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的主要來源分為蕨手刀和唐刀和漢代環首刀

日本刀的來源到底是不是漢唐刀?古代的唐橫刀和網上流傳是不是一樣,還是現代改良的?


日本人自己明確表示就是來自中國,至於是漢是唐完全不用關心。


1,日本刀是由隋唐時期橫刀演化而來。

2,現代的橫刀是根據傳世橫刀為藍本,複製出來的模仿品,並非真正橫刀。

先講日本刀起源

日本刀主要起源隋唐時期,對應兩件大和的歷史大事為聖德太子的推古改革,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

聖德太子開創了隋與大和的歷史交流,這段期間的歷史名刀為丙子椒林劍(へいししょうりんけん或へいししょうりんのたち) 來源諸說,普遍認為由隋傳入大和。相傳為聖德太子佩劍,日本國寶。

大阪?四天王寺蔵 丙子椒林劍

除此之外,有名的以劍(けん)命名的傳世橫刀還有七星劍(しちせいのたち)、水龍劍()。這一時期的日本刀劍多以劍(つるぎ)命名,但是根據日本那邊的現代刀劍用語規範,丙子椒林劍應該被命名為丙子椒林大刀或者丙子椒林橫刀。

以聖德太子為時代背景的這一時期,雖然也有橫刀的傳入,但是普及的規模僅僅侷限在貴族佩劍這一領域。根據考古,這一時期大和的軍隊仍然以仿造環首刀為主的直刀系列鐵製品刀劍作為陸軍步兵的主力兵器。

來源w站

會下, 和宏「彌生時代の鉄剣?鉄刀について」『日本考古學』第23巻、日本考古學協會、2007年5月、 26頁

日本刀劍真正的雛形期,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大和國開始以中大兄皇子為核心,進行大化改新,公元662年,頒布近江令,鞏固改革成果。

公元663年,大和受百濟相邀,參與新羅戰爭。8月27日到28日,百濟-大和聯軍向唐軍-新羅聯軍發動攻擊,兩軍於白江口交戰,史稱白江口之戰。大和軍4萬2000人,百濟5000人,總兵力5萬左右,戰船超千艘。大唐兵力1萬3000,新羅軍5000人,不滿20000人的軍隊,戰船僅170艘。戰爭結果卻是大和軍百濟軍大敗,大唐軍壓倒性勝利。這場戰爭直接改變天智天皇對唐的態度,堅定了向其學習的信念。

經歷天智,天武兩任天皇的大化改新之後,大和於公元701年頒布大寶律令。大和更改國名為日本,自此初步完成大化改新的內容,但是向唐文明的學習熱潮這才剛剛開始。

日本遣唐使 公元630-公元894年

將近300年的遣唐使的歷史基本涵蓋了整個唐國的發展興衰。(唐618-907)這段歷史時期也是日本高速向唐學習,靠攏的一段時期。第八次遣唐使的記述中,文武天皇設立持節大使(じせつたいし),借出節刀(せっとう、せちとう)。何謂節刀,這把刀的地位類似於尚方寶劍,古代只賜予徵隼人將軍、徵夷大將軍、徵東大將軍之類的軍事重臣,代表著日本國軍事大權。可見當時持節使地位有多高。歷經數百年的文明交流,唐刀精悍的冶煉技術自然而然也對日本刀劍發展發揮起深遠影響。

眾所周知,日本武士的象徵為日本武士刀,最早的武士刀名為太刀(たち)。外觀上面酷似橫刀,當然你也可以說酷似環首刀,橫刀本身也是出自環首刀系。但是與橫刀決定性的不同還是在於刀反上面。也就是說,橫刀屬於直刀,太刀屬於反刀。但這並不影響太刀源於橫刀的觀點。

筆者上文所講的遣唐使,就不能避開一個話題,和語與漢語之間的翻譯。當時的唐刀,究竟被這些20批次的遣唐使、唐客們翻譯成怎樣的日語。

我們這裡只談結論,其中一種翻譯:橫刀(たち)、大刀(たち)。大化改新、遣唐使,很多都是在原有和語基礎上添加漢字。或者在漢字基礎上,找出對應和語。たち為何意?たち即斷ち。斬斷之意。大辭林:1,與短小的刀(かたな)對應,長大的刀劍叫做たち。 2古墳時代到奈良時代,直刀被寫作大刀,平安時代出現的反刀被寫作太刀。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最早日本仿製橫刀的刀劍,大多以大刀(たち)冠名。大刀(たち)和太刀(たち)之間的差別,主要還是在於刀是直刀還是反刀。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快能夠找得到一些刀劍來作為,橫刀是太刀起源論的參考依據。

第一把,玉纏大刀/玉纏橫刀(たままきのたち)

這把大刀雖然遺失劍刃,但是從名字推算應該是一把直刃刀。後世的玉纏太刀為反刀,可以推算出是由鎌倉幕府以後的時代復刻而成。另外也由此可知,在鎌倉幕府建立之前,各地神社就已經開始用刀劍作為祭祀道具。

金銀鈿飾唐大刀(きんぎんでんかざりのからたち)

