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問一句,題主所謂日本刀是哪種刀?如果是指現在影視劇或者賣刀的吹上天的那些打刀。那個,啊…那些刀還真從未有在古代冷兵器戰場上使用過。因為那些都是現代刀。

至於古代日本,不同時代有不同形式的刀…就是沒有賣刀的吹上天的那種日本刀

真實戰場,用的更多的都是長兵器,槍矛、薙刀、長卷等。再不濟也是比較長的太刀、野太刀這種。打刀逐漸成主流的時候,戰國早已結束,老烏龜上臺了。

後水尾天皇出行的護衛,大部分也是配長兵器。還有配類似環首的刀…打刀麼?呵呵


題主你這段話槽點多多啊:

日本刀,砍不穿鎖子甲,造價高,容易壞,不耐操

============

沒什麼刀劍能有效對付鎖子甲;日本刀造價好的差的差別很大;刀劍都容易壞,日本刀在各大文明刀劍裏算相對結實的。

環首刀即使砍不穿鎖子甲,也能讓敵人骨折

============

流行環首刀的時代還沒有鎖子甲;總體來看,漢代環首刀比日本刀重不了太多,鍬把也能砸骨折

倭人長的矮,刀重了拎不動,鐵礦稀少,只能通過延長工時來提高刀劍性能

============

日本刀在各大文明刀劍裏算偏厚重的;日本本土的鐵礦供給現代工業不夠,供給古代手工業還是夠用的

造一把鋒利度為80%的到需要100工時

造一把鋒利度為90%的刀需要500工時

造一把鋒利度為99%的到需要需要1000到3000工時

============

請不要用設定遊戲參數的思路來討論現實情況。

鋒利度和工時關係並不大,主要看需求和設計。


這個問題太偏向性了,也不符合邏輯。

不能把日本刀拿到各種穿越的環境下去比較。經常看見別人把日本幾百年間的歷史混淆在一起去比較。日本冷兵器時代大量打仗時期是日本戰國時代,打完了以後到德川幕府時代日本統一了就沒了大規模戰爭,也就沒了大規模造刀的需求,自然也沒有去大力改善軍備的動力。和平年代刀匠只剩下追求打造各種費時費力的寶刀的需求。從戰國初期到德川後期前後跨著好幾百年呢。1467年日本戰國時代開始,1560年織田信長崛起,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868年明治維新。

明清時期軍隊裝備也就是裝備到棉甲,也就是特製的棉衣嵌鐵片。標配也就是腰刀。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器械》,曰:「腰刀造法,鐵要多練,用純鋼自背起用平剷平削至刃,刃芒平磨無肩,乃利秒尤在尖。」古代弄點好鋼哪裡都費勁,中國一樣費時費力。日本打大規模戰爭的時期批量裝備也不可能是高級貨。明清的軍備未必也很好,而且包括日本都開始從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了。

還有,鎖甲更加的費工時呢。早期要手工鍛打,再手工串聯,還要量身定做。鎖甲是不能大量在軍中裝備的。環首大刀你平時出門扛著?騎兵單手拿不動怎麼辦?那是不是也不適合戰場需要了呢。日本刀已經是冷兵器時代非常優異的一種形制了。一種刀型可以兼顧日常佩劍,戰場佩劍,騎兵佩劍,相對泛用型極高。其他的你不能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條件背景的放在一起去比較,誰比誰好一定要拿個結論出來也沒啥意思。


如果日本刀特指打刀的話…

在刀與刀的對戰中,是有一定特色和優勢的。

刀型和鋼材。

前兩年我隨便入手了和日本二手的出刃魚頭刀。拿到手已經是銹的不成樣子了。當時我很二,用醋酸去了去銹,然後用砂紙通體打磨。用的國產的十來塊的油石去了一下刃面的銹渣,然後上的備水砥開粗刃,再上的1000目刃黑,總計大概約半天。

大概是因為太懶,沒用2000目和以上的磨。1000目刃黑磨了大概10來分鐘後,隨手試了下,竟然可以推紙!!!!!!

