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内阁=五族共和?


非常片面的观点,我还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秦始皇的延续,都是光荣革命的延续,都是非洲古猿的延续。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叫延续,怎么不叫延续,没有公认标准。

当有知识的人不去写要求严谨的学术论文,而是宽松地拿著几个证据就敢下定论,就是这样了。


近代是属于意识形态主导的。军事上动员来越多合格炮灰越有机会获胜。

而近代中国空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却动员不起来,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账面人数没日本多。

而共产党才第一次成功的动员起了这个国家。才有了在朝鲜战争中抗衡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的力量。

而除了动员底层民众,别的满清都做到了,甚至在重工业上比民国强多了。毕竟满清改革时还有点家底去搞西方那一套,而民国国库只有白条没有金银。

近代西化改革实质是——通过某种意识形态动员底层人民,武装起来抢劫全世界,最后洗白开始热爱和平关心人权。不然钱再多也只是一块肥肉,而隔壁日本再穷也能组织妓女赚钱造战舰大炮。这条清朝民国都不行。

「荷花顶的也是绿帽子,所以莲藕一定也是淫妻癖」这就是袁总的逻辑。

晚清与民初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最艰难的早期,无论怎么干,都是搞现代化那一套,铁路、银行、留学、练兵,就这些。

别说晚清跟民国很像,晚清新政跟土耳其也很像、跟埃及也很像、跟巴西也很像,甚至很多地方跟日本、德国同步,距离英美也不远。

但晚清之所以成为晚清,就是因为梳著猪尾巴一样的小辫子的人们,头脑里都装著一锅浆糊,根本无法引领现代化之路。

小平同志一句「不换脑袋就换人」,点出了改朝换代的实质。


当然不是啊! 辛亥革命是要建立「共和政体」,但是清末「戊戌变法」一「立宪运动」一「皇族内阁」,根本从来就没有民主,立宪的意思,正因为这样。投向革命的人才越来越多,最终促成「辛亥革命的爆发」


袁伟时受教时代烙印较深,时代局限


不评价好坏,不过真的看过袁的作品再说吧,拿初中政治书来反驳袁的观点,本身就很奇葩,还是应该包容的看百家之言,然后客观分析的好。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人人都以一套理论为根基,和洗脑也没区别了。不论对错,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人本身就值得赞扬,如何分辨其中对错,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也没啥好讨论的,都是哈姆雷特,毕竟也是文科的东西,不存在什么真理,只有定义之分而已。


「CT只是望闻问切的延伸」


害,这类遗老真是烦死了

我跟你们说,凡是喜欢说李鸿章不容易,大清其实也想改革的,国民党其实也想进步的,甭管你列了多少资料,自己生造了多少新词儿,故意把文字写的多么拗口,其实就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

你们无非是想说得国不正罢了。

但是你们又没胆子直接说,也没本事下厂矿基层。

孬种。


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的主流历史观认为,清末新政多为清廷在辛丑和约后,因为反清情绪高涨及革命党开始座大,为了收揽人心的缘故,而推行的敷衍政策。不少政令有慈禧太后本人后谕不用切实执行

在21世纪初期开始,有历史学者认为清末新政的成果其实被中华民国以确立政权合法性的政治原因而被过度贬低。各省咨议局中的精英,连同回国的留学生,及新军是后来辛亥革命的主要响应者。中国警察制度是从清末开始发展,民国早年的官僚及国会议员多是清朝已经是各省咨议局中的成员,单靠革命党单薄之力并不能创建民国初期之政党政治规模。

立宪运动虽然是清廷的缓兵之计,却普及了民权观念,推动了民间的自省精神。当时,人们都认为立宪应以人民为主体,各省也自发箝备宪政。

至于为速开国会进行的请愿运动,更显示清政府已大幅放宽高压禁制。此外,民办报刊宣扬的多样政治思想,以及民间团体的行动,非但超出原有社会规范,也时常得到清政府高官支持,表现出近代西方政治精神。

人类不过是单细胞生物的延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