淘寶橫刀大多以此刀為原型製作而成。正倉院原本收藏了100口唐大刀,因為戰亂(746年藤原仲麻呂之亂),被拿出來以備軍實,戰亂結束後僅僅只追繳回寥寥數口。

https://shosoin.kunaicho.go.jp/treasures?id=0000010088index=0 正倉院官網。

雖然自此,橫刀(たち)登上日本的歷史舞臺,但是並不代表日本一開始就擁有仿造橫刀的冶煉水平。橫刀的鍛造工藝為覆土燒刃(やきばづち)、造り込み為切刃造。但即便到了奈良時代,日本的冶煉技術仍然難以達到丙子椒林劍製作的工藝水準,多為平刃造。只有當時頂級貴族才能擁有高水準的大刀。這一時期的刀劍,被日本專家歸類為上古刀,平安時期的太刀,則歸類為古刀。這上古刀和古刀之間,又存在著不可割斷的關聯。

古刀-平安時代

坂上田村麻呂(さかのうえの たむらまろ)奉納清水寺的大刀(たち)

無銘大刀 兵庫·播州清水寺 騷速(そはや)

平安時代早期,貴族階級依舊使用切刃作り(きりはづくり)、直刃。

真正令大刀向太刀轉變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戰爭的需求,隨著平安京政權實力壯大,開始東徵,不斷侵略蝦夷人的土地。對於彎刀的需求也逐漸提上當時日本貴族的日程。

太刀既然是武士刀,自然離不開武士這一重要階層。平安時期最早的兵(つわもの)類似於治安官。隨著對蝦夷人戰爭不斷勝利,朝廷不斷將囚犯罪人移民到新徵服的領地上,久而久之治安惡化。派遣當地整治治安的兵家久而久之也變成了實際上的領主階級。前線的武士不停與蝦夷人作戰,這就為將來以平將門為首的武士階級使用彎曲的橫刀埋下伏筆。

大家都知道,蝦夷人喜好使用50釐米左右的蕨手刀作戰,與蝦夷人長期作戰的武士們經歷不斷的改良,發明瞭毛拔形太刀,隨著平安京的沒落,不斷崛起的武士地位不斷提高,對於裝飾類刀劍也產生需求,於是飾太刀和細太刀等等也應運而生。也是在平安京末期的這個歷史時期開始,太刀(たち)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打刀(うちがたな或うちかたな)出現以前,當時的人喜好用大刀來稱呼直刀,太刀來稱呼反刀,以此來區分。隨著歷史的發展,最終大刀(たち)這一傳統對日本刀的稱呼也被打刀所取代。

大刀和太刀的聯繫也不僅僅是名稱上面的,大刀主要分兩個時期,第一個是日本遣唐使以前,仿製的環首刀(平刃造),另一種為遣唐使之後,模仿的覆土燒刃的橫刀(切刃造)。而採用類似工藝鍛造出來的太刀則為鎬造り(しのぎづくり)。可惜的是上古刀與古刀的製作工藝已經不可考。但是切刃造大刀和太刀刀刃本身都採用了隋唐包鋼法工藝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日本獨自發明覆土燒刃的可能性也不大。多為對高麗和大唐的模仿工藝製造而成。鋼本身也為複合鋼工藝,與早期日本刀劍的工藝也是天壤之別。

根據五箇伝的考證,其中的大和伝也事實證明早在奈良時期,就已經存在對唐刀模仿工藝。

詳見http://www7b.biglobe.ne.jp/~osaru/gokaden.html

還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日後筆者會修改與補充。


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金銀鈿裝唐大刀是中國產的


我國央視唐橫刀科普

http://tv.cctv.com/2019/08/15/VIDE57uy1KCELjlidKbJmI4F190815.shtml?spm=C53074552346.PlpOTFgsFbqA.0.0

日本官方武士刀歷史

上古刀是沒有彎曲的直刀,大部分是平造(平造)和切刃造(切刃造)。 一般認為,日本刀從直刀過渡到灣刀是在平安中期以後,一般認為是在10世紀前半期的平將門和藤原純友之亂(承平·天重慶之亂)以後。 在此之前的東西被稱為上古刀,是從大陸傳入日本的大陸式直刀。 作為這個時代刀劍的資料,有從古墓中發掘出來的刀劍類和奈良時代正倉院御物的刀劍類。———— 日本劍術刀劍協會,刀劍博物館

https://www.touken.or.jp/museum/sword/history.html

就連中日雙方權威機構都認為現代日本武士刀是源自漢刀唐刀改良而來的。

有些人說唐刀是日本刀的祖宗是假的,是中國人自尊心作怪,腦子yy出的。那這些人是不是精神上的辮子還沒剪掉,那是不是自卑心作怪呢


不知道,但來源中國絕對沒錯


日本刀衍生自日本古代刀具,融合了橫刀,蕨手刀和直刀等的特點而成。受到唐時期冷兵器的一定影響但沒那麼大。

日韓的冶鐵技術應該都跟中國有傳承關係。


應該是吳世道的啊
可能歷史更久遠了,多半是五胡亂華時候人口大遷移導致的,唐朝太遲了。日本人在唐朝之前就已經做得一手好刀了。

日本刀來源漢代刀,認為起源蕨手刀的不是蠢就是壞。

日本刀彎曲是在平安時期是才吸收蕨手刀的特點。

網上的大部分是垃圾臆造品,無論鍛造多好,不按照歷史復原就是笑話。(燒刃刃文能直就是算他最大的進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