤怒。


以色列與一些中東國家建交,是與美國的積極撮合分不開的。換句話說,沒有川普賣力的搭橋與力撐,以色列未必能打開局面。但川普最多也就做到這點,再給他四年,說不定他能讓以色列和沙特以及其馬仔國關係正常化,但沒時間了。

拜登上臺後會從現在的立場後退,畢竟以色列利用美國的縱容對巴勒斯坦的吞併行為已經是肆無忌憚,靠美國壓著輿論而已,中東國家一是事不關己,二是敢怒不敢言,拜登如果表示出對巴勒斯坦的同情,以色列與中東國家的關係會倒退到原來的地步。

當然有個變數是土耳其的崛起,土耳其不是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的苦難無感,但在地緣政治上會不會發展成兩強相爭,值得關注。


這個其實就是主要矛盾轉化的問題

以前中東是遜尼派國家和以色列的世仇為主

現在是遜尼派和伊朗的矛盾為主

對於遜尼派國家來說

以色列只是道義上的矛盾~畢竟是世仇和對巴勒斯坦的兄弟義務

但伊朗影響的則是各國的生存問題

所以選擇和以色列合作對抗伊朗是個很合理的選擇


以色列與中東列國拋棄前嫌握手言和,這是美國川普總統在中東下的一局棋。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沙烏地阿拉伯圖爾基·費薩爾(Turki bin Faisal Al Saud)親王(前沙特情報局局長,重要王室成員,同時也是「阿拉伯觀察」顧問委員會成員)在巴林安全峯會上對以色列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此前,白宮高級顧問賈裏德·庫什納及其團隊前往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進行祕密會談。在以色列透露會議消息前我們認為卡達將會在拜登上臺前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以換取卡達與鄰國的關係正常化。

圖爾基親王此番表態反映了很多沙特重要王室成員對這次以色列透露會面消息的舉動非常生氣。在很多人看來,在巴勒斯坦沒有建國的情況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任何進一步協議都將面臨挑戰。

圖爾基親王在麥納麥對話會上的激烈言論似乎使遠程參加這次峯會的以色列外交部長措手不及,尤其是在達成協議使兩國關係正常化之後,以色列訪客受到巴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官員的熱烈歡迎。

圖爾基親王在當天的會議上指出,所謂以色列「熱愛和平的崇高道德原則維護者」與巴勒斯坦人們生活在「西方殖民」勢力下的現實形成鮮明對比。親王也批評了以色列未公開的核武器庫,並指出以色列政府「釋放出他們在其他國家的政治犯和媒體,來詆毀和妖魔化沙烏地阿拉伯」。

圖爾基親王的演講以及之後與以色列總理同僚之間的對抗顯現出沙烏地阿拉伯內部許多人仍在繼續地反對以色列,儘管一些國家支持的努力正在促進與猶太團體和猶太人之間的聯繫。

以色列和摩洛哥已達成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標誌著阿拉伯政府與猶太國家今年達成第四項協議。同時,白宮發表聲明,正式宣佈承認摩洛哥對前西班牙領土西撒哈拉的領土主張。

在美國「撮合」下,以色列近期已與阿聯酋、巴林簽署關係正常化協議。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遊戲。如果卡達希望與鄰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它們將必須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就像摩洛哥希望對西撒哈拉擁有主權一樣,它們也與以色列實現了關係正常化。


我汗啊,小P民能討論政治麼,不過還是非常感謝日報邀請,嚇死我了,我可不想犯錯誤,我就當這是個棋局來解答問題了啊,咱可不帶任何政治色彩。

現在的世界格局尤其大國之間的博弈有點像三國時期,魏蜀吳美中俄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東局勢則成了整個博弈中局外局,現在美魏支持以色列與其他國家建交用意圍堵伊朗,吳俄租借伊朗港口支持伊朗,而蜀中並沒有涉局太深,只是經濟基建上支持伊朗。當然了大國自有大國的考量,中東的局勢已經變成了混沌格局了,能不能破局全看大國的心情了,反正是個局外局,反正伊朗人民萬眾一心,反正中東的石油嘩嘩的流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