然後我裝了個新的刀柄,上了點菜油,就放廚房。

沒想,這刀切肉切菜就像切豆腐一樣,老爸老媽都不敢用,嫌過於鋒利!用報紙包了收抽屜了。

最近要處理一條十來斤的大青魚,家裡刀不順手,於是想到這把二手刀。

切魚肉是毫無阻力。

青魚肋骨也是略有阻力,輕輕一按就全斷了。

青魚的脊椎骨,平時要用砍骨頭的刀剁的。這刀就是用上半身按住用點力,大脊椎骨也就這麼切斷了。順手的很,不愧是魚頭刀。

最後青魚魚頭,也是用這個魚頭刀剁了兩半,像斧頭一樣直接剁,刃口沒損壞一點。

處理完了這魚,我我看了下這刀。

1鋼材是真的好。不知道是啥鋼,雖然很容易銹,但很容易打磨。一磨就鋒利。也不容易鈍。

2刀身是真的厚,比中式菜刀套件中的砍刀更厚,可能刀背有0.8cm。可以說是刀,也可以說是小斧子。

所以,打刀也這樣:1好打磨。銹不要緊。可以烤藍神馬的增強抗鏽蝕,但刀刃是刀的靈魂,一磨就鋒利簡直太贊!2莖條細而厚實,簡直就是小斧子,片子刀不一定是它的對手。

但問題是…中國從唐末開始,就流行厚甲了,近戰武器也轉向打擊鈍器。說實話,鋒利的打刀面對厚甲+鈍器,沒啥太大優勢。


講一個經濟學故事先

如果地上有一張100美元的鈔票,不要撿,一定是假的,因為如果是真的,它早就被別人撿走了。

這個故事的本意是用來描述「完全競爭市場中沒有超額利潤」,如果你覺得有,一定是你接受了錯誤的信息。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不要太輕易地認為自己能夠在別人熟悉的領域發現什麼驚天祕密,不要低估別人的智商。

日本武士刀從古墳時代出現雛形,到平安時代開始發展,經過安土桃山時代的歷練,最終到江戶時代行成體系前後跨度長達千年,在這一千多年裡那麼多刀匠,將軍,軍事學家,浪人,忍者都沒發現日本刀不適用於戰場戰鬥而將其淘汰,被你給發現了,簡直太厲害了!

再其次日本刀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武器體系。

簡單來說,狹義上的日本刀包括太刀,打刀和脅差等。廣義上講包括了長卷,薙刀,槍,懷劍等。在長時間的戰爭中,日本刀自己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演變以適應戰爭的形式,用一句「日本刀不適用於戰場對砍」不免有些草率。

是把刀都有自己的耐久,不熟悉用法瞎幾把亂砍,光劍都會被你用壞,武士刀能發展至今,甚至成為日本文化的符號,說明它是足以適用於戰爭的。

——————————————————

我知道打刀太刀一類的武士刀不是戰場的首選武器,你大可不必給我科普。

在戰場上你不免出現長槍薙刀等長武器脫手或損壞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拔出你腰間的刀和敵人對砍就是這個情況下的最優解,所以我會說「日本刀是適合戰場對砍的」

如果武士刀不適用於戰場對砍,那武士大可不必帶一把武士刀給自己徒增負重,而去選擇你心目中更「合適」的武器。

—————————————————

日本槍這個分類有爭議暫且放下不談,說說日本刀中個別比較特殊的。

首先是比較長的太刀,通體長度接近一米,在平安時代通常裝備騎兵,憑藉較長的長度來從馬上砍人,包括太刀中特別長的野太刀及其變種的長卷,重量和長度都是十分誇張的,你很難說這種武器不適用於戰場砍人。

再其次是薙刀,這種長度大的劈砍刀具適不適合戰場我自然不必多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